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四首 其七
雕梁燕語,喬木鶯吟。
秋田水足,麥嶺云深。
聲色純真渾聲色,無端花擘祖師心。
耳無輪,眼無筋。
優游子圣外,閬蕩拾花針。
雕梁燕語,喬木鶯吟。
秋田水足,麥嶺云深。
聲色純真渾聲色,無端花擘祖師心。
耳無輪,眼無筋。
優游子圣外,閬蕩拾花針。
雕梁上燕子在歡語,高大樹木間黃鶯在啼吟。秋天的田野水已充足,麥地里云霧深深。聲音和景色本是純真自然的聲色,卻無端去剖析祖師的心意。耳朵沒有輪廓,眼睛沒有筋絡。悠然自在地游離于神圣之外,漫不經心地拾取花針。
雕梁:雕刻精美的屋梁。
喬木:高大的樹木。
花擘:剖析、分解。
優游:悠閑自在。
閬蕩:放蕩、隨意。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佛教修行氛圍濃厚的時期。作者或許看到當時一些人對佛理過度解讀、執著于表面形式,而忽略了自然本真的狀態,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強調回歸自然本真,反對對佛理的過度剖析。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佛理思考相融合,以淺近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在佛教偈頌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引導修行者正確看待佛理和生活。
四壁空空絕語聲,困來終是睡難成。
孤燈要與人相背,寒漏苦教天不明。
累月故園無信息,幾般閑事惱心情。
別愁若解生華發,一夕應添一萬莖。
義高德厚賢在躬,進榮退美光初終。越有神明相元功,疾憂之外康寧中。
乃眷乃顧爰徂東,徒御雖寡人望雄。其高可仰厚可宗,茲行允美江淮風。
父老相呼告兒童,三朝無事繄厥忠。公謀公惠世所蒙,肆安于賈田安農。
溫衣蔽體食飽胸,小攘大竊消奸兇。州牢縣獄囚多空,歡心和氣成年豐。
汝曹雖??念所從,汝心汝貌加愛恭。薪蒸勿采米忽春,亟歌屢舞馳省公。
有人昔與公車逢,汝陰潁尾洛陽嵩。山有跡兮水有蹤,水之鶴兮山之松。
一朝賜號逍遙翁,馬資仆費官與供。汝曹努力吾老癃,公若再來勤筑宮。
輕如浮霧重如云,學到精微妙入神。
奇跡昔年傳堊帚,高名他日壓烏巾。
夸呈朋友防求副,留教兒孫恐失真。
天子清閑好揮翰,似君須合侍嚴宸。
圖館春無賴,田家歲有收。
那能垤鸛詠,還似土龍求。
木蔭疏成密,云容去復留。
已然為惡客,泥濘亦須游。
歲時三伏每相承,雨汗居人因不勝。
況是五弦均長養,何須六幕苦炎蒸。
中干愿沃仙盤露,上賜堪加凌室冰。
安得天風破煩溽,釋然群動返清澄。
老圃君何學,中心切養親。
從來啜菽處,便作采蘭人。
百行當無愧,三牲未足珍。
孝廉方察舉,勉勉詎長貧。
濯錦江深惠澤流,西人都未究蹤由。
耕疇擁耒春還動,織戶鳴機夜不休。
講德定應勞四子,富民須合用千秋。
鳳凰臺上需賢久,卻恐龜城作??游。
秀汝清旴數舍中,系匏名謁竟難通。
只知俗吏隆官業,不意高文有古風。
朝請待趨天屏北,家園歸省浙江東。
遠民利害聞應熟,早晚嘉謀沃舜聰。
前有縣大夫,取此石為器。囂然夸謂予,材與工俱美。
如何爾鄉人,器用曾莫備。無乃居荒陬,俗鄙不喜事。
答云此石堅,攻磨動時歲。官用錢出民,民用錢出己。
出民官不知,喜事誠可貴。出己乃傷財,誰能不惜費。
大夫聞此言,如有所忿戾。今君倡是詩,敢以報嘉惠。
公道當朝絕比倫,因憑暖筆變孤根。
才沖霰雪游梁苑,便逐風雷化禹門。
南郡已甘拋絳帳,東州何幸佐朱旛。
心懷象魏身江海,兩地悠悠欲斷魂。
少年從此夕,漸老何所為。
與子思故鄉,置酒同賦詩。
坐來霜露淡,夜久星斗稀。
王宮直北里,天外橫歌期。
匹馬西歸去,知君得意偏。
人情重鄉里,官職更神仙。
曉后無衙喏,旬頭有俸錢。
何須駕白鶴,辛苦上青天。
才從知己薦,又應辟書行。
廷尉官聯重,軍謀職任清。
華嚴東野秀,紫閣晚峰橫。
盡是供吟處,歸應新筑成。
疇昔共登仕,爾來三十秋。
常睎絲繩直,竊恥鴟夷柔。
蹄涔學巨海,螘垤依崇丘。
行之不自疑,親寡憎怨稠。
于今不亟去,淪胥恐同流。
努力買良田,遠追沮溺游。
眾人皆銳進,唯我復幽居。
慮遠夢多亂,身閑氣不舒。
干求非祿位,好尚豈詩書。
日夜又日夜,霜寒鬢發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