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陪祀 其四
風肅西山木葉飄,
齋宮謁罷晝蕭蕭。
從臣劍佩紛如雨,
又報臚傳促午朝。
風肅西山木葉飄,
齋宮謁罷晝蕭蕭。
從臣劍佩紛如雨,
又報臚傳促午朝。
西山上秋風肅殺,樹葉紛紛飄落,在齋宮祭祀完畢后,白晝顯得格外冷清。隨從大臣們身上的劍佩聲如雨點般紛紛作響,又傳來傳臚官催促午朝的消息。
圜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肅:形容風聲。
齋宮:帝王在祭祀前齋戒居住的宮殿。
謁:拜謁。
蕭蕭:形容冷落、凄清。
從臣:隨從大臣。
劍佩:劍和佩玉,這里指大臣身上的配飾,走動時會發出聲響。
臚傳:科舉時代,殿試后宣讀皇帝詔命唱名。這里指傳旨。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陪同皇帝在圜丘進行祭祀活動時。古代帝王祭天是重要的國家典禮,祭祀后通常還有一系列的朝政活動。作者身處這樣的宮廷儀式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圜丘祭祀活動的場景,體現了宮廷禮儀的莊重和嚴謹。在文學上,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畫面,反映了當時的宮廷生活,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荷澤元來不姓高,
嶺頭一網竟難逃。
爾曹若不論知解,
知解無因到爾曹。
嶺南四月荔枝紅,嶺南五月荔枝熟。
村頭鎮日鳴高蟬,紫云片片出深綠。
此果眾美難具陳,譬如上妙生天福。
蘇陀長吸色如虹,夏日不愿游天中。
雙環天女五銖紗,葳蕤瓔珞逗紅霞。
曾疑葛令骨飛去,竊之并上七金槎。
琉璃青碧擁月宮,扶疏不與桂枝同。
圓生香氣三百里,不及冰團浮玉指。
維摩老大神力疲,白飯不取今來此。
東坡信亦謫仙人,忘情惟有鍊家紫。
羨門彭子骨如仙,姓字久已人間傳。
初來即入羅浮下,寶水詩篇恣瀟灑。
一見未揖笑語投,摩尼明透走金甌。
清風百道衡門起,佇見文鸞參鳳尾。
荔枝不食買歸船,胸中只說莼羹美。
荔枝能益道心強,留君不住意偏長。
太史祠堂瞻此翁,梁山崿崿大河東。
史家絕唱知興廢,無韻離騷吊樸忠。
悲不遇,泣幽宮,如椽巨筆竟何終?
兒孫不敢姓司馬,半姓同來半姓馮。
佳氣東來貫百川。饞蛟到此止饕涎。
長青樹種承平世,五彩云上不老天。
游翰苑,結清緣。筆花珠蕊及時圓。
詩歌盡譜甘霖曲,爭唱苗頭旱后田。
書云今旦,雪霽嚴凝候。玉輦想回鑾,正花覆、千官錦繡。周南留滯,清夢繞觚棱,心耿耿,路迢迢,此際空回首。
華堂薦壽。玉筍持椒酒。一曲囀春鶯,更祝我、膺時納佑。功名富貴,老去已灰心,唯只愿,捧觴人,歲歲長依舊。
天意蒼茫惡,奔雷駕雨風。
書翻入甕內,兒走匿床中。
拍案山公叫,沾唇兒盞空。
歸途那用燭,電火照人紅。
茂苑今何麗,三都昔并誇。
青山遙入郭,滄海曲通槎。
雁塔侵霄半,虹橋臥水斜。
微風江濯錦,薄霧月籠紗。
魚躍空潭藻,鶯披芳樹霞。
言公猶有井,潘令豈無花。
桃李三千士,弦歌十萬家。
行春鳧作舄,演法鹿為車。
震澤慈源接,靈巖覺路賒。
清暉寒照乘,香界午排衙。
縮地瞻金象,彌天散綵葩。
宰官心不染,肯漫悅紛華。
瑞色從龍曉漸升,朝衣秋老氣棱棱。
殊方有詔蠲珍獻,遠疏無勞論市燈。
天地此時逢既泰,岡陵如壽祝還增。
忽聽棘下瓊琚詠,萬里孤懷謾欲騰。
山半云生石作根,
古墻薜荔自為村。
兒童處處皆開塾,
流水家家總到門。
一度遭佗癢處抓,
憤然回首要翻交。
誰知到后重遭毒,
劫石銷時恨不消。
三朝備福尊壽樂,
七秩脩齡古更稀。
問寢龍樓家法在,
雞鳴步輦過慈幃。
梅花開遍杏花香,
桃李爭妍暨海棠。
芍藥不嫌春欲老,
后看未始怨東皇。
迢遞年華似水流,最無聊賴又窮秋。黃花開處竹籬幽。
玉砌啼蛩猶自怨,畫梁雙燕為誰留。滿庭風雨思悠悠。
?然風至似蘭臺,
此地那容熱客來。
姑射風姿冰雪妒,
班姬團扇漫多才。
月澹中官放鑰回,
倚云宮殿掖門開。
綵床百步黃羅帕,
于闐名王進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