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 其二
輕徭寬日力,橫費惜秋毫。
臨諫天容睟,尊賢圣體勞。
乾坤收化育,弓劍入悲號。
十月西陵仗,愁云隔赭袍。
輕徭寬日力,橫費惜秋毫。
臨諫天容睟,尊賢圣體勞。
乾坤收化育,弓劍入悲號。
十月西陵仗,愁云隔赭袍。
減輕徭役讓百姓有更多時間勞作,珍惜每一分錢財不胡亂花費。面對諫言時面容和藹,尊重賢才不辭辛勞。天地間的化育之功隨著他的離去而收止,人們對著他的弓劍悲聲號哭。十月前往西陵的儀仗隊伍,哀愁的云朵仿佛隔開了皇帝的赭袍。
輕徭:減輕徭役。寬日力:讓百姓有更多時間從事生產。
橫費:胡亂花費。秋毫:指細微的東西。
睟(suì):溫和、潤澤,這里形容皇帝聽諫時面容和藹。
乾坤:天地。收化育:指皇帝去世,其治理國家、化育百姓的功績結束。
弓劍:古代帝王去世,常用其生前的弓劍象征其逝去。
西陵:仁宗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仗:儀仗。
赭袍:皇帝所穿的赤褐色袍服,代指皇帝。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去世后,舉國哀悼。這首詩是作者在仁宗皇帝去世后所作,表達對皇帝的悼念之情。
此詩主旨是悼念仁宗皇帝,突出了他的賢明治國和百姓對他的愛戴。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皇帝的敬重和對國家興衰的關注。
安得茅茨美化流,弦歌多著武城游。文章久矣經天地,孝悌非徒淑黨州。惟有命焉軻不謂,貧非病也憲何羞。曼相能使人相類,莫信詩人浪訴愁。莫逐嗟卑嗟老流,謀身先向呂宮游。力耕不怕水和旱,篤信能行貊與州。寡悔到頭終得祿,不恒自古或承羞。藜羹布被君休嘆,五十無聞卻是愁。
東風奏弦筦,開宴錦堂深。酒氣酣春色,桐香落午陰。花殘惟駐萼,鶯老尚調音。感此頻懷舊,因傷久別心。
鬢綠燈青別有情,衡陽在望雁飛聲。兩心千里初相印,記得書來喚小名。
懶慢唯應漉酒巾,鶉衣無計合時人。一瓢陋巷誰能問,四壁秋風獨忘貧。北闕青云隨夢遠,西山明月憶歸頻。卜鄰幸與滄洲近,又欲移家住海濱。
丙戌之冬,芙蓉之庭。寒原凍雨,塵氣藏青。紫云沉黯,湖竹泠泠。枯苔野水,衍曼罅陘。緇衣幽濕,形骸丁零。乘彼夜風,爰此夜靈。喃語千秋,天下孰聽?越以群山,擁以重溟。
昔隱黃龍老,今遺書記寮。人天所供養,巾蓋此逍遙。仙樂時時下,香云往往飄。千秋一金塔,□□□□□。
泮水游歌日,于今已十年。蹉跎天府榜,迢遞客鄉船。歲月當強仕,文章得正傳。高山須仰止,只在范莊前。
曷予藝之恩不汝久,曷予幕之香不汝守,曷予紉之招匪卬友。猗彼稚節兮山崦水涯,靜言一室兮心影攸宜。蓄意澆培兮護此根株,胡所避忌兮蟲蟻先驅。沉沉結夢兮夢同止,翩其來遲兮侍君子。
骨秀如仙孕武夷,故教手筆世宗師。隸分唐漢諸家字,句壓陳黃二子詩。茂苑雨晴花發處,洞庭霜重橘黃時。塵埃俗吏那能此,一段奇功自可知。車馬城中早上忙,子城內里看星郎。十州已茂圜扉草,一炷初凝畫戟香。銅剖虎符新雨露,玉持使節舊風霜。明年櫻筍成時候,不在烏臺即玉堂。欲上姑蘇望虎丘,小邦寧有此風流。山川形勢今三輔,人物英雄古列侯。華屋鱗鱗冠蓋里,畫橋曲曲管弦樓。金陵蜀郡俱疏遠,除卻皇都第一州。行盡淮南日日東,自攜只影入吳松。人生五馬方知貴,客老諸侯嘆未逢。適意秋風寧為鲙,驚心半夜忽聞鐘。十年無計離場屋,說著功名氣拂胸。已辦行都欲去船,個中因得少留連。長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誰知別有天。鼓吹后車喧水際,旌旗前騎簇花邊。書生不愿懸金印,只覓揚州騎鶴錢。
誰憐地下老明經,宿草墳頭又化螢。朽骨尚應思駕馭,朱顏終自惜娉婷。一生辛苦為玄白,何處流傳付殺青。獨有中郎銘不沒,斷虹斜日貫幽扃。
寒窗弄筆敢辭難,也得先生一破顏。不要鐘王居我右,只傳風雅到人間。
紅鞋金帶荔枝花,三品詞林內相家。歸去山中無個事,瓦瓶春水自煎茶。
含遠深藏樹,沙虛暗宿云。春江孤艇渡,村徑幾家分。出澗泉皆雨,當門草是蕓。花時重作約,載酒此逢君。
聞郎腰瘦寄當歸,望盡天邊破鏡飛。昨夜燈花圓似粟,倚門不肯送郎衣。年年河鼓度天津,郎在灤陽見得真。今夕定知郎到日,桂花浮魄滿香輪。
天公大似慰顏貧,二月滿園瓜子金。不問異根仍異味,盡令同色亦同心。輪蹄見棄各有路,蜂蝶爭趨亦若林。魏紫姚黃來課此,如聞太古簣桴音。華實根荄若個般,深知始解識咸酸。爭春豈敢當紅紫,貼地何能助碧丹。未說馀膏尤濟用,最令中色直堪餐。洛陽個個知揚撥,此物卻無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