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空陳公之金陵 其二
劍履從容出九重,雙旌遙指大江東。
蕃宣久著周邦譽,饋餉曾推漢殿功。
六代山河登眺外,兩都籌策指揮中。
風流畫省應無事,賦就吳濤屬便鴻。
劍履從容出九重,雙旌遙指大江東。
蕃宣久著周邦譽,饋餉曾推漢殿功。
六代山河登眺外,兩都籌策指揮中。
風流畫省應無事,賦就吳濤屬便鴻。
您佩劍著履從容地走出皇宮,兩面旌旗遙遙指向大江以東。您長久以來宣揚德化,在邦國享有美譽,曾因供給糧餉在朝廷立下功勞。您登上高處眺望六朝的山河,在謀劃兩都事務中指揮若定。您在尚書省應該清閑無事,寫成描繪吳地波濤的詩章,可托付便鴻傳遞。
劍履:佩劍著履,大臣受特殊待遇的一種。九重:指皇宮。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
蕃宣:宣揚德化。周邦:指國家。
饋餉:供給糧餉。漢殿:指朝廷。
六代: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建都金陵。
兩都:一般指長安和洛陽,這里可能泛指重要地方。
畫省:指尚書省。
便鴻:信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司空陳公要前往金陵赴任,詩人為其送行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陳公身負朝廷重任前往重要之地,詩人借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與期許。
此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陳公去金陵任職,突出陳公的尊貴身份和卓越功績。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送別詩中對友人贊美與祝福的常見主題。
儒家重飾終,
墨子論薄葬。
事人與明鬼,
于義各有當。
楊柳垂垂水滿陂,田家茅屋住于茲。
每聞鳥語知春候,常聽蛙聲卜歲時。
雨過田間留虎跡,泉鳴檐外落魚池。
日暖機聲響蘿薜,夜深燈影隔茅茨。
留人共酌樽中酒,邀我閒題壁上詩。
苦竹叢邊叫姑惡,菰蒲汀畔集鸕鶿。
解招陶令來同隱,卻笑楊朱枉泣岐。
今宵借宿情難盡,明日臨風那忍辭。
芍藥開余,荼蘼放了,盡把韶華催逼。將離且住,欲墮還飛,片片落紅狼藉。
卻喜飄殘玉溝,蹴傍舞筵,尚供吟筆。縱無情,想到半拋藩溷,也應憐惜。
嘆自昔、悲葬西施,吳宮春去,一例夢中幽泣。鸞腸浪費,鳳觜空煎,盡夠燕忙鶯急。
怪怎東風太狂,特地吹開,吹殘何意。快呼童、凈掃階除,莫被玉人知得。
雉短短,飛來入宮院,欲竊主權欺主闇。
昨日殺龍母,今日殺龍子。
可憐銅駝宮,化作荊與枳。
靜鞭聲里駕頭來,緊握雙拳打不開。
打得開,云壓香塵何處是,靜鞭聲里駕頭來。
云樹高齋萬疊屏,故人來似涉殊庭。
天連銀闕三山白,水作瑤池一鳥青。
授簡豈能梁苑賦,披蓑惟憶楚江聽。
愧君坐上陽春曲,夜半持觴笑獨醒。
小秦淮映小紅橋。
蘭舫重來酒未銷。
秋雨多從蟬鬢飄。
夢迢迢。
曾倚闌干弄柳條。
落日疏林澗水,秋風匹馬咸秦。
南北陵收過雨,東西崤起飛塵。
龍鎖幽崖翠乳,雷繞古樹蒼鱗。
穴處巢居誰氏,斷轅折軫何人。
四顧陂陀無地,一螺鄉井有君。
百一崤函天險,五千道德靈文。
驛路屏遮障掩,溪田錯繡羅紋。
思觸枕邊流水,夢牽嶠外孤云。
萬山霜氣含秋冷。木葉紛飛風力勁。
砌蛩入夜尚悲吟,塞雁驚寒爭度嶺。
金鉤不掛簾櫳靜。玉笛無聲銀漏永。
伶俜翠袖怯憑欄,涼沁一亭修竹影。
八十衰黎死境臨,哀傳尺一痛難禁。虞淵愴日江湖淚,杞國傷天蟣虱心。
負扆周公正思畫,解民虞舜未亡琴。白頭病枕茅茨下,時夢新君在諒闇。
愚翁分與世緣疏,國恤驚心泣且吁。生長太平惟欠死,老衰馀息尚何如。
不知伊傅誰調鼎,欲夢羲皇我枕書。終日無聊思理發,雪莖些少亦頻梳。
才高文贍富詩名,感物傷時動有情。不識無生真自體,一塵才遣一塵生。
直道危言自古難,忠賢常困佞邪安。興王賞諫非無法,卻為貪令自擇官。
仲尼饑餓顏回夭,此意誰能問大鈞。何事香山白居士,每嗟衰老亦言貧。
大節不可奪,精誠能格天。
比翼申夙志,連理結后緣。
青陵筑層臺,張羅思高騫。
水深日當心,匪石難轉旋。
雖貴不慕貴,輕之若云煙。
雖賤不辭賤,重之若冰淵。
金陵獨客坐江城,況復鳩啼不斷聲。
夢里家山今日到,春來風雨幾時晴。
湖頭水漲平橋綠,溪上云來貼樹行。
寂寞未酬登覽興,扁舟回首若為情。
杯棬與手澤,
惓惓不能忘。
所以鼎湖人,
涕淚收弓裳。
綠波漾漾芙蓉池,粉墻楊柳窣地垂。
自憐玉貌金閨里,誤嫁五陵年少兒。
五陵年少多輕薄,結交豪俠輕許諾。
揚鞭紫陌競驅馳,醉酒青樓恣酣樂。
擊鞠每來桃李園,或過韋曲借花看。
著處遨游不回顧,豈惜春閨花易闌。
燕語鶯啼春欲晚,走馬章臺竟忘返。
捲上珠簾顰翠蛾,草色青青望中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