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
焦先空爇馬昭庵,
朱泚全添盧杞藍。
崔允下風輸柳璨,
劉歆上策笑周堪。
宜中宋瑞眉高下,
黃皓姜維意北南。
張角巳消曹節恨,
夏姬難飽孔寧饞。
焦先空爇馬昭庵,
朱泚全添盧杞藍。
崔允下風輸柳璨,
劉歆上策笑周堪。
宜中宋瑞眉高下,
黃皓姜維意北南。
張角巳消曹節恨,
夏姬難飽孔寧饞。
焦先徒然焚燒馬昭的庵舍,朱泚完全增添了盧杞的惡名。崔允在低位輸給柳璨,劉歆以上策嘲笑周堪。陳宜中和文天祥地位有高低,黃皓與姜維心意相悖。張角已消除曹節的怨恨,夏姬難以滿足孔寧的貪念。
焦先:三國魏隱士,字孝然,避亂獨居,被稱為'河東處士'。
爇(ruò):燃燒。
馬昭:此處或指三國魏權臣司馬昭,具體典故待考。
朱泚(cǐ):唐德宗時叛將,建中四年涇原兵變時被擁立為帝,后被平定。
盧杞:唐德宗時宰相,奸佞誤國,促成朱泚叛亂。
崔允:唐末宰相,引朱溫入長安,后被朱溫所殺。
柳璨:唐末宰相,依附朱溫,參與殺害朝官,后被處死。
劉歆:西漢末經學家,王莽新朝重臣,主張立古文經學。
周堪:西漢儒臣,與蕭望之共輔元帝,被宦官排擠。
宜中:陳宜中,南宋末宰相,元軍南下時逃亡。
宋瑞:文天祥,字宋瑞,南宋抗元名臣,被俘就義。
黃皓:三國蜀漢宦官,受劉禪寵信,干預朝政。
姜維:三國蜀漢名將,多次北伐,繼承諸葛亮遺志。
張角:東漢末黃巾起義領袖,號'天公將軍'。
曹節:東漢宦官,桓靈二帝時掌權,鎮壓黨錮之禍。
夏姬:春秋鄭國公主,以美貌著稱,與陳靈公等私通。
孔寧:陳國大夫,與夏姬私通,引陳靈公見之。
此詩為作者讀'甘蔗生'《遣興詩》后次韻和作,屬文人唱和之作。'次韻'指依原詩韻腳及順序創作,具體時間及'甘蔗生'所指待考,當為詩人借和詩以歷史典故表達對歷史與人事的見解。
全詩以歷史典故為核心,列舉多組人物矛盾(忠奸、高下、南北之異),展現歷史人物命運與是非,體現對歷史的深刻思考。用典密集而不晦澀,對仗工整,語言凝練,是典型的詠史和韻之作。
輕徭寬日力,橫費惜秋毫。
臨諫天容睟,尊賢圣體勞。
乾坤收化育,弓劍入悲號。
十月西陵仗,愁云隔赭袍。
吳女飛若煙,茲地留爾名。
上有愁云陰,下有蔓草生。
如此粲者何,遺恨若未平。
寧無東平樹,靡靡向孤城。
當年直氣吐虹霓,因使平津位晚躋。
大筆驅馳爭化匠,纖機擺落得天倪。
名隨婺女雙溪遠,詩壓休文八詠低。
官是諸卿郡山水,志完寧獨在公圭。
憩馬道傍舍,解衣仍佇立。
四檐庇陰涼,蕭蕭風氣入。
雖云茅茨陋,枕簟亦自給。
已勝鞍馬間,筋力苦倦急。
田野歸去來,余年猶可及。
韓干畫馬名獨垂,冰紈數幅橫素絲。
諸公賦詩邀我和,我如鈍椎逢利錐。
區中才容三萬里,正可騕褭一日馳。
朝燕暮吳亦其亞,幸得夷路無縶羈。
此間三馬皆國馬,瑰資逸態成崛奇。
有如秋空見霜鶻,下睨眾禽俱伏雌。
良工苦心為遠到,天機要眇潛得之。
區區駑駘浪自負,豈可丑骨包妍皮。
李侯灑筆定超詣,尚有天驥君未知。
宛王母寡今授首,汗血不敢藏貳師。
清池堪百畝,珍木多十圍。灌泉昔未盈,移樹今更肥。
境豁自心匠,宴游及韶輝。居然坐高齋,不減臨郊扉。
青旗貰凍酒,春服成單衣。游人半童叟,好鳥偕鳴飛。
彤襜照銀章,賓從相因依。置觴面高軒,密坐羅芳菲。
清笳急鳴鼓,紅粧耀遲暉。澄潭止可鑒,畫檝相與揮。
曳裾載筆簡,自顧才也微。之子傾蓋賢,賞心諒云稀。
長歌善必賡,舊令繁勿違。徒令夕陽暝,不醉終無歸。
不同賣藥入都市,又異執帚見相君。
冠蓋臨門求上劑,公臺解榻叩多聞。
應思夜鶴侶蕙帳,卻笑伯鸞家布裙。
藜杖還尋紫霄頂,無心出處似山云。
長年京洛事塵埃,懷抱那能一日開。
魚鳥宿心聊此得,江湖清興劃然回。
天園野色鱗鱗合,風獵林香滾滾來。
漸有人喧迎馬足,郊原佳處好徘徊。
我向榮涂倒足行,折腰尚可代深耕。
嗟君二紀差高第,猶爾三冬伴后生。
壯志幾多成墜鵠,明年四十趁啼鶑。
金章袞袞從韋布,窮達何時不遞更。
荊山有奇璞,貴乃和氏儔。
連城詎云多,一視以為優。
攜挈向都市,光彩傾天球。
雖無指瑕累,顧得千金售。
驚詫遽自反,閉匿成千秋。
豈忘待時意,欲往仍遲留。
凡目陋至寶,后生異前修。
蒼蠅矧多變,珉石仍先收。
萬一人我欺,永為神物羞。
唐代詩人杰,家居世杜陵。
祖風今不墜,君學善相承。
氣直橫秋鶚,文雄絕漢鵬。
風騷如命將,壇復讓誰登。
客有林泉趣,尋幽翦薜蘿。
半山無石礙,此境得春多。
隔岸桃花塢,臨溪竹箭波。
茲應是仙隠,鶴馭幾時過。
軟毛金縷暗,細點雪花勻。
林下遠思母,階前愁傍人。
澗聲微可聽,野性漸能馴。
公惠成愚好,他年伴幅巾。
廊腰偃月勢環遭,秋宇澄明照一毫。
樓檻轉身侵白日,海山隨眼沒驚濤。
泉枯碧甃鰻形遁,屋跨蒼崖鳥翼勞。
屈指舊游今二紀,新愁爛熳入風騷。
澤陂生芙蕖,映此蒲與荷。
彼美不可逢,憂心涕滂沲。
行樂在及時,株林起酣歌。
歡宴未渠央,國門擁干戈。
巫臣視不悟,室家嬰禍羅。
謀己既不忠,孰能為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