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廿八日與馮南江諸公飲張鶴仙宅二首
有約來過仲景家,東風舊院寂無嘩。清談得與三賢共,曲檻還馀數朵花。世故驚心空有涕,乾坤回首莽無涯。傳杯不盡東君意,早見城頭集暮鴉。
喜共高賢接笑歌,何須長袖舞傞傞。眼前局面更張易,意外真詮感悟多。老驥忘心悲棧道,冥鴻何處掛虞羅。獨嗟衰謝流光速,無計能回東逝波。
有約來過仲景家,東風舊院寂無嘩。清談得與三賢共,曲檻還馀數朵花。世故驚心空有涕,乾坤回首莽無涯。傳杯不盡東君意,早見城頭集暮鴉。
喜共高賢接笑歌,何須長袖舞傞傞。眼前局面更張易,意外真詮感悟多。老驥忘心悲棧道,冥鴻何處掛虞羅。獨嗟衰謝流光速,無計能回東逝波。
第一首:應約來到張鶴仙家,東風中的舊院寂靜無聲。與三位賢士清談,曲欄邊還剩幾朵殘花。世事驚心空自流淚,回首天地蒼茫無邊。傳杯暢飲未盡主人美意,已見城頭暮鴉聚集。第二首:高興與賢士歡笑,何須長袖起舞取樂。眼前局面改變容易,意外領悟真理頗多。老驥忘懷悲嘆棧道,鴻雁何處會落羅網。只嘆衰老時光飛逝,無法挽回東去的流水。
季秋:秋季第三個月,農歷九月。廿八日:二十八日。
三賢:指馮南江等一同宴飲的賢士。
曲檻:曲折的欄桿。
東君:原指春神,此處代指宴飲的主人張鶴仙。
傞傞(suō):形容舞姿婆娑。
更張:本指調整樂器弦線,此處指改變、調整局面。
真詮:指事物的真諦、本質。
老驥:化用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喻指年老仍懷壯志之人。
冥鴻:高飛的鴻雁,喻指超脫世俗的隱者。
虞羅:捕鳥的網,喻指世俗的束縛或災禍。
東逝波:借指流逝的時光,化用“逝者如斯夫”之意。
此詩約作于作者晚年,具體時間為農歷九月二十八日。時與友人馮南江等相聚于張鶴仙宅中宴飲。彼時或值社會動蕩之際(推測為明清易代前后),作者經歷世事變遷,與賢士雅集時,既有對清談賞花之趣的珍惜,亦生發出對人生、時代的深沉思考。
兩首詩記錄與友人宴飲的雅集場景,前詩由景入情,寫宴飲之樂與世事蒼茫之嘆;后詩由樂轉思,談人生領悟與時光流逝之悲。整體融合閑適與沉郁,體現了詩人對生活雅趣的珍視與對生命本質的思考,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摯。
芳渚東風長蕙蓀,知君倚棹過荊門。
云生晚郭連山色,雪盡春江見岸痕。
舊笛夢吹吳地遠,新潮愁對楚天昏。
夜分應恨猿吟苦,瞑宿湘南煙水村。
讀書萬卷必讀律,此語偶自坡公出;其實二者匪殊觀,治心救世理則一。
書之注疏多于書,律亦如是貴詳悉。
后生聰明且輕薄,瞥眼看律如馳驛;句可割裂字可刪,頓令本文無完質。
律文尚遭劊子手,區區民命復何有!
民命縱為君所輕,舞文無乃露其丑;君久自負讀書人,只恐讀書亦失真。
樵柯爛,丹灶熟,一跳出紅塵。斗紫一雙龍奮蟄,帝青九萬里為程。赤腳踏層云。
鞭鸞上,騎麟下,彷佛睹昆崙。灑馬鬃泉蘇赤地,翻蟾滴水漲滄溟。笑殺懵仙人。
繡旆揚朱鳥,天風作奇字。
廿年舊夢呼不醒,萬壑蒼松鳴玉佩。
水晶樓閣五云中,亂瀉飛泉滴空翠。
莫教驚起鸞鳳吟,恐有驪龍抱珠睡。
來朝杲日破頑陰,共指秋成喜不禁。
寸碧遙岑供眺望,長空飛鳥自消沉。
四時景物千鐘酒,萬古功名一寸心。
尚愧先生游佛海,兩忘軒冕與山林。
春日晴,燒痕青,布谷催耕處處鳴。
雖然底事最分明,只是不得將眼看并耳聽。
樓閣岧峣倚洞天,
煙光流紫擁檐前。
憑高謾覓升真路,
荏苒云間有鶴翩。
已別城樓景,還登樹杪亭。地高鄰北斗,山遠接南溟。蟾影依云斷,樵歌隔浦聽。客愁安用遣,此處可忘形。
薄暮杳何適,高高登古亭。地無南國瘴,簾卷半空星。石瘦長人立,潭春皓雪停。短才吟不就,終欲付丹青。
刈芝蒼松根,觸石得鳴玉。泠泠澗底聲,瀉破寒蕪綠。抱甕出云中,夕陽下西麓。籍甚非所求,跫然安足喜。自愛空谷幽,白云呼不起。為報長康翁,置我丘壑里。
落葉秋雨深,荒徑無行跡。鶴破青冥來,翩躚一羽客。令我思休糧,松間飯白石。夕陽下前溪,西風吹野渡。不見折葦人,獨立蒼茫暮。
隔岸叢林幽,知是寒山路。垂綸非羨魚,聊復亦爾爾。不知紅塵中,何處無芳餌。卻笑磻溪翁,老與人間事。
臺榭俯空明,倒影見眉宇。衣間濕翠寒,青山在水底。醉學謫仙人,拾月滄波里。
高閣掛蒼靄,向晚松風涼。四筆石燈青,跏趺據繩床。天女散花來,竟夕聞空香。
闌干逼星晨,蕭然挾羽翰。窗中窺日月,出沒如兩丸。坐此邀飛仙,千秋以盤桓。
朗嘯長松下,松風答清響。夜來春雨歇,遍地紫芝長。晝日不逢人,獨自披鶴氅。
沈醉寄情真,片石亦名醉。溪風吹不醒,山月照清寐。惟應劉公榮,箕踞日相對。
芳蘭罥幽石,清芬散巖阿。相思隔美人,紉佩當如何。庶保空谷姿,幸免當門鋤。
石道蒼翠間,窈窕絕塵鞅。麋鹿日以驕,薜荔日以長。獨有青巖云,倏忽自來往。
朝曦出東嶺,明霞相與鮮。松露濕未晞,花源澹浮煙。道人隔巖宿,獨藉孤云眠。
結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時聞虛籟生,復聞虛籟息。倦開齊物篇,高枕青山色。
層臺一何曠,修竹有爽色。披襟清風來,往往墮巾幘。白云自滿地,上有蒼麛跡。
乞得袈裟地,青山如沃州。欲知無著心,面面清溪流。稍容支許輩,乘筏來溪頭。
萬頃淪漪上,行行何所之。為看青嶂出,因與白鷗期。曉露零楓葉,清江怨竹枝。試將蕭颯意,入浦問漁師。
欲訪鴟夷子,還尋桑苧翁。斯人渺何所,極浦遠空濛。出沒看孤棹,參差數去鴻。微吟向天末,吹斷野蓮風。
郎寫梅花體。輕軟如郎意。
別后濤箋,疊成雙鯉,倩鴻來寄。
怎書中柳骨與顏筋,不比當初字。
再認棠花記。還是郎親制。
想是年來,摹成舊拓,硯花開矣。
莫非他冶貌與柔心,一變都如此。
山塘好,匙雪虎丘茶。
近水雕梁頻坐燕,護晴油幕巧分花。
滌器麗人家。
經過信宿題詩處,漫盡苔書二十年。
偶辨芒鞋酬令節,又捫蘿磴佇飛仙。
參天如故門前樹,徹耳相忘澗底泉。
何日團瓢遂棲隱,漸驚流水照華顛。
小鳥名難辨,低飛轉不窮。
常虛鷹隼逐,縱入網羅空。
暗葉尋蟲細,柔條啄果紅。
笑他九萬里,終待北溟風。
一雨涼如此,西風吹苧衣。
數螢隨露下,獨鳥背煙飛。
驛路秋聲早,溪橋夜火微。
共投何處宿,隔水叩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