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
何處春深好,春深經業家。
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
折桂名慚郤,收螢志慕車。
官場泥補處,最怕寸陰斜。
何處春深好,春深經業家。
唯求太常第,不管曲江花。
折桂名慚郤,收螢志慕車。
官場泥補處,最怕寸陰斜。
哪里的春光最濃郁美好呢?是那些專心經學學業的人家。他們一心只追求在科舉中高中,無心去欣賞曲江池畔的繁花。考中功名時,自愧不如郤詵那樣有才華;像車胤一樣,懷著囊螢苦讀的志向。在官場中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最害怕時光匆匆流逝。
經業家:指專心研究經學的人家。
太常第:指科舉考試中第。太常,唐代科舉考試由禮部主持,禮部曾一度改稱太常。
曲江花:曲江池畔的花,唐代新科進士有在曲江宴游的習俗。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郤:指郤詵,他曾說自己“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收螢:指晉代車胤家貧,夏夜以囊盛螢火蟲照明讀書。
泥補:努力彌補。
寸陰:指短暫的時光。
此詩為白居易所作組詩《和春深二十首》中的一首。該組詩可能創作于詩人任職期間,當時社會科舉制度盛行,文人以科舉入仕為重要途徑。詩人通過這組詩描繪了不同人家在春天的生活場景和狀態,展現社會風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經業家專心學業、刻苦追求功名的精神。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白居易詩歌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展現了唐代科舉文化的一個側面。
一樹秾花白雪繁,紛紛落地竟何言。眼底風光不須恨,相期且醉給孤園。
牛渚清且淺,鵲橋西復東。黃姑仙駕動,天女錦機空。別淚零清露,離魂慘驚風。如何一水隔,一會一匆匆。
冉冉張舒入望鮮,誰家呼上泛湖船。昨宵承露應猶弱,明日淩波想更妍。微有香來空色未,初無塵染得天憐。玄暉偶見游魚戲,一賦新荷韻欲仙。
溪上夜來雨,青林密如霧。日出檜柏香,沙靜鳧鶩聚。野夫抱琴出,喜與樵者遇。黃鳥時一鳴,綠陰已無數。緩帶受回風,席帽粘落絮。感物發長謠,放缺胡懷清。酤為勞其生,終歲牽百慮。愿言廬藿期,逍遙共遲莫。
古鏡團團似秋水,美人當窗正梳洗。芙蓉涼月斗嬋娟,默默自憐還自喜。朝來開匣忽凄然,一痕微雪映華鈿。卻恨東風惜桃李,年年開傍鏡臺邊。粉綿拭鏡還清澈,佳人薄命空愁絕。不如化石在山頭,萬古千年照明月。
巖架菌芝閣,榜題松雪扉。云來畫檐宿,龍向墨池歸。對幾琴三疊,倚闌山四圍。仙靈能夜降,應得?玄機。
基址經年定,新亭幾日成。望開吳地盡,坐接楚天平。野色重重見,山光面面迎。可宜方處士,千古紀清名。
白塞烽煙起,寒云野戍橫。望斷胡天月,長照漢家營。花鈿滋別淚,琵琶調苦聲。冶色寧容保,君王愛罷兵。
不作漢嘉守,何妨游一遭。江流縈岸曲,梵宇切云高。興發屬吾黨,心空謝爾曹。溪毛薦坡老,小閣坐人豪。
南轅適郢都,日與冥山背。重生與徇名,夙昔不相待。藜羹采薇蕨,芰制蘭為佩。游樂天地間,安知一身外。麒麟斗大荒,日食星見沬。夷齊餓西山,咨嗟爾胡罪。澤陂生芙蕖,映此蒲與荷。彼美不可逢,憂心涕滂沲。行樂在及時,株林起酣歌。歡宴未渠央,國門擁干戈。巫臣視不悟,室家嬰禍羅。謀己既不忠,孰能為君多。趙王飛龍駕,翱翔羾天關。塵土暫反顧,金玉高如山。自喻固適志,超遙亡愧顏。安知馬服子,軍破不得還。前亡四十萬,后復圍邯鄲。虛盈固天理,循環乃無端。覺寐已不殊,何況百歲間。嗟嗟道傍子,萬金非所安。秦昭登西山,慕與火帝游。頹林刊喬木,詔世為博籌。富貴良未厭,夸謾豈知尤。投龜詬蒼蒼,楚靈輕九州。涂窮乾溪旁,眾散不可留。徘徊餓山澤,覺失涓人疇。新王固有命,玉衣被累囚。嵯峨三神山,浩蕩仙圣游。金臺冠絕景,玉果垂千秋。龍伯日已侵,巨鰲幸無憂。波濤各一隅,但見云氣浮。跂予望可及,隱約清淺流。大帆交問津,長風輒回舟。不怨道路邅,所悲到無由。世主自甘心,仙者非有求。老萊隱窮楚,因與時世隔。暮歸怪車轍,夜起避山澤。若人不可見,況肯低顏色。安知叢臺下,一旦三千客。西邊竟不還,嗟哉少良畫。
漢將西征肅羽儀,簡書日日有程期。東溟潮上犀船發,南斗星橫虎節移。青入楚封山點點,白添吳鏡雪絲絲。美人宴罷芙蓉署,一色銀花翠壓枝。
仍飛寶瑟佐清酣,豪興飄飄瀫水南。河朔千秋今見二,平原十日已過三。含毫鸚鵡催詞賦,倚席魚龍狎笑談。信是青云留白帢,一丘誰訝管寧憨。
渡口喚扁舟,雨后青綃皺。輕暖相重護病軀,料峭還寒透。老大自傷春,非為花枝瘦。那得心情似少年,雙燕歸時候。
涉險猶余詩興狂,回頭馬上別金陽。平生胸次他無慮,一念還為天下傷。
婁上人家不識春,檐頭蛛網亦生塵。朱門桃李皆零落,只有東風未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