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十六
九月清霜送陶令,
千年白日見滕公。
九月清霜送陶令,
千年白日見滕公。
九月的清霜送別高潔的陶令,歷經千年的白日見證著賢德的滕公。
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后辭官歸隱,以高潔隱逸著稱。
滕公:指西漢夏侯嬰,官至太仆,封汝陰侯,死后葬于‘佳城’,后世用‘滕公’代指賢德之人。
九月清霜:點明秋季肅殺的時節,烘托送別氛圍。
千年白日:強調時間的長久,突出歷史的見證。
此為殘句(標題‘句 其十六’或指組詩中某一聯),具體作者及完整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對歷史賢人的詠嘆之作,或與詩人推崇傳統美德的心境相關。
此句通過陶令、滕公的典故,贊頌歷史上高潔隱逸與賢德之人,語言凝練,用典貼切,體現對傳統美德的推崇。
無生向師學,師是此中生。
樹覺菩提長,山經獦獠行。
歸鴉臨寺黑,激水叩鐘清。
我自虞園至,維桑空復情。
姑幕城頭萬木號,波光浩蕩客心勞。
群鷗欲往迎朝旭,獨鶴閑來聽晚濤。
古寺知誰傳伏湛,名山應只隱盧敖。
能從海廠留三月,不得仙人亦自豪。
勛名當代有誰倫,
宦跡閩南亦秉鈞。
家世簪纓看鵲起,
堪誇岳降復生申。
上弦月落黃昏院。驚人乍似雙飛燕。
已是出來難。疏屏又夜寒。
拼得相思各。莫更人前謔。
欲語轉嬌睛。知卿夢里曾。
轉眼炎涼堪畏。人在暖紅如醉。
落葉打虛欞,驚醒昏燈殘睡。
知否,知否。秋雨秋風情味。
山陰老道士,寄情魚鳥中。
幽戶綠蘿月,孤舟白蘋風。
豈無小甕熟,尊杓誰與同。
邂逅得知心,一見嘆猶龍。
半插崚嶒半水涯,逶迤駐節疊山西。
乘空虎嶺支來遠,聚翠龍池眼欲迷。
回首三天三島近,縱觀五指五云低。
人鐘地氣清高萃,奚獨文章入品題。
巴猿啼不住,一艇下青天。
遠水沈寒景,高城起暮煙。
虓亭嗟漢日,劫火憶秦年。
江上湘弦動,愁余目渺然。
近屋新篁已作叢,
山光稍遠眼濛濛。
何如乞取仙源水,
塵垢俱消洗滌中。
桃花柳絮及春敷,壹是浮輕匪壯圖。
幸有田耕并井飲,猶勝身屨與妻纑。
郎君競爽賢聲起,老子尊安道味腴。
便是當年正考父,是間饘粥口堪糊。
涼風蕭颯紅錦裳,翠袍漸染胭脂香。
瑯玕枝重壓欲折,青女欲拆珍珠囊。
金鋼碾碎鴉鶻石,絳綃迸出玲瓏色。
葡萄酒盡蔗漿空,一顆靈丹透詩骨。
東州奇花凌早寒,吳山月廊夜半酣。
何人誤作上林賦,病骨卻思黃蠟丸。
同時不數楊家果,三寸吳湘空萬顆。
會須載酒醉西園,一樹黃金壓枝墮。
洞庭秋薄暮,日腳返滄溟。
云氣天涯赤,峰巒水上青。
歸舟來隱隱,夕鳥去冥冥。
鼓瑟音何在,空聞帝子靈。
是誰畫、玉驄吟路。一座旗亭,兩行煙樹。鬢冷楓橋,小紅低按鈿簫譜。恨悰顰語。都變了,天涯絮。
坐暝向鶯簾,又掠到、樽邊花雨。
誰悟。只偷聲減字,幻作斷腸詞侶。斜陽未遠,可留在、曲廊朱戶。
倚玉笛、共向江城,忍偷送、夜潮聲去。更圣解桃花,同把夢魂新煮。
西鄙曰滑竿,南服號兜子。殊名而同實,逾淮橋為枳。吾昔游滇中,好山看不已。捉衛恐落帽,躡屐防折齒。俯仰從所欲,安堵頗藉此。不圖復得之,載乘心暗喜。
五更發行館,淡淡天如紙。殘月噤雞號,曉寒澈骨髓。大麓瘴猶合,孤村人未起。穿林驚宿鳥,度隴驅伏雉。古道罕經過,茅屋纏鄰里。客至紛叫呼,迤邐暫成市。
朝暾出湯谷,煙靄幻紅紫。積露耀鮮彩,奔瀑注文綺。平疇交遠風,幽谷動芳芷。物候亂清秋,叢桂間桃李。欲忘行路難,漸覺景光美。即興有佳趣,何必東山妓。
下坂走官路,有屋頗櫛比。小女嬉門前,見客肆評指。某也有行色,番客歸桑梓。某也兩重音,窄袖東吳士。仆夫解國語,為我譯其旨。黠慧善知人,娟娟奈此豸。
道旁有古井,客為賁其趾。豈曰樂在水,闌干有文理。舍錢卅五貫,名泐陳其氏。波磔具宋姿,何患無年紀。客固嗜骨董,摩挲不能已。安得椎拓人,為我傳一紙。
坑田去海口,不逾七十里。陵谷多洼隆,仄徑頻逶迤。輿夫好從容,百步輒一止。昌夕牛羊下,行役始云已。
入市雜屠酤,一尊浮綠蟻。扶頭作家書,欲寄尋黃耳。
力除狼虎氣吞嬴,膽落諸侯壁上兵。
千古大觀三月火,半生小忍一杯羹。
難消帳下歌姬恨,不受江東子弟情。
十丈靈旗陰白晝,猶聞叱咤大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