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壬辰1832春仲周蕓皋觀察來澎撫恤蒙賜詩文集五種即用襄陽集春游雜興八首韻賦呈 其七
高陽池館舊編詩,粉璧籠紗系去思。
絳節移來芳草渡,筱驂迎及菊花時。
為聽鐵拍懷坡老,底用紅牙付雪兒。
有約看山廬阜近,春舟李委笛先吹。
高陽池館舊編詩,粉璧籠紗系去思。
絳節移來芳草渡,筱驂迎及菊花時。
為聽鐵拍懷坡老,底用紅牙付雪兒。
有約看山廬阜近,春舟李委笛先吹。
高陽池館曾有人在此編訂詩篇,粉白墻壁上籠著紗的題詩寄托著離去后的思念。使者的儀仗移到芳草萋萋的渡口,輕便的車馬在菊花盛開時迎來。為聆聽鐵拍之音而懷念東坡先生,哪用得著紅牙板讓歌女演唱。已約定去廬山看山,就像當年春舟中李委先吹響笛子一樣。
高陽池館:可能是一處有文化意義的館舍,古人常在此吟詩作文。
粉璧籠紗:在粉白的墻壁上題詩后用紗籠罩,有珍視之意。去思:指對離去者的懷念。
絳節:使者所持的紅色符節,這里指官員出行的儀仗。
筱驂:輕便的車馬。
鐵拍:可能是一種樂器,這里與懷念東坡有關。坡老:指蘇軾。
紅牙:紅牙板,唱歌時打節拍的樂器。雪兒:指歌女。
廬阜:即廬山。
李委笛先吹:蘇軾曾有李委月夜吹笛之事。
1832年春,周蕓皋觀察到澎湖撫恤,作者受贈詩文集五種,此詩是作者用襄陽集春游雜興八首的韻腳創作的。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作者在與官員的交往中,既有對文化傳統的感懷,又有對生活的期待。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文化的追思和與友人的相約,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雅致。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詩歌創作能力。
裊裊數尺藤,往歲手親插。 西庵敞短檐,藉爾兩相夾。 歲久終蔓延,枝葉已交接。 有花散紅纓,有子垂皂莢。 赤日隔繁陰,偃息可移榻。 但憂風雨甚,高架一朝壓。 霜雪卻不妨,忍冬共經臘。
黃花隱綠葉,雨過仍離披。 不為杜老嘆,未是涼風時。 服食治目眚,吾將采掇之。 不須更買藥,園丁是醫師。
走筆題詩問起居,近來導引復何如。 從教兩鬢霜無數,卻要三田為有余。 示病想同摩詰病,讀書還著子云書。 梅霖十日宜高爽,試共登樓一豁舒。
遺墨持歸走僮仆,想見開緘重薰沐。 百年珠玉慨沉埋,袖拂蛛絲光奪目。 遂令短紙一尺余,價壓書巢三萬軸。 乞鄰與人真自慚,藝苑酬功百言足。 夜歸解帶不成眠,海月亭亭當矮屋。 瑯然烏鵲忽驚飛,月下新篇已堪讀。 湖湘文種傳一家,前有希籧后懷麓。 吳人再結文章緣,幾上分明留此幅。 錦囊收貯莫教遲,俗子無知將手觸。 后世諸孫更好文,還向吳人獲珠玉。
共樂臺前花木深,登臨當暑豁衣襟。 紅垂荔子千家熟,翠擁筼筜十畝陰。 老退已尋居士服,清歡時伴醉翁吟。 憑欄四望豐年稼,差慰平生憂國心。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 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 吾生非壯士,于此發沖冠。
柳簇金溝蘸碧波,云深玉闕瞰重坡。鳳凰曲奏鈞天樂,烏鵲橋通織女河。
萬井閭閻春浩蕩,六街車馬晚坡陁。山人素有林泉興,奈此承明夜直何。
穹廬元以射雕稱,一騎常先萬馬騰。 意氣肯甘胡地老,勛名終屬漢壇登。 斫殘右臂方揮刃,殪盡追鋒未釋冰。 歸自虜中還破虜,古來名將亦誰曾。
灤水橋邊御道西,酒旗閒掛暮檐低。春從綠樹陰中老,云補青山闕處齊。
畫戟遙臨青瑣闥,紫騮解惜錦障泥。鸞凰自為明時出,宜傍上林高處棲。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云長鎮洞有時開,石匣終藏化鶴胎。 千歲不須華表柱,飛鳴南向洞山來。
曉風吹我過山塘。山藏煙靄里、影微茫。紅闌翠幕白堤長。輕舟動、人在畫中行。 滿路斗芬芳。攜筐爭早市、賣花忙。家家樓閣試新妝。拈鮮朵、點綴鬢云香。
西北風塵帝顧多,老臣承詔出巖阿。 便宜欲上趙充國,矍鑠還非馬伏波。 十乘戎行新節鉞,三邊精采舊關河。 極知君命如山重,感激渾忘兩鬢皤。
不見都門亭畔柳,春來綠盡長條。柳邊行色馬蕭蕭。一枝折贈,相見又何朝。酒盡曲終人去也,風前亦自無聊。祗應於我恨偏饒。東君特地,付與沈郎腰。
不見昭陽宮內柳,黃金齊拈輕柔。東君昨夜到皇州。玉階金井,無處不風流。悵望翠華春欲暮,六宮都鎖春愁。暖風吹動繡簾鉤。飛花委地,時轉玉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