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其二
荔子丹兮報狀元,
宮羅輕剪玉肌寒。
杏園走馬泥金信,
何似紅塵騎里看。
荔子丹兮報狀元,
宮羅輕剪玉肌寒。
杏園走馬泥金信,
何似紅塵騎里看。
荔枝紅透好似在向狀元報喜,它如同被輕輕裁剪的宮廷綾羅包裹著的美玉,透著絲絲寒意。新科狀元騎馬游賞杏園,手持泥金喜報,哪比得上在紅塵中快馬送荔枝的景象。
荔子:即荔枝。
丹:紅色,這里指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宮羅:宮廷中用的綾羅,形容荔枝的外殼。
玉肌:指荔枝潔白的果肉。
杏園走馬:新科進士在杏園騎馬游賞,是唐代的一種習俗。
泥金信:用金屑涂飾的信,這里指報喜的帖子。
紅塵騎:指送荔枝的快馬,因馬蹄揚起紅塵而得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此詩可能創作于科舉文化盛行時期,作者看到荔枝聯想到科舉中第的榮耀以及歷史上著名的荔枝故事,如楊貴妃喜食荔枝,快馬送荔枝的典故,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將科舉中第的榮耀與歷史上荔枝相關故事進行關聯和對比。其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意象和對比手法,增添了詩歌的歷史感和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科舉和歷史題材的關注。
紅藥階翻。正銜泥燕老,照水鵑殘。曉煙新候火,夜月舊家山。重門天許閉春寒。問誰雨、消茶余酒闌。平生感,漸攬鏡、鬢霜愁看。
花滿。歸緩緩。多事海風,吹夢天涯遠。故國烏衣,帝鄉玄圃,沾淚征衫休浣。心共羅浮蝶悠飏,望京應費登樓眼。琵琶聲,座中人、一餉腸斷。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宮樣晚妝鮮,一隊湘蘭弱。
道是才人撮合成,嫵媚終難學。
簫管鬧花場,舞袖搖金雀。
漫信雛年不怨春,意思燈前覺。
飲水憑誰訴斷腸。前身道是李重光。荷衣換卻舊時妝。碧海青天風浩浩,蕙心蘭質思茫茫。不思量處待思量。
無益爭能遣有涯。舌根徐吐妙蓮花。幾人肝肺共杈枒。看把須彌藏芥子,更教羲馭駐年華。鷗波映出臉邊霞。
黍谷溫回合斗妍。蒼生有分共春眠。木棉花發自參天。露染胭脂籠淡日,海浮樓閣感華顛。西江兀傲寄嬋娟。
白下人歸問佩琚,憂天時復寄樵漁。十年煉補媧皇石,一夕安危郭令車。
淮海龍飛媲赤服,金陵日出照丹書。誰還得似仲山甫,補袞從容退食馀。
倚伏寧論逝水馳,孤忠天與贊昌期。熙恬文武無他技,吁咈夔龍只在茲。
絕似酂侯輕匹騎,愧非安道重相思。承筐此日烹魚腹,飽食能生髀肉悲。
不落宮商太古音,
無勞弦上發清聲。
高山流水有馀意,
除卻子期誰解聽。
雨洗風吹桃李凈,松聲聒盡鳥驚春。滿船明月從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
鳥烏未覺常先曉,筍蕨登盤始見春。斂手還他能者作,從來刀筆不如人。
寂寂江城又立春,土牛何物竟無神。
試傾官酒梅花畔,不似園丁菜把新。
綵勝豈留良夜夢,紙窗靜拂隔年塵。
東風畢竟于人好,早有鶯聲入鬢唇。
凄涼百戰瘡痍地,亙古英雄草莽間。
風韻蕭蕭生易水,云陰漠漠擁燕山。
銅駝歷劫觀興廢,鴻雁忘情自往還。
萬壑千巖環崱屴,亂峰高聳紫荊關。
勝地名園事事奇,池亭泉石自相宜。
薰風入座蘭香至,新月窺簾桂影移。
更有澄江堪泛舸,愧無竹帛可題詩。
為尋佳麗歸來晚,莫怪荒郊客散遲。
故人何處掩柴關,只在松陰鳥語間。
一澗落花春水漫,數峰殘照野云間。
偶耕已負林中叟,識路空憐夢里山。
握手他時成一笑,蕭蕭相對鬢毛斑。
卻橫西海望中原,黃霧沈沈白日昏。
萬壑豕蛇誰是主?千山魑魅闃無人。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國魂歸蜀道難。
道是天亡天不管,朅來予亦欲無言。
牽絲晨謁玉皇家,
喚起慵龍乞井花。
醒看滿山枝葉語,
晚唐句子是萌芽。
東方冥冥煙初生,晨光半斂含空明。
流鶯百舌不住語,似欲帶曉呼春晴。
幽人獨向空山宿,風起微寒入巖壁。
一枕西窗夢未殘,門外落紅深幾尺。
展晴帆一葉,向天際,漾輕舟。漸野水寒生,夕陽紅斷,暮色偏幽。
清游石門小泊,看滿湖、煙景正溫柔。云影低搖碧浪,晚風微拂眠鷗。
凝眸。蘆荻掩汀洲。蟹舍暝煙浮。待隔籬呼酒,舉杯邀月,消盡閑愁。
悠悠水鄉縹緲,便綠蓑、青笠足勾留。更羨漁娃笑語,渾忘魏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