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一
殿成不必拆,
佛生何用打。
燒炷兜樓香,
共說家私話。
以力假人者霸。
殿成不必拆,
佛生何用打。
燒炷兜樓香,
共說家私話。
以力假人者霸。
佛殿建成了不必拆除,佛像塑成了何須捶打。燒上一炷兜樓香,大家一起說說家里的事兒。憑借武力和權術去假借仁義之名的人可以稱霸。
兜樓香:一種香名,在佛教中常作為供佛的香品。
以力假人者霸: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意思是憑借武力和權術去假借仁義之名的人可以稱霸。
偈頌通常是佛教僧眾用來表達禪理、感悟的一種文體。此詩創作時間和具體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大致應是在佛教寺院的環境中,作者可能是有感于寺院的日常活動以及對世俗和佛法的思考而創作。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表達一種自然、平和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世俗權力的看法。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以日常場景和古語結合來傳達禪理。在文學史上,偈頌作為佛教文學的一種形式,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的體裁。
暗灘水落漲虛沙,灘去秦吳萬里賒。
馬上折殘江北柳,
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欲求真訣戀禪扃,羽帔方袍盡有情。
仙骨本微靈鶴遠,今日勸師師莫惑,長生難學證無生。
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水聲東去市朝變,可憐緱嶺登仙子,猶自吹笙醉碧桃。
秋來鳧雁下方塘,系馬朝臺步夕陽。
村徑繞山松葉暗,
西下磻溪猶萬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吳門煙月昔同游,楓葉蘆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
何處相思不相見,鳳城龍闕楚江頭。
杜陵池榭綺城東,孤島回汀路不窮。
高岫乍疑三峽近,
還有昔時巢燕在,飛來飛去畫堂中。
行盡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
樓前歸客怨清夢,
終期一艇載樵去,來往使帆凌白波。
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臺麋鹿爭新草,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日東流生白波。
書劍功遲白發新,異鄉仍送故鄉人。
阮公留客竹林晚,
洞庭煙月如終老,誰是長楊諫獵臣。
云起高臺日未沉,數村殘照半巖陰。
野蠶成繭桑柘盡,故山迢遞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醉斜烏帽發如絲,
曾看仙人一局棋。
賓館有魚為客久,
今夜月明何處宿,
九疑云盡碧參差。
云埋陰壑雪凝峰,半壁天臺已萬重。
人度碧溪疑輟棹,
曾約共游今獨去,赤城西面水溶溶。
獨望天門倚劍歌,
干時無計老關河。
東歸萬里慚張翰,
三山歲歲有人去,
唯恐海風生白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沈閣,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諫獵歸來綺季歌,大茅峰影滿秋波。
山齋留客掃紅葉,
云中黃鵠日千里,自宿自飛無網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