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其二 將歸感舊
水閣帶春城,桃花罵小鶯。
二十年、重到紅亭。
多少煙云都過眼,山只對,故人青。
往事漫傷情,揚州舊月明。
算吾儕、酒戀詩縈。
今夜不將鸚鵡醉,明日里,片帆輕。
水閣帶春城,桃花罵小鶯。
二十年、重到紅亭。
多少煙云都過眼,山只對,故人青。
往事漫傷情,揚州舊月明。
算吾儕、酒戀詩縈。
今夜不將鸚鵡醉,明日里,片帆輕。
水邊樓閣連著春日的城郭,桃花似在嗔怪小黃鶯。二十年后,我重又來到這紅亭。多少如煙往事都已過眼,只有青山依舊,對著我這故人。往昔之事徒然讓人傷感,揚州的明月還是舊時模樣。想來我們這些人,總是被美酒和詩歌牽絆。今夜若不與友人盡情醉飲,明日便要乘船離去了。
水閣:水邊樓閣。
春城:春日的城郭。
紅亭:紅色的亭子,可能是舊地。
吾儕(chái):我們這些人。
鸚鵡:這里可能指鸚鵡杯,一種酒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二十年、重到紅亭”可知,詩人時隔二十年重臨舊地。當時社會環境可能較為復雜,詩人歷經歲月,舊地重游,回憶往昔,心生感慨而創作此詞。
此詞主旨是重臨舊地的感懷。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將景與情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詞人對時光、人生的思考。
四海司馬氏,大州從事賢。
剸裁無劇務,抑鬰已三年。
人在甘棠里,夢回春草邊。
知音有當路,何日踐英躔。
使君朝天騎霜蹄,朔風獵獵吹裳衣。鉦鐃聒天山谷應,旌旗弄日龍蛇飛。
邦人遮留留不得,壯兒截鐙小兒泣。老翁數十相扶攜,喘若筒吹行轉疾。
且行且止相嘆嗟,若怨若慕言紛拏。一翁指我門前土,向時蓁莽今桑麻。
自言新年年九十,舊使姓名多記憶。從頭屈指細平章,清靜安寧今第一。
狡胥每欲挑民爭,能令衽席生五兵。我公平易與民近,智巧有盡苦難行。
里中少年號刀筆,曾向公庭瞯消息。歸來語我使君明,胸中是非紙上律。
吾農疾苦年來多,公今歸去誰撫摩。留公無計可奈何,呼兒起舞吾當歌。
官家神圣似堯禹,蠖濩宮深有言路。借留誰格向來書,猶有民謠能取否。
或聞朝廷虛柄臣,須公經濟難逡巡。延英奏對刻易下,囊封且說江南貧。
崆峒鬰岧峣,直上萬丈強。中有廣成居,白石砌華房。
抱神靡自役,室靜藹生光。歲丁千二百,來今詎可量。
土德方在御,齋心造其旁。至道顧何在,愿一示其方。
云飛不待族,木落不待黃。形勞精則搖,于道未相當。
失之下為士,得者上為皇。妙訓閟玄局,為公發天藏。
誠能守其一,智故兼相忘。往游無極樂,二儀久相長。
膠膠朝路七書考,請紱星江恨不早。
昔詫廬山心未然,今見廬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廬山傍,龐眉鶴發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來錫穹昊。
江聲山色紛亭前,溢架詩書對花草。
心閑日月自舒長,此身到處蓬萊島。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
暖日輕霜作小春,冥冥鴻雁正來賓。
異時大比興賢禮,今日元侯勸駕身。
西漢循良知賈誼,菑川父老送平津。
眼中俱是青云客,著我空慚跡已陳。
賈傅年方少,詞場屢策勛。
賢關馳雋譽,仕路藹清芬。
德望三朝重,聲名四海聞。
僊游向何許,地下亦修文。
補袞大手,石色五有。
砥柱中流,屹屹其守。
為人所難,一辭萬口。
文昌大名,太山北斗。
為恐他人未必知,故推善意入歌詩。
非夸輦轂先彈壓,肯把寬仁作鈍遲。
不但輿情都喜愜,亦聞天語有褒奇。
鋪張才美終難了,只此今朝祝頌辭。
四海皆兄弟,情親能幾人。
相看青眼舊,總作白頭新。
直道何妨拙,微官祇為貧。
老來仍惜別,把酒話酸辛。
兢業初無蹊徑,緝熙本有光明。
自覺自知自信,何思何慮何營。
鏡里人情喜怒,空中云氣紆縈。
孔訓于仁用力,箕疇王道平平。
一見已草草,那堪更別離。
事當防快意,學亦進潛思。
此道今誰語,如公豈我私。
何時一窗下,重與論心期。
已過清明谷雨天,燕忙鶑嬾蝶蜂翾。
風和日暖才三月,花落春歸又一年。
得意自應談事業,有懷誰肯臥林泉。
荷鉏帶月行歌處,付與孤蹤百世傳。
理財非鑿空,簡訟在謹始。
林繁去冗根,巵漏無溢水。
此理容可觀,妙處要深體。
豈惟宰一邑,天下亦如此。
引目遙空碧玉屏,清風入座冷無塵。
斗傍句得一仙客,昴入名存五老人。
云霧散收無限意,林巒生落幾番新。
廬山景物絕天下,盍倒尊罍醉坐賓。
朔風獵獵搜離思,千山木葉飛東西,山聲互答轟鼓鼙。日影倒亂摩旌旗,瓊山太守行赤帷,父老出餞相扶攜。
把袂惜別車去遲,仙都散吏挈榼隨,洗醆酌酒歌別離。別離之歌歌聲希,兒女子態不愿為,圣皇擇守先南陲。
朱崖況復環生黎,黎山插天海四圍,黎人出沒如鬼魑。兇鯨蚋集不可羈,無異生縛虎與羆,乃令錯處海一涯。
一日萬變藏幾微,趙張縮手龔黃癡,良二千石非公誰。公行南方易如歸,公舉南事易如攜,向來鹽?一局棋。
白黑紛亂楊朱岐,公能辨晰是與非,袖有長疏天下知。口不可惜人可悲,鬼魑虎羆日夜伺,此時此事分安危。
想公再拜辭玉墀,睿意懇惻亦在茲,九重寄公萬里師。紛紛獄訟不足治,從驲遽聽東南馳,定知召節封金泥。
不然鹽?更疇咨,服嶺以南公一夔。與公離別歌此詞,愧不以頌而以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