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五
九重降旨,闔國咸知。
一句當頭,諸人未委。
只如新長老,寧可截舌,不犯國諱。
九重降旨,闔國咸知。
一句當頭,諸人未委。
只如新長老,寧可截舌,不犯國諱。
朝廷降下旨意,全國都知曉。一句話擺在面前,眾人卻不明白。就像新長老,寧愿截斷舌頭,也不觸犯國家忌諱。
九重:指帝王所居之處,代指朝廷。
闔國:全國。
委:明白,知曉。
國諱:封建時代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這里指觸犯朝廷的禁忌。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封建王朝時期,當時朝廷權威至高無上,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避諱規則。作者或許是看到眾人對朝廷旨意的不同態度,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強調對朝廷權威和規則的尊重。
這首偈頌主旨是強調朝廷權威和規則不可觸犯。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表意明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朝廷權威的尊崇和敬畏。
達觀萬象付評量,轗軻由天莫可禳。文士有才多薄命,忠臣仗節或罹殃。鱷魚遁跡潮民喜,蜃氣凌寒海市張。造物還能愛瑰杰,達觀萬象付評量。
農人燒草灰,素煙結云狀。落日下山去,暗霞留山上。飽食無馀事,出門信游蕩。日日所行經,欣然悉如曩。野菊契心人,相見無揖讓。偶爾停足履,側聽流泉響。故人不云遠,登車遂可訪。久待車不至,獨坐亦無恙。道中驅馳人,怪我如泥象。漸漸夜色至,天中數星亮。
我武更維揚,桃弧舊楚疆。井閭驚結束,服御倏騰驤。旗物風云換,慮無草木香。轂前虎盾固,戎右兔罝良。捲水飛雙電,奔精落大黃。軍聲搖壁壘,殺氣凈堂皇。喑啞千夫廢,樞機八陣藏。何須憂反側,心懾盡遐方。
冷目微芒寐燭龍,花神冰露灑丁冬。忽傳羲駕出三島,旋理玉壺朝九重。鉛水漣漣隨夜盡,碧雞震震唱時邕。銅人淚與蒼生淚,悲喜予將問所逢。
人間制錦金粟尺,裁量無差較如一。文章要是機軸同,新巧小奇何足識。多君肯說江夏黃,剡中戴逵亦少雙。兩窮相值各可笑,寧爾訾相非奇龐。富貴不來良己巳,萬事東風吹馬耳。賭棋別墅要自佳,誰能更為蒼生起。無官只作常兒遇,布衣不羨流黃案。玉樓佳召惜芳年,金谷俊游悲故主。夫須小笠烏紗帽,城外孤村春水繞。碧巖直上八百級,半空飛瀑看尤好。古來隱者非怪迂,每從此地逃侵漁。我生百拙兔守株,操觚逐食計甚疏。豈有大志恢雄圖,家無甔石心晏如。焦先雅愛蝸牛廬,便欲往置燒丹爐。桑君之書懸左肘,已非昔日攀云手。江南春色苦無多,忍見行人折官柳。但愿飛霜九轉成,與君晚歲扶衰朽。
五花騮馬出龍城,一葉蘭舟獨自行。誰道維揚江上月,清光翻對水波平。
向來寅陛對,冷語頗冰人。未犯神龍怒,先遭老鳳嗔。宗庠隨卻步,家食不憂貧。公語何嘗泯,題輿寵渥新。謾說題輿樂,誰知憂國心。城狐方伺隙,邊馬已如林。去上緹屏最,行陳丹扆箴。脂韋何足算,百煉是精金。若見青山老,煩言仆寄聲。入新無好況,依舊是狂生。國事今如許,庸醫見亦驚。不知靈壽杖,還解拄天傾。玉季吾心友,經行話舊游。定知龍有種,又快鶚橫秋。對策空丹臆,為兄賽一籌。功名相迫遂,只許片時留。
握柄炎荒外,三軍聽指麾。良籌先已定,多算出還奇。瘴霧隨時掃,清風到處吹。題詩比勛德,無沗趙征夷。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齧風餐更禁煙。不是移來小旸谷,老夫凍折兩詩肩。
巡遠功名絕古今,后先俱死只侵尋。兩家子弟猶相訾,百世何由識此心。
群山兮東傾,百川兮與俱。昆崙兮萬里,渺東極兮歸墟。龍門兮三峽,屹崢嶸兮噴鞺鞳。奠九服兮常寧,疏萬派兮終合。展瑤簽兮拂霜藤,目窈窕兮耳泠泠。江南兮春盡,蘼蕪綠兮楓青。思美人兮何處,撫朱弦兮空復情。
睡起獨登臨,不禁殘酒。樓上闌干壓晴柳。好山凝望,良足慰余心友。風煙春近也,平安否。畫戟朱門,誰堪炙手。茶社詩盟要長久。年來和夢,無復東奔西走。麒麟新畫像,從渠有。
陰山鐵騎角弓長,閒日原頭射白狼。青海無波春雁下,草生磧里見牛羊。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便說會燒銀。君何不燒自家用,何必苦心送給人。
端禮門,金石刻,丞相手書奸黨籍。長安役者安石工,不識人賢愚,但識司馬公。卑疏不敢預國事,幸免刻名為后累。匹夫憤泣天為悲,黃門夜半來毀碑。碑可毀,亦可建。蓋棺事,久乃見。不見奸黨碑,但見奸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