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鳳臺
無覓臺城處,巋然卻此臺。
青山三面立,白鳥半天回。
有酒同僧上,無詩喚友來。
謫仙騎鳳去,應是嘆時哉。
無覓臺城處,巋然卻此臺。
青山三面立,白鳥半天回。
有酒同僧上,無詩喚友來。
謫仙騎鳳去,應是嘆時哉。
已找不到臺城的蹤跡,只有這座鳳臺依舊巍峨挺立。青山在三面環繞矗立,白鳥在半空中盤旋返回。帶著美酒與僧人一同登上鳳臺,沒有好詩就呼喚友人前來。詩仙李白騎鳳而去,大概也是在感嘆時世啊。
臺城:古城名,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南乾河沿北。
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謫仙:指李白,賀知章曾稱李白為“謫仙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詩人登上鳳臺,看到歷史遺跡的變遷和眼前的自然景象,結合對古代詩人李白的聯想,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變化和問題,引發詩人對時世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和時世,其特點是將自然與歷史結合,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非常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獨特感悟。
滿前兒女。今日都歡聚。今也阿彌八十,兒也五十五。
瓷甌并瓦注。山歌和社舞。但管年年強健,妝成個、西王母。
尋春攜侶問煙霞,
蠟屐沖泥鳥道斜。
笑指溪邊深竹里,
東風已綻一枝花。
門外荷蓮浥露華,綠云平地擁秋霞。
病夫不能出門去,且看庭前第一花。
我哭夫君哭不哀,夫君舍我入泉臺。
傳家有子真賢也,負郭田園亦盛哉。
甕底飲馀當日秫,墻頭吟剩隔年梅。
鳴蟬不解游人意,還自聲聲送咽來。
花浦。翠煙香雨。吳女。聽吹簫。細蛾攢綠倚輕槳。閑想。背紅橋。
拍水。彩鴛驚起。花里。見歡時。兩舟相并弄溪碧。風逆。得歸遲。
天半。砰雷激電。龍見。黑云中。打篷疏雨送涼到。又早。火輪紅。
舟艤。白蓮塘里。一醉。碧筒香。夕陽斜系柳陰下。飄灑。水風涼。
涼愜。雨珠風葉。香靨。碧綃衣。并棲鸂鶒各偷眼。驚散。又雙飛。
轉棹。晚風殘照。歸好。趁新涼。折來花朵葉兒蓋。剛載。一船香。
曾記綠楊庭院。一見。方寸結丁香。彎彎眉黛眼長長。閑里細思量。
欲問新來消息。難得。怨句在無題。夜來愁緒對紅梨。斜月過花西。
眼中不復見姚黃,
從古揚州亞洛陽。
何止中郎虎賁似,
政堪花相相花王。
秋月缺復圓,客行久不還。不還歲亦暮,念子屢長嘆。嘆罷繼以歌,歌竟淚如泉。何時得會晤,所懷萬一宣。
涉園采桃李,持以贈所知。非貴桃李顏,不言自成蹊。豈無蘭桂好,質以香自虧。默默牛醫子,心期浩無涯。
封書寄燕雁,雁不過衡陽。封書寄江魚,魚沉江水長。江水亦有竭,封書永不滅。耿耿無由宣,心緒自中結。
花霧冥冥動遠思,
春蔥按遍玉參差。
銀河不隔紅窗路,
坐到東溟月上時。
小玉樓中月上時,夜來惟許月華知。
重簾有意藏私語,雙燭無端惱暗期。
傷別易,恨歡遲,歸來何處驗相思。
沈郎春雪愁消臂,謝女香膏懶畫眉。
蟲咽僧窗,前番離緒今宵絮。
蠡園黿渚。都是尋詩處。
梧柳樓頭,商略黃昏雨。
今何許。嵩云秦樹。一例相思句。
同云漠漠雪霏霏,安樂窩中臥看時。
初訝后園羅玉樹,卻驚平地璨瑤池。
未逢寒食梨花謝,不待春風柳絮飛。
酒放半醺簾半卷,此情無使外人知。
魂斷清明雨又風,天涯作客苦飄蓬。
空階點滴愁都碎,歧路奔忙遇轉窮。
五處鄉心同白傅,一宵春夢感蘇公。
杏花節里歸耕未,落盡村邊幾樹紅。
何年五月忽飛霜,君灑燕山淚數行。去問戴公山下客,千秋堪自識行藏。
薊北歸人正及秋,漕河霜后一孤舟。爾家最與三山近,日出金銀闕下游。
焦君祠小客星孤,江上浮云肯駐無。不待山人招隱賦,秋來張翰已思鱸。
江連楊子是蕪城,幾向西津渡口行。客有陸機如問訊,道余蕭索薊門情。
春色人皆醉,
秋光獨不眠。
君看明月下,
何似落花前。
垂老重逢各忘年,
依依喜上米家船。
高齋謦欬情如許,
琴劍流連酒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