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詠史六首 其二
沙中奮一椎,飛影不知處。
知非賭命場,不下千金注。
蒲山電眼兒,約略知其趣。
豪氣未能降,長揖關朗去。
沙中奮一椎,飛影不知處。
知非賭命場,不下千金注。
蒲山電眼兒,約略知其趣。
豪氣未能降,長揖關朗去。
在沙中奮力擲出一椎,那椎的影子飛逝不知去向。知道這里并非賭命的場所,卻下了千金賭注。像蒲山公那樣目光如電的人,大概能知曉其中意趣。豪邁之氣難以屈服,長揖告別關朗而去。
沙中奮一椎:指張良在博浪沙中用大鐵椎狙擊秦始皇一事。
千金注:以千金作賭注,形容下大注、冒險。
蒲山電眼兒:蒲山公指李密,電眼形容目光敏銳。
長揖: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關朗:人名,這里可能是泛指某個人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作者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或個人心懷壯志的時期,看到現實中缺乏有勇氣、有擔當之人,借古人之事來抒發自己的感慨和對俠義精神的向往。
這首詞主旨是贊頌有勇氣、有見識、有豪氣之人。其特點是善用典故,以簡潔的文字展現出宏大的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詞人對俠義精神的獨特表達。
婉孌昆山姿,俊偉產其麓。
訪古五茸城,喟焉嘆二陸。
將相門華腴,文章世推服。
赤烏銷霸業,天意覆邦族。
《辨亡論》三篇,實自炫荊璞。
相攜事闇朝,羈旅作都督。
恩感成都王,罹禍何乃酷。
仕宦一熏心,肺腑盡成俗。
漫將千里莼,比擬到羊酪。
不見張季鷹,命駕秋風速。
鲙斸吳淞江,鶴聽華亭谷。
春云晚。妾淚朝朝長在眼。
影動湘裙展。平湖綠水明如剪。
難消遣。一夜正愁深,東風忽吹淺。
生緣同在凅陰天,
栗烈何因授記偏。
為有臨風觀望客,
遲遲春日擁黃綿。
生平心折誰,二三忠烈后。各能慎裘箕,努力圖不朽。
江村久銷沈,密觀獨株守。四壁長依人,一襟不蔽肘。
嘉善多賢裔,昆弟相師友。學博品益醇,言動都不茍。
忠介詒謀臧,蕓齋稱無負。文孫推敉寧,掩關發二酉。
諸子愛我深,交比古人厚。勉我振家聲,戎我防世誘。
書來多藥言,覿面亦苦口。忠端嗣更賢,世仰如泰斗。
真傳自蕺山,道源細分剖。學案藏名山,群言盡培塿。
惜也經世儒,抱膝老窗牖,孺子面未謀,魂夢歸依久。
主一披塵來,燕市偶攜手。窮愁蚤著書,筆墨皆瓊玖。
繩武才稱奇,淪落復不偶。殷勤問高堂,行年七十九。
鐙下作細書,花下酌醇酒。碩果天長留,好學增眉壽。
我年近知非,家學曾何有。骨脆染時蹊,自顧形骸丑。
矩薙儼在茲,執經許我否。解組荷書籯,會向姚江走。
寒雪護柴荊,洪鐘擬一扣。請示紹衣方,床下連稽首。
涼飆起深谷,
清影搖空山。
醉眠石上人,
夢中度百灘。
清而勁者笛為奇,哀絕孤高更不卑。
日暮誰人憑樓處,月明離婦搗衣時。
何煩作賦攄師憤,最好傾心破主疑。
一弄便能歌怨曲,唐衢義哭合相隨。
聚散原無定,親疏各有緣。
料應難惜別,無那總情牽。
意逐遼東水,思縈薊北煙。
隨人千里外,伴我十年前。
挑繡資分線,梳妝倩整鈿。
他時我還憶,此去汝堪憐。
衣履隨行笥,平安好寄箋。
離懷飛鳥跡,心緒落花天。
舊主思休切,新知禮欲虔。
沈陽吾舊里,古跡待歸傳。
茲始迄于今,永年卜世世。
慚予薄劣人,古稀幸加二。
弱冠忝登庸,垂老方知止。
荊花侍太公,耄齡欣相倚。
微官如護雞,書隙役高鳳。
頗疑騰騰春,顛眴擲賓送。
道逢曲江人,腰衱照飛鞚。
始知天氣新,佳日足摶弄。
遂追華林宴,喜接小海諷。
是時柳初荑,峭冷勒寒霿。
臨河得嘉客,爨句發嘲哄。
永懷定東陵,武帳坐久空。
春農化兵甲,銅輦閟秋夢。
郊原復何有,起視斗士眾。
偷閒且放浪,將壓睨榱棟。
不祥理當祓,勿使僑言中。
子云壯歲雕蟲感,擲向洪流付太虛。
從此不揮閑翰墨,男兒當注壁中書。
二陸優劣分,士龍較敦篤。
東吳舉賢良,于時年十六。
入洛正翩翩,二俊張華目。
出補浚儀令,平心斷疑獄。
干請拒黃門,詞直氣岳岳。
王弼夜譚經,神鬼亦欽服。
盧志工譖人,遂乃肆謠諑。
造物豈不仁,一例遭荼毒。
三世將不祥,西陵誅亦酷。
天道本神明,報復如轉轂。
十年奔走度晨曛,望斷江南水竹村。不是田園無舊業,極知天地有深恩。
云亭河口舊漁磯,此日扁舟海上歸。夜月未傾桑落酒,秋風先制芰荷衣。
清江煙雨暗蓬蒿,城下帆檣百尺高。自掩短蓬支病骨,不教人識舊兵曹。
弟兄手足最相親,恨殺東頭少一人。幸有白頭相對老,龁匏飲水不嫌貧。
閉戶看書百不憂,東原稻熟更何求。便傾秫酒三十斛,更養池魚數百頭。
珠林東望白橋高,近筑湖居俯澗毛。要知同氣真連理,連遣分飛嘆伯勞。
醉鄉恍惚在空虛,若論真恬世所無。
坐客任貪清者圣,今人何作古之愚。
宜教側帽穿花過,更好敲門趁月沽。
誰似陶潛最瀟灑,籃輿歸去不須扶。
未覺身行是翠微,乍驚嵐氣上人衣。
下看墜靄疑無地,側指崩崖宛似扉。
路隔翔鸞仙跡杳,蘚封臥鼓太音稀。
最奇一笏巔頭石,獨瞰空青更不飛。
流離逾二紀,愴恍歷三都。
墮甑煤還拾,承槽酒旋沽。
荒庭依老檜,空谷遺生芻。
白發偕宗叟,相看道不孤。
王孫猶自給,一頃豆萁田。
今日還相飯,千秋共爾憐。
青門余地窄,白社舊交偏。
傳與兒曹記,無忘漢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