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 其九
東望臺陽咫尺間,
好風不怕石嶕頑。
五更洋面平明到,
習慣波濤自往還。
東望臺陽咫尺間,
好風不怕石嶕頑。
五更洋面平明到,
習慣波濤自往還。
向東眺望臺灣島近在咫尺,即便礁石頑固,只要有好風也不怕。五更出發,在洋面上到天亮就能到達,習慣了波濤就可以自如地往返。
臺陽:指臺灣島。
石嶕:礁石。
五更:古代計時單位,約凌晨3點到5點。
澎湖是臺灣海峽中一群島嶼,當時可能常有往來臺灣本島的航行活動。詩人或許是在日常的海上往來中,有感于航行經歷而創作此詩,展現海上生活狀態與心境。
此詩主旨是表達海上航行的從容無畏。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豁達。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可反映當時澎湖地區的海上生活情況。
東風吹雨過山溪,霽景無窮入品題。花落平林春水漫,草深高岸夕陽低。天光蕩漾群鷗下,云影蒼茫野棹迷。幾度臨流坐忘返,夜深隨月轉荒溪。
路轉荒村隔斷灣,古橋斜日映青山。蒼茫影里長虹臥,款段聲中駟馬還。枯木殘鴉行客盡,野煙寒水釣舟閒。濟川功業知相待,莫道侵尋暮景間。
鳳山十里郁崔嵬,曙色初升霽色開。萬壑晴云連碧落,滿林涼露濕蒼苔。霏微灝氣催寒蚤,晻靄晨光入戶來。幾度東籬閒眺久,悠然相對菊花杯。
千尺喬松古澗隈,綠陰滿地鶴飛來。清音雅合琴中調,傳信應從海上回。孤館晝眠詩夢醒,九皋人靜客懷開。勸君莫作遼東語,好葉韶鈞入鳳臺。
溪南書館隔幽林,燈火通宵歲月深。斷續曉隨雞唱歇,咿唔寒共漏聲沈。飯牛辭古懷高節,彈鋏歌長見苦心。今日青云軒冕貴,還應不負買書金。
落日漁舟趁晚潮,夜深漁火亂相交。江空野水和煙汲,月黑黃蘆帶雨燒。風急柳梢光欲滅,浪平沙際影還搖。惟應南館書窗下,夜夜青燈伴寂寥。
碧苔滿地襯殘紅。綠樹陰濃。曉鶯啼破眉心事,舊愁新恨重重。翠黛不忺重掃,佳時每恨難同。
花開花謝任東風。此恨無窮。夢魂擬逐楊花去,殢人休下簾櫳。要見只憑清夢,幾時真個相逢。
云蓋山前往返頻,過門不入愧山靈。晚煙莽蒼亂流去,夜雨淋浪攲枕聽。遍索寺碑尋往話,但馀轍跡護禪扃。老權有句堪呈佛,誰為援毫刻翠屏。
處處名山屐齒留,盡忙也合此閒游。重樓高壓青螺頂,二水橫分白鷺洲。歲月盡饒僧結足,風煙耐與客消愁。紅塵岐路重回首,車轂憧憧古益州。
樓上登臨日,玄冬歲色歸。
千重林葉落,萬疊嶺云飛。
野雉馀衰草,城烏下晚暉。
誰令身轉劇,湖海意多違。
湘江好,競渡有龍舟。
遠見旌旗搖隔岸,近聞簫鼓沸中流。
淘盡暮江愁。
煙樹郁蒼蒼,孤亭易夕陽。蕩胸秋水闊,極目暮云涼。黛色連軍嶂,濤聲撼石塘。此中容久坐,若為滌詩腸。
風物遏殘秋,波平野艇浮。兩三人恰受,千萬壑爭流。渺渺蒹葭遠,蕭蕭蘆荻秋。自來還自去,能不愧閑鷗。
一檻勢凌空,窗開月正中。宵深聞犬吠,露重咽號蟲。皓魄鑒人影,清談遲鬼雄。歸途吟興逸,覓句對寒楓。
鼓勇躡層顛,拈花古佛前。上人今不作,杰閣故依然。雪浪半空疊,茶煙幾縷圓。何當謝塵網,來此學逃禪。
九廟尊罍泗水淪,韓瓶已罷背嵬軍。
格天閣圮誰傳器,壓日權高濫策勛。
宋室金甌終缺壞,岳家銅爵自蒿焄。
鐵人餒絕猶長跽,狗葬魂歸泣亂墳。
圣主如天宥直臣,四方幽隱各紛陳。
微名詎遂傾中外,國是從來有屈伸。
永夜憂當紓魯女,故人書尚問吳莼。
朝來紫禁綸言下,道路傳呼頌至仁。
當空紅日暑增炎。
小艇深灣清沼邊。
女伴相將戲采蓮。
味偏妍。
一半清心一半甜。
欲寫我心,烏皮幾、墨濤初漲。橫眼看、桑田滄海,古今無恙。有恨不妨埋地底,無愁可寄還天上。且曲成、數子和而歌,矜相餉。
秦楚戰,游絲漾。遷固筆,寒蛩唱。任春風秋雨,乾施坤釀。月出吳剛空抱斧,日斜夸父須投杖。覺媧皇、煉石補天來,無完狀。
雙林樹下手摩胸,
說有談無恣脫空。
若謂瞿曇曾入滅,
錯教啼鳥笑春風。
美人芳草思飄然,
分水新城兩謫仙。
今日《風》《騷》誰繼絕,
江南猶有杜云川。
人間春足。一番紅紫,水流風逐。戲蝶初閑,輕搖粉翅,高低飛撲。
雨昏煙暝增明,似積雪、枝間映綠。后土瓊芳,蓬萊仙伴,蕊粉香粟。
東齋嫡子巽巖孫,醞釀詩書氣味醇。桃李七州春不盡,松筠一節晚彌新。
恤章峻直寧王寶,治行高推漢吏循。四尺墳前千字誄,清名不與跡俱陳。
金相玉質素心降,每見令人折幔幢。亦有薦揚當使傳,若為淹泊只侯邦。
款門心訝三醫謁,藏壑舟驚半夜扛。搔首薰風丹旐舉,些歌凄斷不成腔。
旅館凌朝出,前峰日正昕。
征旗翻曉角,行蓋帶春云。
池竹經冬美,園梅逼臘芬。
輿中看稚子,歌舞若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