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登龍興寺樓望郡北高峰
郡北最高峰,巉巖絕云路。
朝來上樓望,稍覺得幽趣。
朦朧碧煙里,群嶺若相附。
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
郡北最高峰,巉巖絕云路。
朝來上樓望,稍覺得幽趣。
朦朧碧煙里,群嶺若相附。
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
易州城北有那最高的山峰,險峻的山巖截斷了入云的道路。清晨我登上龍興寺的高樓眺望,漸漸體會到其中清幽的意趣。在朦朧的碧煙之中,眾多山嶺好像相互依附。什么時候我能攀登到那峰頂,世間萬物都將盡收眼底。
易州:古代州名。
巉巖:險峻的山巖。
稍覺:漸漸感覺到。
登陟:攀登。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登上易州龍興寺樓,眺望郡北高峰,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狀態,有心情去欣賞自然美景,同時也可能心懷壯志,渴望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郡北高峰的喜愛和攀登的愿望。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世以勢論士,君誠不如人。
揚揚乘軒者,志滿氣甚振。
外見七尺軀,中有萬斛塵。
鑿枘固難入,鶚鸞豈相倫。
炙手茍可熱,行路為雷陳。
高棲冷如鐡,骨肉不得親。
誰能獨無死,榮辱久乃真。
不用椎牛瀆帝鄉,精誠端可格穹蒼。
舉頭忽見千山雨,默禱惟憑一瓣香。
已度南天三伏旱,未妨北牖午風涼。
老蛟欲睡重鞭起,莫遣晴鳩喚夕陽。
皇天欲遣雨催詩,潤澤焦枯自應期。
江上半犂如有繼,田家一飽豈無時。
漢軍乏食徴方急,商后精祈事敢遺。
嘉谷蒿萊俱茂遂,故應沛澤稱平施。
山空木葉脫,霜露日已寒。
蕭蕭歲寒子,勁氣不可干。
下庇秋草根,上棲眾鳥安。
煙梢掠云漢,過者仰首觀。
云何九衢罅,有此五畝寛。
況當祇洹舍,永謝翦伐嘆。
高人名此君,千載莫敢刊。
豈同渭川封,肯污秦氏官。
鹓鶵未來食,螟螣或見殘。
終然保常操,特立良獨難。
我疑卞忠貞,鐵石瑣肺肝。
遺骸寄此地,藏碧留余丹。
精誠入毛髪,化此千瑯玕。
見之發三嘆,臨風肅衣冠。
胥門著蔡經,市門著梅福。
我為松江吏,與汝相望亦相逐。
高冠長劍衛士從,有口底事使蠟封。
此身況不為陳尉,就公蠟封三尺喙,不能擲米作珠為狡獪。
蘊藉風流絕世稀,妙年詞賦邁云機。
漢庭留滯馮唐老,越國雍容賀監歸。
方喜鏘金翔禁闥,忽驚埋玉掩泉扉。
傷心里巷從游地,獨對秋風淚濕衣。
君不見謝公棲遲樂東土,起作司馬征西府。莫年談笑有穰孫,鶴唳風聲走強虜。
又不見子猷剡川高興闌,肯隨鶴書落人間。不知騎曹底官職,朝來拄頰看西山。
平生清真翠巖老,泉石膏肓偶同調。歲寒落落見孤松,不忍低眉寧枯槁。
年來無米繼朝炊,聞說吳興富魚稻。不妨來作古司兵,士卒投醪止鳧藻。
美哉洋洋霅溪水,秋塘百里荷花繞。當年釣徒放浪處,醉目悠然送歸鳥。
斯人不死世不識,往往凌波弄瑤草。君方參同佐龍虎,我欲治荒種梨棗。
會當月夜見龐眉,一笑超然凌八表。
披榛亦捫蘿,度此幽澗曲。
寒藤繞蒼壁,杉桂雜篁竹。
云泉固膏肓,大勝谿壑欲。
彼哉機士懷,冰炭甚寒燠。
禊飲城西路,山翁岸幅巾。
習池還倒載,曲水暗通津。
鼓吹雄南國,旌旗照暮春。
莫嫌娼妓拙,自有主人真。
散策花迷逕,隨車雨洗塵。
杖藜歸興晚,猶有浣紗人。
壯節滋培雨露深,褎然文采冠儒林。
恩霑二族全純孝,忠貫三朝秉一心。
墓木未懸吳札劍,斷弦誰續伯牙琴。
傷情故篋存遺帖,灑淚行間自不禁。
路接蓬瀛日景遲,塵心消盡忘歸期。
雨余荒草侵三徑,風起微瀾皺一池。
晚色遠涵殘照外,春光欲近禁煙時。
黃鸝不肯簷間語,隔葉相呼過別枝。
潮海當年共陸沉,山林投老得追尋。
清溪宛轉千山靜,喬木陰森一徑深。
法界含容居士室,庵基堅固祖師心。
山王終恐歸廊廟,回首清游嘆竹林。
妙喜寄針穎,大空浮海漚。
翛然一環堵,安住有至游。
內觀如寒龜,無縛浪自囚。
外游如渇鹿,逐焰無時休。
安知至游處,不止亦不流。
廣文來東南,持節十四州。
江海見函丈,云林入衣裘。
平生山水國,不滿一轉眸。
高堂坐隱幾,笑遣車下牛。
虛簷白日靜,顧眄九極周。
是中有至樂,可以忘春秋。
卻來觀世夢,聊復憂人憂。
羨公腹有金丹爐,凡泥六一何其粗。
棗梨扶疏荊棘盡,夜半北海收明珠。
爾來問舍浙江曲,正以畫笥觀西湖。
我生抗臟今耐辱,貧病欲貸監河粟。
他年公伴赤松游,遺我刀圭固玄谷。
路隔仙凡只一塵,浮生出沒轉風輪。
宿緣未斷形雖換,異世相逢意自親。
圓澤再來尋舊伴,房公一笑悟前身。
若將愛見迷真性,萬劫難超未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