贈商山僧
商嶺東西路欲分,
兩間茅屋一溪云。
師言耳重知師意,
人是人非不欲聞。
商嶺東西路欲分,
兩間茅屋一溪云。
師言耳重知師意,
人是人非不欲聞。
商山山嶺東西的道路即將分開,有兩間茅屋和一片溪上的白云相伴。我聽您說耳背了,便明白您的心意,您是不想再聽聞世間的是是非非。
商嶺:即商山,在今陜西商洛市東南。
耳重:耳背,聽力不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各種紛爭和是非,商山僧選擇隱居于此,遠離塵世。詩人可能是在與商山僧的交流中,有感于其超脫的生活態度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商山僧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人。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生動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寧靜、超脫生活的向往。
殘臘先班隔歲春,怱怱五十九年人。
一朝一暮即除夜,萬是萬非余病身。
老子附爐無奈癢,小兒索紙卒難嗔。
仆衫婢粉猶閑事,欠餽時官欠飲鄰。
臥雪名家彥,諸孫耳又云。
永懷玉筍立,肯放紫荊分。
塤奏仍箎奏,賢醺復圣醺。
高才能下問,所謂孔文文。
春殘江水匝江城,尚憶初來雪未晴。
果菜芳辛頻代謝,禽魚孕育各生成。
晝長獨坐拍棋子,夜靜不眠欹柝聲。
南望湘漓杳無耗,黟峰桐峴最關情。
大廈將傾一木支,登陴慟哭志難移。
螳螂怒臂當車日,精衛銜沙塞海時。
夢里忽驚元主朔,軍中猶卓宋家旗。
孤臣萬死原無恨,獨怪山翁總不知。
古店看題壁,儒風豈易還。
匪因登貢籍,即為叩賢關。
騰踏云霄上,沉埋草莽間。
其人俱已矣,遺跡尚斑斑。
通經聞大道,余事始為詩。
初或無人識,終須有己知。
真能深造否,孰謂晚成遲。
小袖朱弦手,何憂乏子期。
誰家一大樹,系者水牯牛。
我馬過其側,道狹還無由。
牛輒奮雙角,直前舂馬喉。
傷馬已不可,傷人吾何仇。
鼻繩忽迸決,驚墮荒泥陬。
我急策馬去,牛尚瞠怒眸。
事有出不意,君子焉所尤。
古來行路難,曷不偃舊丘。
歸歟偃舊丘,無為牛所摟。
象笏猶存舊典型,魏謨亦此振家聲。
矧今故第堂堂復,不日新祠恰恰成。
嘉定間關全蜀險,端平倉卒護鄉城。
此功此德垂千古,自有人人香火情。
一從為郡后,來往十年間。
自笑成何事,猶容看此山。
舊人多粗給,老子愿常閑。
今晚歸書屋,溪僧定叩關。
解語鶑能巧,交飛蝶許狂。
苔紋深碧毯,榴靨競紅粧。
粗已成幽圃,猶當筑小堂。
未妨無暑藥,熟水紫蘇香。
奔走真何謂,衰頹恐不應。
灸瘢疼怕雨,渴臥夢思冰。
端午宜觴客,生辰欲飯僧。
乍歸兩皆省,自笑一無能。
譙國資深入,彭門納晚成。
至今為癖習,自幼有常程。
朽老寧孤瘦,飛揚勿剽輕。
懸知千載士,肯競一時名。
積悶何可遣,高峰上云端。
水南彼何所,縹渺浮孤煙。
鬰塞樹木古,深幽窗戶妍。
一楫往從之,豈無凌波船。
絕景未易寫,良朋求亦難。
獨往或興盡,空叩林下關。
不若遙相望,聊寄吾意焉。
宿收家信醉慵開,早報潮船泊岸隈。
釣瀨兒將詩篋至,錢塘人索酒錢來。
道途奔走動千里,時節挨排聊一杯。
新歲雪晴看吾圃,歙城亦有馬城梅。
苕溪南問舊長橋,渡水穿云不作遙。
迂道征鞍何自苦,隔林吟屋屢相邀。
晚晴濃淡煙俱好,春近高低雪盡消。
尚覺粗材欠詩料,政須余馥乞唐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