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
莫唱放歌行,此歌臨楚水。
人皆惡此聲,唱者終不已。
三閭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莫唱放歌行,此歌臨楚水。
人皆惡此聲,唱者終不已。
三閭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不要唱那放歌行,這歌聲在楚水之畔響起。人們都厭惡這歌聲,可唱歌的人卻始終不停。屈原能有什么罪過呢,為何不能在枕上安然死去。
放歌行:樂府舊題。
臨楚水:在楚水邊上,楚水泛指古代楚國境內的河流。
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屈原的感慨來看,可能是詩人在看到社會上存在的不公正現象,聯想到屈原的遭遇,從而借詩抒發內心的憤懣。
這首詩主旨在于為屈原鳴不平,批判社會的不公。其突出特點是情感強烈,以反問句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鸞驂不是厭塵凡,王母瑤池促駕還。
家在兩三千里外,人生一十六年間。
好隨神女游舒水,難伴文君歸蜀山。
試向仙源問消息,桃花零落水潺潺。
拂面東風二月天,綠楊芳草暗平川。
花容著雨鬭翻錦,春色惱人催禁煙。
燈夜雖然君有約,花時卻恐我無緣。
直須得暇來相訪,當約嫦娥伴醉眠。
堂堂玉立須垂腹,談論逢人見肺肝。
手弄七弦琴韻古,腰橫三尺劍光寒。
但將計策尋知己,肯學閭閻為覓官。
烏幕聞君定羅致,別樽不復話儒酸。
狥利者不可與謀義,怙私者不可與言公。
蠻觸勝負勍兩角,肝膽乃有楚越同。
陽清陰濁難同宮,弱水西流河漢東。
洪河砥柱霜中松,中道而立能者從。
凡百君子宜自愛,何苦下與瑣瑣爭雞蟲。
朝來滿室生秋風,庭樹兩葉三葉紅。
飯罷令人喚小童,敢煩捉耳為開蒙。
芎茶不用焦湯點,紙被還將艷火烘。
醉欲伴眠當倩月,熱求揮汗合邀風。
它時我建青油幕,廉汝封侯學衛公。
樽酒檠窗鬢發新,別來驚見雪霜侵。
幾行淚滴風前燭,一片心敲月下砧。
好德未聞如好色,知人安得似知音。
一書欲寄南來鴈,江闊天高無處尋。
頗聞十六渡,客子良間關。
一雨落澗谷,湍氣怒潺潺。
我來屬秋晚,霜葉初斕斑。
窈窕行竹輿,鳴禽相與閑。
復嶺互交鎖,淺瀨隨回灣。
路斷一罅通,石磴危躋攀。
時見荷鋤者,行歌語蠻蠻。
采山有薇蕨,結廬有茅菅。
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間。
何時一枝筇,溯流到黃山。
桃源事荒怪,誰謂非人寰。
姓名久不到西山,覓便無風鼻謾酸。
天塹有花春堰急,地爐無火夜堂寒。
青燈昔記對床臥,白發今羞把鏡看。
見說北歸常有鴈,一書無惜報平安。
鄉里千山月,塵埃兩鬢星。
秋聲雖是爽,客耳不堪聽。
多淚風前燭,孤明竹外螢。
吟蛩更亡頼,終夜幾曾停。
斜陽望斷水平橋,古柳蕭疎己半雕。
魚躍浪花翻水面,鴈拖煙練束林腰。
花時無鏹能追驥,月夜有詩堪續貂。
回首故鄉多少恨,亂山無數路迢迢。
比年十月君初來,梅花破雪迎君開。自從佐劍壽民脈,凋山瘵水皆春臺。
去年七月君開府,燕燕鶑鶑為君舞。五日盡蟄潭底龍,千里應無市中虎。
今年二月君將歸,風牽回柳縈君衣。君衣不作回柳轉,直上云端朝紫微。
紫微有館名西掖,珠玉羅鈿瞰金碧。郎星卿月謾徘徊,個中自是神仙宅。
紫微有山名大坡,烏飛豸立冠峨峨。一聲霹靂震天地,萬里腥血流江河。
紫微有旨垂丹冊,二者于斯請君擇。便須東取元化鈞,談笑從容正疆埸。
君家事業銘冠裳,鸞鳳指日鳴朝陽。伊洛諸公有政事,洙泗諸子無文章。
稟違展轉情難處,溪上恩波湛今古。東風吹恨入長亭,零落桃花淚如雨。
重門有路透泉關,便合摳衣問比干。
愧我直言難媚灶,從渠怒發自沖冠。
烏臺有月身何及,犴獄無天淚謾彈。
自恨不逢包孝肅,此身那許報平安。
尋幽過橋去,松徑入琳宮。
竹擺風簷綠,榴殘雨院紅。
黏碑多古籀,插架獨參同。
道士掀髯笑,詩聯石鼎工。
百峰攢碧版橋西,眼力增明步武遲。
紅映竹籬花笑客,翠翻云幕雨催詩。
蕡還及第吾何媿,廣不封侯子未思。
凡物不齊皆有謂,到頭忠義是男兒。
無覓臺城處,巋然卻此臺。
青山三面立,白鳥半天回。
有酒同僧上,無詩喚友來。
謫仙騎鳳去,應是嘆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