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定吟
禪宮寂寂白云封,
枯坐蒲團萬慮空。
定起不知天已暮,
忽驚身在月明中。
禪宮寂寂白云封,
枯坐蒲團萬慮空。
定起不知天已暮,
忽驚身在月明中。
禪院寂靜無聲,被白云籠罩;靜坐蒲團之上,萬千思緒皆已空明。禪定結束后,竟不知天色已到傍晚;突然驚覺,自己正置身于明月的清光之中。
禪宮:禪院,佛寺。
寂寂:寂靜無聲的樣子。
封:籠罩,環繞。
枯坐:指專注靜坐修禪,形容不為外界所動的狀態。
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坐具,僧人坐禪時使用。
萬慮空:所有的思緒、煩惱都消散一空。
定起:禪定結束,從坐禪中起身。
暮:傍晚,天色已晚。
月明中:明月照耀的環境里。
此詩應創作于詩人修禪過程中,通過記錄禪定結束后的真實體驗,反映其對禪修生活的感悟。具體創作時間與作者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但從內容可推知為受佛教影響的文人或僧人所作。
全詩以禪定前后的場景轉換為線索,通過環境的靜謐與心境的空明,展現了禪修帶來的心靈超脫。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清幽,是一首典型的禪趣小詩,體現了中國傳統詩歌中“以禪入詩”的藝術特色。
莽莽乾坤一色中,憑它玉照徹吾衷。從知有我還無我,水幻為花一樣工。
物未能齊我未忘,心為行役敢辭忙。總疑水到渠成候,麗日中天花自芳。
天外琴聲水上音,閑觀花鳥一沉吟。白云偶過來投影,欲借清波覓彼心。
晚來風定雪全停,劈破蒼冥有數星。我獨有懷當此夕,夢中夢夢未能醒。
岳麓長沙西與東,漫山春到杜鵑紅。此中溫室栽盆供,細數花枝有幾叢。
花嬌葉茜樹如仙,雪壓難支臘月天。寄語主人勤護惜,莫教煙樹化為煙。
黨中之蠹一茅包,孔圣而今又受嘲。料得英靈在天笑,后生狂狷尚堪教。
沈沈遙夜若無涯,雪覆園林靜不嘩。卻喜萬家燈火艷,宵宵火樹鬧銀花。
嶺背斜陽似斷虹,高樓遠望路無窮。回頭七十年間事,盡入孤鴻出沒中。
奉敕歸來息此身,風花雪月作閒人。早眠遲起由來慣,只要盤餐日日新。
鐵樹開花始見春,可知天亦偶從人。如今一日三薰沐,可得明年見此辰。
宜伴鐵兜牟。卻在妝樓。文姬遺制尚風流。扶上云鬟頻熨貼,紫玉搔頭。
臨鏡轉含羞。笑展雙眸。起來呵手戲藏□。密語檀郎低附耳,底是溫柔。
浮生值秋杪,搖落更無端。
著露花多瘦,吟風葉未安。
謀身爾我拙,行路古今難。
海色城頭上,從君一倚欄。
草堂晝永日遲遲,
笠屐郊原倜儻時。
十畝嫩苗肥似韭,
一川碎石白于脂。
獨歸田叟鋤翻荷,
對語村童犢倒騎。
行過橋南堤盡處,
讀書堂認柳絲絲。
行李當途欲出關,離亭有酒不歡顏。
要知鄉國無多路,只是梅花隔一山。
知己痛心如死別,勞人渡海似生還。
粵城西畔臺南畔,不得留君駐此間。
盡將丘壑捲胸中
醉帽歸時御晚風
明日府公催吏牘
可堪騎馬踏香紅
蕭蕭紅葉馬前飛
又送王孫晝錦歸
卻到舊游應悵望
故溪秋蘚滿魚磯
秦時流水晉時花,
寫到元時又幾家。
高士當年忘甲子,
空山終古閟煙霞。
祖龍璧返春長在,
子驥舟尋路已賒。
太息鷗波接人境,
王孫芳草去天涯。
少年詞賦擬淩云,嶺外愁為兩地分。
明日聽猿經古墓,且將雙淚吊劉蕡。
迢遞關山獨送行,炎方望斷瘴煙生。
伏波古道看銅柱,三尺吳鉤箭里鳴。
游子天涯淚濕衣,相逢無奈又相違。
倚門白發千山外,覓得丹砂及蚤歸。
時情逐勢餌邊魚,貧病由來俗易疏。何事太丘直有道,炎天問病到貧居。
病膚新浴覺神還,散發支頤一室間。豈敢不冠延重客,空將感抱寄慚顏。
文種獻七術,用三尚余四。為我從先王,地下更相試。
鳥盡弓藏事可知,欲加之罪寧無辭。
條侯遇漢景,謂非少主臣。甲盾五百被,竟以殺其身。
當日獄詞更可訝,不反地上反地下。欲何為?
上寡恩,君莫悲,君不記,許負之言猶在耳,縱理入口當餓死。
風煙一以別,把酒戀同游。
人去江樓晚,帆飛海國秋。
青山馳遠夢,黃菊動離愁。
曾是滄洲客,能無念白鷗。
元陽詔墨動天霞,
喜到東都處士家。
世路幾年滋艾草,
道山今日聚梅花。
作舟濟國看商傅,
槃石補天過女媧。
珍重諸賢扶大道,
聲名毋使后人嗟。
春山未肯晴,濕煙飏樹杪。
船頭散疏雨,江城初破曉。
層空壞重云,兀立塔勢矯。
草芳雊雉多,水滿浮鹥小。
東風氣力勁,帆疾過飛鳥。
朝色曖千巖,奇秀當門繞。
鏡光溢百里,一片青未了。
禊亭人語空,樵徑仙蹤杳。
在處作清游,孤鴻漾天表。
最苦是離愁。行坐里、只在心頭。待要作個巫山夢,孤衾展轉,無眠到曉,和夢都休。
夢里也無由。誰敢望、真個綢繆。暫時不見渾閑事,只愁柳絮楊花,自來擺蕩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