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懿皇后挽歌 其四
落日悲笳動,高原翠輦乘。
湘江從舜去,湖水共轅升。
詒燕謀空在,占熊夢未徵。
層臺今望切,何處對昭陵。
落日悲笳動,高原翠輦乘。
湘江從舜去,湖水共轅升。
詒燕謀空在,占熊夢未徵。
層臺今望切,何處對昭陵。
落日時分悲涼的胡笳聲響起,皇后的翠輦行駛在高原上。就像舜帝南巡,娥皇女英追隨而去,皇后也隨先帝而去。皇后留下的治國謀略徒然存在,生男孩的吉兆卻沒有應驗。如今人們急切地望著高臺,哪里能再面對昭陵呢。
笳:胡笳,一種樂器,聲音悲涼。
翠輦:皇后乘坐的車。
湘江從舜去:傳說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追至湘江,投水而死。這里比喻皇后隨先帝而去。
詒燕謀:指為子孫謀劃。
占熊夢:古代認為夢見熊是生男孩的吉兆。
昭陵:一般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這里可能泛指先帝陵墓。
孝懿皇后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嫡母,她的去世是宮廷中的大事。此詩創作于孝懿皇后去世之時,當時宮廷上下沉浸在哀傷氛圍中,詩人以此挽歌表達對皇后的哀悼。
這首挽歌主旨是哀悼孝懿皇后,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營造出濃厚的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挽歌的創作風格和特點。
同時遷吏獨從征,人道戎旃譴責輕。
諸將自承中尉令,孤臣誰給羽林兵。
憂深平勃軍南北,疏訟甘陳誼死生。
猶有內讒君不顧,亦知無語學公卿。
柴門病后少曾開,今日人扶出郭來。
君奉潘輿貧亦樂,我貪漢橐老猶呆。
明師不患無高弟,大匠何嘗有棄材。
若見蓬仙煩問訊,掉頭一去幾時回。
芙蓉莊前紅豆樹,風枝雨葉數百年。素花冉冉露垂地,朱實離離霞照天。
清陰閱世渾如乍,何人垂老開亭榭?宋玉家教庾信居,謝安墩許荊公借。
當時小劫換滄桑,滿目興衰吊夕陽。宰相名園荒綠野,將軍大樹撼青霜。
可憐才望傾山斗,璧月歌殘人白首。婆娑屢顧東陽槐,凄愴還攀漢南柳。
見說高秋張管弦,相思子綴畫欄前。我聞室里拈花女,親與維摩薦壽筵。
二十年來苦兵馬,那得紅芳迎玉斝。諸天應是厭萎花,香雨重飄新好者。
稱瑞題詩引貝多,供云不數曼陀羅。還將剩水殘山恨,譜入烏絲紅袖歌。
秣陵飛散春江燕,煙條凋盡靈和殿。誰知南國女兒花,堪補東吳耆舊傳。
物換星移幾番春,繁華回首又前塵。豈唯宮闕余離黍,廢苑都應愁路人。
絳云一炬遺書了,此樹亭亭亦難保。菊徑曾經紀義熙,草堂空自談天寶。
東風吹暖入山城,聞道孫枝昨更生。何日繁葩滿春晝,金尊檀板聽鶯聲。
走馬崗長夕照中,
塘連沙渚路西東。
不知吳會誰分地,
生遍茱萸一色紅。
暗水平橋,明霞低浦,霜痕冷閣魚叉。才一番寒,微黃卻上蒹葭。瘦腰不恨秋來早,恨秋來、偏在天涯。更堪傷、十載荷衣,吟鬢蒼華。
燈邊記得分明語,待夢圓鵲鏡、窗倚蟲紗。幾日西風,雁歸客未還家。陌頭柳色渾難覓,滿空江、換了蘆花。又斜陽、過盡西樓,都是昏鴉。
一庭曉樹露華輕,閑步階除宿鳥驚。
列舍參差垂柳蔭,荒庵隱約度鐘聲。
讀書自辨千秋業,憂世難捐一段情。
才得兩朝開霽色,黑云又截暮山平。
驛樹參差隴麥交,微茫一徑是張茅。
河流繞地浮三晉,山勢連空結二崤。
云外旌旗閑古戍,洞中煙火出危巢。
巖花岸草空經眼,那得他鄉有樂郊。
九重降旨,闔國咸知。
一句當頭,諸人未委。
只如新長老,寧可截舌,不犯國諱。
利名苦厭茲多口,
朝市那能盡信書。
一枕涼風云滿目,
民謠民訟不關渠。
媚眼正窺春色好,舞腰無奈暖風多。莫教攀折贈行客,愛爾輕絲拂玉珂。
萬縷千絲繞大堤,尋春衣馬望中迷。清陰不獨搖春酒,留與嬌鶯自在啼。
百花開處明如錦,雨打風飄色乍消。誰似青青堤畔柳?輕盈長學楚宮腰。
玉階霜槭?,嵈巴?,一枝斜弄寒月。錦江春信托修鱗,奈彩箋空折。
牢記得、羅衫穩貼。舊時衣帶雙鴛結。他囑付頻頻,不道是、嶺梅重放,異鄉猶客。
料得香狄芬鞮。團云貼領,此際熏篝斜疊。多情知否,在蕭關、對玉缸低說。
正旅館、擁衾如鐵。夢回猶殢交河雪。憶當年、同繡被,燼冷香猊,何如今夕。
林巒蘊重溟,薜荔開三徑。
云石郁參差,虹橋跨深靚。
回軒綠波激,孤嶼丹霞映。
緋煙結疏綺,流云漾清鏡。
鷗來掠藻翻,鯈起穿蒲泳。
碧梧含風吟,翠竹捎煙勁。
緬彼丘中人,揮觴發鸞詠。
去留本無機,飛躍任真性。
濯纓頫流泉,晞發攀懸磴。
呼鶴憶仙游,釣鰲發奇興。
降墀浩唱生,深谷跫音應。
駐此儼蓬壺,翛然謝囂境。
寒荄也趁百花新,眼懶猶貪上國春。
五技怪能成薄命,一名卻喜繼前人。
喚將好意詩頻賦,洗卻閒憂酒再巡。
底事牛堪有歸序,韓公平日最相親。
朵朵艷紅蕖,叢叢映碧蘆。
秋風見池沼,幽思發江湖。
愛竹寧詢主,行山得當圖。
弟同仍子侄,我友亦相俱。
秀色留金鳳,馀芳在木犀。
日明能皓皓,風急似凄凄。
野地猶飛蝶,深林亦啼雞。
居閒常卻掃,安步輟扶藜。
我愛兩曹公,千秋血食崇。有基期勿壞,吾道至今隆。俎豆修閭里,河山感雨風。瓣香誰共爇,白叟與黃童。
一掬蒼生淚,捐金欲報將。去思留慄主,賽社奠椒漿。古誼儒生篤,明禋吏治光。年年祠下拜,遺愛在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