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悅兄歸篆江省母
萬疊秾陰襯落花,
一江流水篆紋斜。
娘生面目無遮護,
見得分明始到家。
萬疊秾陰襯落花,
一江流水篆紋斜。
娘生面目無遮護,
見得分明始到家。
層層濃密的樹蔭襯托著飄落的花朵,江水流動,波紋如篆字般傾斜。母親賦予的本真面目沒有任何遮掩,看得真切明白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心靈的歸宿。
萬疊:層層疊疊,形容數量多。
秾陰:濃密的樹蔭。
篆紋:指江水流動形成的像篆字一樣的波紋。
娘生面目:佛教用語,指人的本真、天然的面目。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送悅兄回篆江探望母親??赡墚敃r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借送別友人之機,通過自然之景和禪理表達對人生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送別表達對本真的追求和對心靈歸宿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禪理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禪意的追求和詩歌創作的多樣性。
不刻摩崖字,光明帝德昭。
瑞同麟在野,喜見鵲來巢。
昆璞依然古,羌戎逖矣朝。
鬼神牢守護,莫任斧斤招。
少年時、胸中何等,愿同天子相見。玉墀珠箔明光里,真有布衣行遍。經別殿。最好是、紅燈視草人歸院。紫泥共羨。但舊巷清和,苔錢榆莢,冷卻畫梁燕。
釣磯在,莫更江花留戀。迢迢醉里猶遠。草堂收拾征衫去,雙飲湖山離宴。杉青畔。又還向、城南倦圃商春晚。淥波深淺。趁細草新蒲,仙舟并發,京口曉風便。
紅藤拄杖獨相羊,路繞東村小嶺傍。
水落枯萍黏蟹椵,云開寒日上魚梁。
洛陽二頃言良是,光范三書計本狂。
歷盡危機識天意,要令閑健返耕桑。
負笈攜囊學抱琴,昆崙釀熟玉杯斟。
不甘守舍通關節,卻喜浮家有藁砧。
答客一生羞垢面,愛才如汝算知心。
柳車賴汝奴星送,莫作咸陽捧劍吟。
僂指永朝夕,三過夏日暄。
正擬資規畫,言將返鷺門。
君殷榆柳思,謂可謝籠樊。
鯤身與鹿耳,依依雨露恩。
相戒息波濤,鳴櫓送朱轓。
幾折沿堤路,相攜坐此中。
天連千頃碧,花漲一池紅。
欲去已將沒,看來意不窮。
江南有愁客,對此憶吳宮。
舉目凄然百感侵,敗垣殘礎燒痕深。流鶯似惜人憔悴,未及花時送好音。
宿草回青柳放芽,東風隨物付繁華。舊時燕子今何處,已自銜泥過別家。
催花小雨濕春衣,江海茫茫越鳥飛。樂事賞心渾忘卻,獨將清淚送君歸。
念我心所歡,遠在玉山岑。
戴勝冠崔嵬,文鸞奏知音。
妙藥青麟脂,薰風生瑤琴。
日夕延佇之,綿邈心淫淫。
三五明月滿,光暉發云林。
神爽一相接,攜手連謳吟。
企望亦不遐,悲哉年歲侵。
吏隱宜春郡,放懷詩酒間。
未能慚下俚,幾欲效中山。
杜甫籓籬窄,劉伶幕帟慳。
高吟與沈醉,榮辱詎相關。
嘉賓嘉景喜相陪,況有良朋冒雪來。
湖漲碧波三十頃,枝妝玉蓓萬千枚。
白頭道舊情難盡,淥酒相期醉幾回。
衰暮若非君顧我,平生懷抱向誰開。
金輪王壽三千歲,
銅狄人生五百年。
茲事不須皆援古,
無災無難即神仙。
水漲清溪一棹通,
平山松影落晴空。
無端萬斛濤聲起,
疑是滄江八月中。
獨樂丘園久,重明委照來。
拔茅連茹起,舉鼎待鉉回。
善世謙謙德,康侯井井才。
愿公飛翰入,巽命急需裁。
紫頭青項翅如金,
腿腳兼黃肉帶蜜。
必須生有紫黑鉗,
咬殺秋蟲人失色。
打破劍門關,未死先辭世。
書偈自涂糊,白把驪珠碎。
口款細供通,自首原其罪。
木人歌舞石人悲。
聲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