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
欹樹寒崖空復春,橫波天末炤閑身。胸中會可吞云夢,安得人間有片塵。
千春流水渺無津,萬樹桃花好避秦。高臥此中堪白首,不知人世有紅塵。
山圍空翠撲人來,松起寒濤去復回。盡日看山渾不厭,茅齋低傍白云隈。
依然綠樹與青山,木落山空風物間。自是經秋露真骨,不將麗景斗塵寰。
三農盼望云膚寸,九野焦枯日色昏。賴有襄陽真墨妙,應時霖雨遍郊原。
欹樹寒崖空復春,橫波天末炤閑身。胸中會可吞云夢,安得人間有片塵。
千春流水渺無津,萬樹桃花好避秦。高臥此中堪白首,不知人世有紅塵。
山圍空翠撲人來,松起寒濤去復回。盡日看山渾不厭,茅齋低傍白云隈。
依然綠樹與青山,木落山空風物間。自是經秋露真骨,不將麗景斗塵寰。
三農盼望云膚寸,九野焦枯日色昏。賴有襄陽真墨妙,應時霖雨遍郊原。
傾斜的樹木在寒冷的山崖上又迎來春天,天邊的水波映照出悠閑的身影。心中能容納云夢大澤般廣闊,人間哪還會有一絲塵埃。千年的流水渺茫沒有渡口,萬樹桃花是躲避亂世的好地方。高臥在此可以直至白頭,不知人世間還有那塵世紛擾。青山環繞著翠色撲面而來,松濤如寒浪去了又回。整日看山一點也不覺得厭煩,茅屋低低地建在白云邊。依舊是綠樹和青山,樹葉落盡山林空曠,風物悠閑。這山自是歷經秋霜露出真骨,不會用美景去與塵世爭艷。農民們盼望著那如膚寸之云般的甘霖,田野焦枯,天色昏暗。幸有襄陽畫師絕妙的筆墨,讓及時雨灑遍了郊野平原。
欹(qī)樹:傾斜的樹。
橫波:指天邊的水波。天末:天邊。炤(zhào):同“照”。
會可:能夠。云夢:古澤藪名,泛指春秋戰國時楚王的游獵區。
千春:千年。渺無津:渺茫沒有渡口。
避秦: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秦人避亂入桃花源的典故。
渾:全,簡直。
隈(wēi):山水彎曲處。
風物間:風物悠閑。
三農:指春、夏、秋三個農時。云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指寬為寸,四指為膚,云膚寸指小塊的云,這里指降雨的云。
九野:九州的原野。
襄陽:可能指擅長作畫的襄陽人。墨妙:精妙的筆墨。
應時霖雨:及時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山林之間,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從而產生超脫塵世的想法。同時,詩中提到農民盼雨,反映出當時可能處于干旱時期,詩人對民生疾苦有所關注。
這首詩主旨圍繞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的超脫,同時表達了對民生的關切。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草蘆棲七日,寇退舁回家。
病勢欣方減,兵災忽又加。
省親辭故里,侍疾到新沙。
賴得神明護,清涼悟進瓜。
霜天月黑倍昭然,
分野從來應地躔。
不是寒香侵座右,
幾疑星斗落階前。
宇宙恢恢是廣居,滄溟潑潑有長魚。若在相公懷度內,乾坤此樂更無馀。
燮理由來在相門,盎中潛躍化機存。枯鱗涸轍知多少,一并煩公達圣尊。
堆石玲瓏費構思,
新裝猶是舊亭池。
嶙峋試向云峰看,
屹立淩空最出奇。
東坑茅舍薄斜陽,
少婦含冤祇自傷。
兩虎在門空吼吼,
孤燈終夕獨煌煌。
換油未了馀生積,
別室誰憐掩淚汪。
裂帛聲中人已散,
海桃何處問綱常。
蕙心堪怨,也逐春風轉。丹杏墻東當日見,幽會綠窗題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憐如夢難憑。都把舊時薄倖,只消今日無情。
廬山之高高入天,靈胚欲向鴻濛先。丹崖幾換神仙骨,銀瀑長流日月涎。荊揚分野轉飛藿,莓苔屐響飄長煙。尊邊初識大千界,芥內今知第幾年。五洲云壑中原小,況爾孤山一稊杪。氣醞杯流壓海濤,神行拳石排蒼島。風雨清吟鸞鳳音,松楸怒吐蛟龍爪。虛無天外渺三山,巀嵲人間尊五老。萬峰高下何莊嚴,澗奔為瀨渟為泉。乾坤無形含尺寸,魚鳥有止交飛潛。野猿自怯層巖峭,馴虎常蹲大石安。竹林泊跡沈遼鶴,石室幽光凝夜蟾。山形睥睨異離合,云霓況復低重簾。滄海有底水可覆,將窮碧落吾心鉗。
綠樹溪邊一草堂,風流應是輞川莊。題詩好在芙蓉沜,獨下蘭橈思渺茫。
精舍新開剡水濱,閉門風雪四無鄰。前溪夜靜聞篙槳,知有扁舟乘興人。
玉輦今何處,宸游事已空。淚多湘水竹,悲切鼎湖弓。汗簡千年后,鈞天一夢中。空余舊戎帳,金甲凜霜風。
北伐威方震,南征駕始回。永違天日表,獨使肺肝摧。帳殿三秋迥,鈴歌萬國哀。羊車空永巷,寂寂望重來。
露濕看花腳,
鶯啼欲曉山。
曠世箕裘綠再延,一丘一壑倍纏綿。讀書已滿五千卷,游宦無過二十年。劫后滄桑涼似夢,望中池館逸于仙。弓河地上重栽樹,桃李陰陰起暮煙。
乞還初服返巾車,為欲名山補讀書。垂柳當門陶令宅,浣花臨水杜陵居。千竿竹翠抽新筍,半畝苔陰摘晚蔬。寄語南陽諸父老,使君無事自攜鋤。
重城蒼翠列如屏,云外鐘聲花外聽。話舊衫痕春酒綠,課兒書味夜燈青。山中招隱雙蓬鬢,海內倦游一草亭。最是憑欄吟眺處,清池巖石影瓏玲。
蕭蕭云壑帶茅茨,韻事還兼筆一枝。畫不求工才入妙,官因遺愛去留思。篋留先業買山券,袖有貧交乞米書。期許初心原不負,耕桑也是報明時。
我似冥鴻弋猶慕,
君如放鶴去還歸。
秋空今日真成去,
好伴閑云自在飛。
金蕊初開玉露涼,
百花洲上點秋光。
范公遺譜知多少,
應共香橙一色黃。
母子邀天幸,羈棲境倍屯。
誰憐赤手厄,仍此素心人。
惠異黔敖食,寒嗟范叔身。
后先資接濟,酬報是何辰。
乍入清涼界,
悠然念十方。
木雕皆彩結,
泥塑盡金裝。
才過如來殿,
再尋羅漢堂。
塵心久已淡,
何事感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