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庵十首 其十
豫為終制付諸兒,莫待飛騰變化時。
涑水書儀非含玉,魏公治命欲披緇。
外加麟楦中先悴,生著蟬冠死豈知。
除卸布衾堪覆首,更無一物可相隨。
豫為終制付諸兒,莫待飛騰變化時。
涑水書儀非含玉,魏公治命欲披緇。
外加麟楦中先悴,生著蟬冠死豈知。
除卸布衾堪覆首,更無一物可相隨。
預先把臨終的安排告訴兒子們,不要等到自己生命終結變化的時候。就像司馬光《書儀》里不主張含玉下葬,韓琦遺囑想要身披僧衣。外表光鮮內里早已衰敗,活著戴官帽死后又怎會知曉。除了卸下來的布被子能蓋頭,再沒有一件東西可相隨。
終制:指有關喪葬的安排。
飛騰變化:指人去世。
涑水書儀:司馬光所著,記載了一些禮儀規范,這里提到‘非含玉’,‘含玉’是古代喪葬時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司馬光不主張這種做法。
魏公治命:魏公指韓琦,‘治命’即遺囑,‘披緇’指身披黑色僧衣,韓琦遺囑有此安排。
麟楦:麒麟的皮做的套子,比喻徒有其表。
蟬冠:古代高官所戴的帽子,這里指代官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晚年,對生死有了深刻的感悟,看到世間的浮華虛榮,從而有了這種看淡生死、追求樸素的心境,于是寫下此詩來安排自己的后事并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生死的豁達和對浮華的摒棄。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和對比,以直白的語言闡述觀點。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生死和名利的思考。
猶記同穿豹尾中,
一翻覆手異蛇龍。
呂侯賜履作方伯,
毛穎免冠成禿翁。
清苦吏人無厚祿,
殷勤軍將有斜封。
君歸定訪耆英社,
問訊周南太史公。
清時才俊備金閨,何似名高漢柱題。
夜值花深銀箭徹,早朝天近玉繩低。
綈袍廿載勞相戀,露醑層霄阻并攜。
誰念一麾天萬里,秋風匹馬夜郎西。
自昔名人曾此游
我來恰好是深秋
千帆風送行加速
萬嶺波翻勢欲浮
目共錦云飛北地
心隨征雁到南州
蓬門歸去無多路
且對斜陽醉石頭
襆被登車謝九閽,
三年囚首一身存。
賤同廝養孤臣分,
生到邊庭圣主恩。
籍削寄名歸卒伍,
魂銷憑夢返家園。
白云南向腸凄斷,
鶴發東風正倚門。
扁舟觸熱下涪忠,
肩聳無人肯拍洪。
詩送涼風天外至,
魚龍起舞浪花中。
檢君遺稿讀,
添我淚痕頻。
詩骨遒唐宋,
文心尚漢秦。
如何名下士,
竟謝學中人。
可憐玉樓記,
還催去后身。
明日別離人,未戀今宵月似銀。
只愿五更風又雨。
飛到暮,啼殺杜鵑催不去。
金川勞簿領,政及魯中牟。善教生民樂,除奸鬼魅愁。縣衙春映草,更鼓月當樓。公退無馀事,群經自校讎。
迂闊無生計,傭書到白頭。歲寒松柏友,月俸稻粱謀。出處由天命,謳歌樂圣猷。承宣當告別,春色望龍樓。
一泊沙來一泊去
一重浪滅一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
會交山海一時平
清時二浙湖山主,合在公家不屬人。求去非貪鏡湖賜,歸來便作許由鄰。喜聞吾黨有高退,頓使幽居忘賤貧。想見詩題硬黃紙,更無夢到軟紅塵。
水云痛飲玉光詩,勝踐那容俗子知。此樂祇今寧夢見,臨風空爾費懷思。蘇門長嘯誰能和,赤壁成功顧已遲。當日唱酬誰復與,皆云驥子好男兒。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不承言,不滯句,蝦?跳上梵天,燈籠吞卻露柱。
吾衰屏塵雜,弱翰頗好弄。邊州病寒瘁,凌秋墨池凍。流覽歐趙錄,日月聊自送。擬補夾漈疏,孰慰宣和痛。
披剝裨聰明,蒐討辭倥傯。庋藏雖百編,零落亦已眾。側思恒山陲,蛇蚓結昏霿。陰林上危岑,亂沫走虛洞。谷張饑狼罝,書聽巢鳥哢。
巋然翼靈祠,掃士消怨恫。中多琬琰章,扁刻見深礱。薤葉美離披,銀鉤凜森動。遠溯貞觀初,宋碑略成諷。書流晚媕媚,那許稱伯仲。
妙跡未充囊,古色屢回夢。渾河隔雄關,資爾出飛鞚。摹拓幸遄歸,真氣繞梁棟。入手蠟痕香,懸足龜跌空。匣蕓驅粉蠹,贉縹裝紫鳳。
遺文非細務,俗儒敢相控。祀典倏紛拿,目睫任群閧。海岳羅座間,一笑竭春甕。
獨夜初傳漏
空齋半掩扉
候蟲燈下語
水鳥雨中歸
客舍愁彈劍
京塵怯化衣
故人招隱意
字字莫相違
邁邁夫何如,歲聿其暮矣。
終日對寒山,聞此灘流駛。
荒林亂風葉,繁聲悲遠耳。
夜闌霜天高,悄然長途倚。
我亦念井田,此世生已遲。天與地商量,遣蠶飼爾絲。樹是古時樹,為要今人為。急種莫窮待,三年當見之。
春寒四十五,人繭暖窩里。人既忘其寒,蛹亦醒思起。蠶事爭此關,火力謹相視。譬如胎教疏,百病從之始。
誰能妻不衣,誰能兒不哺。都仰蠶腹錢,那避山中露。得不辛苦得,即得神亦妒。春山九十朝,報君以紈素。
君谷熟田中,我蠶熟山顛。熟時兩通易,豐歉情相連。晝要秋日小,夜須秋月娟。天解人愿從,我腹定果然。
蠹蠹豈得已,亦復因饑寒。秪此萬頭蟲,爾飽我則難。系頭有排索,系足有機竿。非我能陷子,天教入其間。
筐載似襁負,蠕蠕緣不禁。后時要爾養,肯謂恩勤深。不知家已移,食飽眠于林。蠶乎我誠苦,待兒無此心。
同命蹈湯火,吾憐蠶此時。要為世衣被,不爾安得治。所求補生民,可憫不在斯。我觀古仁人,用心如見其。
今日機杼地,舊時空破屋。織師有手訣,可授不可讀。歲織竿萬端,遠散侯甸服。勸君毋作偽,作偽天不谷。
槲之用于古,木薪實以皂。一經發全能,遂令窮郡飽。辨土劑利害,草木乃皆寶。敬告異邦君,死法要活草。
生為窮陬民,如未得父貲。千方獲小利,又索真苦兒。堂堂永不稅,楔此三字楣。不無桑宏羊,詠言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