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笛
何處懷人不斷腸,笛聲哀怨起江鄉。
落花盡入羌人調,歸淚曾沾楚客裳。
明月千家砧杵動,關山一曲夢魂長。
流年況是催容發,那獨潘郎鬢有霜。
何處懷人不斷腸,笛聲哀怨起江鄉。
落花盡入羌人調,歸淚曾沾楚客裳。
明月千家砧杵動,關山一曲夢魂長。
流年況是催容發,那獨潘郎鬢有霜。
何處懷人不令人痛斷柔腸?哀怨的笛聲從江邊的鄉村飄起。飄落的花瓣都融入了羌笛的曲調,歸鄉的淚水曾沾濕游子的衣裳。明月下千家萬戶傳來搗衣聲,一曲《關山月》讓夢魂悠長。何況流年在催促著容顏與鬢發衰老,難道只有潘郎雙鬢早生白霜?
羌人調:指羌笛吹奏的曲調。羌笛是古代羌族的管樂器,多傳達離愁別緒。
楚客:客居楚地的人,此處代指漂泊在外的游子或詩人自己。
砧杵(zhēn chǔ):搗衣用的石頭和棒槌。古代秋夜搗衣為征人制衣,常與離情相關。
關山:指《關山月》,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邊塞征人思鄉之情。
潘郎:指西晉文學家潘岳(潘安),其《秋興賦》有“斑鬢髟以承弁兮”句,后以“潘鬢”代指中年鬢發早白。
此詩或作于詩人客居異地的秋夜。秋夜聞笛,笛聲觸發思鄉懷人之情;結合“砧杵動”的秋夜搗衣場景與“關山曲”的邊塞意象,推測詩人可能因漂泊或戰亂遠離家鄉,借笛音抒懷,并感慨年華漸老。
詩以“聞笛”為線索,串聯懷人、思鄉、嘆老等多重情感。前兩聯由笛聲引歸淚,中兩聯以明月砧杵、關山曲渲染離情,尾聯借潘郎典故直抒流年之悲,情感層層遞進,是一首情感真摯、意象典型的懷人之作。
山靜斜陽冷,
松寒欲化龍。
洪濤時在耳,
零落幾聲鐘。
肅肅賦宵征,迢遙汶上城。
疏林殘雪影,古寺夜鐘聲。
歲晚愁行役,年衰減宦情。
萍蓬嘆流轉,徒戀此虛名。
印文生綠銅獅冷,硯沼瀠波石獸歡。坐久篆煙清不斷,兩鬟童子立闌干。
琴衣書幔未全乾,試學神仙夜爇檀。盡日無言對芳草,南山蘭似北山蘭。
雁膳堆盤,龍修滿徑,盡堪留客舟旋。才通畫刺,便教投轄為歡。不用玉船瓊畟,清談揮麈最相關。園亭外,鵓鳩喚雨,聲出林端。
多少暮云春樹,嘆別離蹤跡,說也凄然。空廊散錦,還看江月重員。暗水細流曲徑,隔籬新漲一溪煙。空凝思,板穚艇系,紅藥欄邊。
旦氣息微霜,流云起相聚。
暄風動林葉,疏雨鳴高樹。
夕宇還昭鮮,物變何匆遽。
寥寥下土人,邈彼高冥路。
終始閱遷流,孰能測其故。
今古歸有涯,云何永依據。
休沐成歸計,離心問落花。
幾年依日月,此去且煙霞。
樹里江帆隱,云邊驛路斜。
懸知懷友夢,時復到京華。
駒隙流光思悄然,
申江幾度別離天。
遠山濃翠情何限,
開盡榴花又一年。
世間雁燕本無情,
天上參商誰會面。
花葉自是同根生,
何事開時不相見。
凄涼夕,片時春夢來無跡。來無跡,醒時難說,睡時難覓。
櫓枝搖碎湖天碧,月圓偏照孤舟客。孤舟客,玉梅窗底,有人相憶。
風珊珊,玉人梳洗臨窗閑。臨窗閑,柳花飛過,一陣輕寒。
海棠折得簪雙鬟,水晶簾下眉彎彎。眉彎彎,夜來新月,畫與郎看。
豫為終制付諸兒,莫待飛騰變化時。
涑水書儀非含玉,魏公治命欲披緇。
外加麟楦中先悴,生著蟬冠死豈知。
除卸布衾堪覆首,更無一物可相隨。
羲陽瀟灑燕臺詩,誰解知音似柳枝。寂寂閒庭春色過,落花無語背人悲。
愛梅長恐著花遲,日禱東風莫后期。及得見梅還冷淡,東風全在小桃枝。
茸茸小雨弄春晴,已有狂花未見鶯。便使一年惆悵在,曉窗寒夢別輕盈。
春衣初作舞雩歸,手展韋編晝寢稀。解使芳陰快幽意,飛紅零落繞窗扉。
短帽輕衫信馬行,郊原春色太牽情。兔葵燕麥渾閒事,最有蕪菁到處生。
月團新碾破春酲,賴有歸鴻寄好音。人在天涯莫回首,恐輸華發上瑤簪。
故人不見空凝睇,過雁全疏只斷魂。猶有野梅臨水在,一枝無語伴黃昏。
裊裊猗猗綠水濱,
幽香孤節自相親。
世間盡有丹青手,
寫照端須似此人。
如此江山易愴神,干戈劫外寄閑身。
塵中難得三生契,壁上看來一局新;
深愧無才難報國,偷吟有句半傷春。
飛觴笑為林泉賀,著個書生作主人。
暮春三月侍邕州,漫說星文似可愁。
幾見太陰偏犯畢,堪憐洪水正橫流。
自嗤捧土難援溺,肯信乘桴好遠游。
故國不知今底事,觀瀾誰坐四峰樓。
千倉積粟棟崔嵬,
夜浸洪流亦殆哉。
不是脂膏天所惜,
豈應水到卻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