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展叔先生招陪秦岵齋王奉齋兩先生登大別山拂云樓,分韻得云字
鸞鵠并高峙,短翼不及群。
一樽山水外,猶足張吾軍。
是時赤日流,酷暑方如焚。
人聲集下界,擾擾鳴饑蚊。
誰知樓上客,高極清無聞。
題詩招天風,拂紙飛晴云。
醉磨墨一斗,禿此中書君。
惜哉河朔飲,長空日易曛。
抱情各有適,天闊江沄沄。
鸞鵠并高峙,短翼不及群。
一樽山水外,猶足張吾軍。
是時赤日流,酷暑方如焚。
人聲集下界,擾擾鳴饑蚊。
誰知樓上客,高極清無聞。
題詩招天風,拂紙飛晴云。
醉磨墨一斗,禿此中書君。
惜哉河朔飲,長空日易曛。
抱情各有適,天闊江沄沄。
像鸞鵠一樣的兩位先生高高挺立,我這短翅之鳥難以和他們同列。在山水之外共飲一杯酒,也足以壯大我的氣勢。此時烈日似火流淌,酷暑如烈火焚燒。下界人聲嘈雜,像饑餓的蚊子擾人。誰能知道樓上的客人,身處高處清凈無聲。題詩招來天風,吹動紙張如晴云飛舞。喝醉后研磨一斗墨,寫禿了這毛筆。可惜不能像河朔飲那樣暢快,天空中太陽很快就西沉。大家各有愜意之情,天空遼闊江水滔滔。
鸞鵠:鸞鳥與鵠鳥,常用來比喻賢俊之士。
短翼:作者自謙之詞,指自己才能不如他人。
張吾軍:壯大自己的聲勢。
河朔飲:指夏日避暑宴飲。
曛:日落時的余光,這里指太陽西沉。
沄沄:水流洶涌的樣子。
此詩應是作者應畢展叔先生邀請,與秦岵齋、王奉齋兩先生一同登大別山拂云樓時所作。當時正值酷暑,眾人在樓上宴飲、題詩,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友人登高宴游之事,突出樓上的清凈超脫。其特點是意境對比鮮明,情感豪放灑脫。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當時文人雅集的生活場景。
翠翹花艾年時昨。斗新五采同心索。含笑祝千秋。長眉如莫愁。
流光旋磨蟻。換調重拈起。深院竹和絲。皺紅裁舞衣。
相君高臥朝天闕,
立損階前白玉麟。
此去定生獅子國,
卻來重載法王身。
尋山不厭深,遠與白云合。
云山互周遭,一氣想輸納。
團團明鏡圍,點點青螺匝。
陰晴換朝昏,清景赴遙睫。
人家梅花市,數里香復沓。
溪回曉煙迷,徑轉殘雪踏。
佳游及春歸,攜屐興屢愜。
林巒啟仙姿,洞府謝塵劫。
指顧三山椒,霞氣在巾屟。
竟思驂青鸞,一笑左神接。
礎潤苔衣濕不乾。落紅飛盡尚輕寒。庭前細雨更漫漫。
古髻學成妝閣坐,腰支人覺帶圍寬。沉沉不語向闌干。
楓冷吳江。
橫塘十里水云鄉。
船女不逢菱唱遠,斜陽澹。
窣堵波尖青一點。
寶廚錢化莫嫌希,栩栩生機款款飛。
拾佩佳人妝繡幕,尋芳公子妒金衣。
二分蔬葉和煙暖,百合花身帶雨肥。
愛伴蜜官為使者,春風得意忍言歸。
尊里看無色,杯中動有光。
自君拋我去,此物共誰嘗。
向來共和有羊何,今見公才十倍過。可念此身如垢鏡,要須著手為揩磨。
紛紛競說杜陵翁,此老真能數百容。我亦幾同葉公好,駭然今日見真龍。
安否別來端若何,尺書可是雁無過。南豐惠我新詩什,亦復懷君舊琢磨。
南豐鬢發已如翁,子蓋他時冰雪容。長少結交端有道,我凡何處濫登龍。
丱角詩名出,流傳海內誇。
師稱起予者,翁問倩人邪。
惜未參諸老,猶堪擅一家。
從今崖瀑上,誰共訪梅花。
高原萬古朅盤城,
負笈東歸有圣僧。
我到九天尋舊跡,
白云半掩土墻橫。
送行人去,猶追路、再相覓。
天末交情,長是合堂同席。
從此尊前,便頓然少個,江南羈客。
不忍匆匆,少駐船梅驛。
酒斟雖滿,尚少如、別淚萬千滴。
欲語吞聲,結心相對嗚咽。
燈火凄清,笙歌無顏色。
從別后,盡相忘,算也難忘今夕。
萬疊秾陰襯落花,
一江流水篆紋斜。
娘生面目無遮護,
見得分明始到家。
留滯鄉園久,無心更出山。圣人方罪己,逐客豈投閒。未敢終違世,何妨更抱關。招邀慚已再,花下強酡顏。
廿載通賢籍,難期聚會同。關山時去住,岐路復西東。已慕漢陰叟,還希塞上翁。浪游隨所適,終自愧冥鴻。
南山山上郁青松,南山山下游兒童,三三兩兩笑歌濃。
笑歌濃,歸路晚。牛下山,月出阪。
高臥荊山三十年,朅來待詔賦《甘泉》。
身依北闕君門下,夢繞西京親舍邊。
抗疏遽辭彤管侍,歸田仍賜彩衣旋。
閑居頻向燕臺望,閶闔云深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