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寺 其二
林喧鳥知曙,
鐘殷寺初曉。
踏石穿煙霏,
屈曲羅翠筱。
暗泉尋石罅,
海眼逗云表。
湘流去逶迤,
青山明鏡繞。
云重巖岫復,
水遠鳧鷗小。
平生慕躋攀,
志與禽向矯。
香門昨夜夢,
一去墜縹緲。
悵焉解纜行,
飛鞚尚林杪。
林喧鳥知曙,
鐘殷寺初曉。
踏石穿煙霏,
屈曲羅翠筱。
暗泉尋石罅,
海眼逗云表。
湘流去逶迤,
青山明鏡繞。
云重巖岫復,
水遠鳧鷗小。
平生慕躋攀,
志與禽向矯。
香門昨夜夢,
一去墜縹緲。
悵焉解纜行,
飛鞚尚林杪。
樹林喧鬧,鳥兒感知到黎明的曙光;鐘聲渾厚,山寺剛剛迎來破曉。踩著巖石穿過煙霧,曲折小徑旁排列著翠綠的細竹。暗泉在石縫中流淌,泉眼仿佛與云氣相通。湘江蜿蜒遠去,青山如明鏡環繞四周。云層厚重,山巒重疊;水流悠遠,鳧鷗顯得渺小。平生向往攀登險峰,心志如飛鳥般高翔。昨夜夢到佛門境地,一去便墜入縹緲之境。惆悵解纜而行,飛騎仍在林梢之上。
殷:形容聲音渾厚、深沉。
霏:霧氣,煙霏即煙霧彌漫。
筱(xiǎo):小竹子,翠筱指翠綠的細竹。
罅(xià):裂縫,石罅即石頭的縫隙。
海眼:指山中泉眼,古人認為與海相通,故稱。
逶迤(wēi yí):曲折綿延的樣子。
岫(xiù):山,巖岫即山巒。
躋(jī)攀:攀登。
矯:高舉、飛騰,此處指心志高遠。
香門:指佛門,因寺廟燃香而得名。
鞚(kòng):馬籠頭,飛鞚指騎馬疾馳。
杪(miǎo):樹梢,林杪即林梢。
此詩為詩人游覽湘山寺時所作。湘山寺位于今廣西全州,為歷史名剎。詩人通過描繪山寺清晨的清幽景色,反映其對自然之美與禪意的感悟,或暗含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心境。
全詩以游寺行蹤為線索,細膩描繪湘山寺清晨的自然勝景,將山水之趣與禪意融合,既有對自然的熱愛,也隱含對精神超脫的追尋。語言生動,意境清幽,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與靈秀的詩思。
伏虎巖前早已降,獻花猿鳥不相妨。錫飛響應空山谷,月映寒潭徹底光。
子期逝矣誰知音,堪輿茫茫勞我心。石壇后夜好明月,憶爾琴中飛佩吟。
朔風吹雪滿貂裘,汗漫天涯學遠游。萬種愁懷無處遣,移舟來近酒家樓。
來自芝田遠,飛渡武溪深。振迅依吳市,差池逐晉琴。奇聲傳迥澗,動翅拂花林。欲知情外物,伊洛有清潯。
西望臨洮地苦寒,明時遠戍莫辭難。好敦孝敬奉慈母,更盡勤誠悅上官。
南旺湖邊沙柳春,鵝黃鳧藻相鮮新。棹歌歌遍江南曲,裊裊長風吹白蘋。
路入春山春日長,穿林渡水意徜徉。溪環石筍橫舟小,風落林花撲面香。山鳥不知興廢恨,嶺云自覺去來忙。炎荒景物隨時好,何必深悲瘴癘鄉。竹屋茅檐三四家,土風漸覺異中華。碧榕枝弱還生柱,紅荔春深已著花。社燕不巢南候別,塞鴻無信北音賒。海山此去猶千里,會見安期棗似瓜。
寺憶讀書處,清鐘識慧因。閒僧皈貝葉,薄宦愧霜筠。水木通禪理,人天有靜春。灑然塵劫外,印合宰官身。
佩玦迎風舞,淩云勢欲孤。清蟬咽寒露,規月墜冰壺。有節何妨曲,能言不在諛。曉侵聞古調,搖影復愁吾。
琮琤何得,響空濛、卻似鳴榔聲沸。望里平江橫雪嶺,駕斷虹梁漁市。若有神驅,如遵帝遣,瞬息層巒峙。南陽龍奮,滹沱凝合猶此。遙想蘇武窮邊,霜鴻夜渡,蒿目吟寒視。鐵騎街枚還疾走,瑟瑟風搖旗幟。月白沙明,云凝地裂,四野悲徊至。羈魂牢落,我身今在何世。
繞舍蕭森碧玉椽,西丘桑苧遠相連。東山一為蒼生起,付與幽人枕石眠。
梁王太傅三十三,日夜掩泣向重原。我今幸加一日長,罷官歸去復何言。南山谷頭一種蘭,獲免剪刈愁霜寒。折置懷袖中,雖云枯槁香未殘。千秋意氣盡今日,別有長技出人端。請看樊酈絳灌竟誰在,曲肱蔬食不足嘆。
邂逅葉心期,燈花對酒卮。浮云遷客夢,明月美人詩。館曙鳴雞早,關寒度馬遲。行過宜祿驛,好寄世南碑。
荒山乾沒更節序,濁氣擁地愁無邊。非煙非霧不見日,欲雨欲雪難為天。
君自閩天來,豈少陳家紫。何似安石榴,累累結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