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伯谷還金昌
樓船青雀繫河梁,別思天涯酒一觴。
蘭佩乍分心上結,柳絲新折路頭霜。
碧霄有夢吳洲遠,明月無情越水長。
卻憶子猷書劍外,暮山云雨似瀟湘。
樓船青雀繫河梁,別思天涯酒一觴。
蘭佩乍分心上結,柳絲新折路頭霜。
碧霄有夢吳洲遠,明月無情越水長。
卻憶子猷書劍外,暮山云雨似瀟湘。
畫著青雀的樓船系在河橋邊,我們在天涯分別,共飲一杯酒以寄別思。就像剛剛分開佩戴的蘭佩,心中郁結著離愁;新折下柳絲,路邊已結上寒霜。在夢中我仿佛看到你去往遙遠的吳洲,明月無情地照著漫長的越水。又想起王子猷在書劍之外的瀟灑,傍晚山間的云雨好似瀟湘的景色。
樓船青雀:裝飾有青雀圖案的樓船,通常為華麗的船只。
河梁:河上的橋,常指代送別之地。
蘭佩:古人佩戴蘭草配飾,象征美好品德,此處借指分別。
子猷:指王徽之,字子猷,東晉名士,這里借指王伯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在友人王伯谷要返回金昌時,于河邊送別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但離別仍是人們生活中常見且傷感的場景,詩人在送別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營造出濃厚的離別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典型風格和情感表達。
小閣才容六尺床,苦寒聊與蟄俱藏。少安書卷偏能熟,漫插瓶花已覺香。?;鹦终麸睿娠L時和煮茶湯。閒中有事能談妙,不問維摩借道場。
有客袖中懷短刺,何人門下曳長裾。每評陸子毀茶論,大勝顏公乞米書。
綠遍西園春正殘,青梅小摘嗅仍看。單衣初試殊清爽,更愛涼風掠面寒。
遠枕驚回昨夜秋,月痕依約去年愁。移床欲避梧桐去,誰有西風背處樓。
深谷藏源遠近通,下連諸澗盡朝宗。飛空自響鈞天樂,震地偏驚啟蟄龍。闊處倒涵山岳影,渡邊多見鹿麋蹤。幾番過雨扶筇聽,髣髴濤聲起萬松。
高臺突兀連蒼穹,中有艷質如花紅。君王巳作西陵土,穗帷王座空秋風。向陵舞罷寒月白,蒼狐夜啼松淚滴。冢中枯骨寧有知,翠袖珠袍為誰色。當其奮臂譙許間,手揮群雄如刈菅。橫矛賦詩逞豪杰,猛氣可以移南山。寧知暮年壯心死,遺教但聞令賣履。唏噓涕泣兒女態,遺臭至今猶未已。君不見永安宮中顧命時,天下英雄人得知。
腰肢亸。懨懨一病新來可。新來可。樓頭柳色,遠煙橫鎖。皈依凈土跏趺坐。欲除煩惱須無我。須無我。慈航寶筏,臨流回柁。
黃鵠羽翼長,一舉思千里。幼安本中原,乘桴走東海。舉世方尚同,遠引存吾志。流風漸異俗,敦禮化鄰鄙。子魚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一片頑心要似飛。引入千古不思歸。幸遇明師因曉了,肯教熟境再相隨。你來時,我卻西。我今省悟即從伊。萬劫輪回皆為汝,百般魔障更因誰。
越國荒村說苧蘿,曾聞此地幻嬌娥。浣紗遺跡知何處,滿目悠悠空綠波。
采衣且佩兮,歸子舞于堂之背兮。母兮母兮,壽且惠兮。宴子諼草之樹兮,子之樂也遂兮。
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
寒夜悲吟似夜蛩,銀釭何事結花紅。愁聽風雨三更盡,夢在波濤一葉中。神女佩環歸楚館,鮫人機杼靜珠宮。連陰未解何由旦,翅濕南飛萬里鴻。
荒徑經春滿綠蕪,喜聞佳客載行廚。流鶯度曲時相喚,泛蟻盈樽不用沽。行樂中年憐謝傅,坐曹休日笑張扶。竹林謾詫風流事,未學山王指舊壚。
薊門撾鼓發樓船,送別君侯南浦邊。秋水晴分鴻雁渚,曉霜寒動菊花天。東方賦斂嗟今日,上國兵戈憶往年。遙想四愁吟不盡,鵲山湖上渺風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