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毓臣廣文之廈門次梁子嘉大令韻
東海觀潮纜乍收,乘桴又作鷺江游。
縱難蘇、李同回漢,共信夷、齊不事周!
詩酒未能閑一日,姓名已自定千秋。
故鄉風月無人管,早賦歸歟莫滯留!
東海觀潮纜乍收,乘桴又作鷺江游。
縱難蘇、李同回漢,共信夷、齊不事周!
詩酒未能閑一日,姓名已自定千秋。
故鄉風月無人管,早賦歸歟莫滯留!
在東海觀潮結束,船纜剛剛收起,你便乘舟又前往鷺江游覽。縱然難以像蘇武、李陵那樣一同回歸漢朝,但大家都相信你會如伯夷、叔齊一樣不事新朝!詩酒相伴,未曾有一日清閑,你的姓名自然能流傳千秋。故鄉的風月無人照管,你應早日賦《歸去來兮辭》,莫要在此滯留!
廣文:唐天寶九年設廣文館,置博士官,以鄭虔為廣文館博士,后世因稱教官為廣文。
纜乍收:指船纜剛剛收起,準備出發。
乘桴:乘坐竹木小筏,這里指乘船。
鷺江:廈門的別稱。
蘇、李:指蘇武和李陵,二人皆為西漢人,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堅貞不屈,后歸漢;李陵戰敗投降匈奴。
夷、齊:指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君之子,周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
歸歟:即“歸去來兮”,表達歸隱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明確。從詩題和內容推測,當時友人鄭毓臣要前往廈門任職,詩人為其送行并和梁子嘉的詩韻而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一定的變革時期,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友人的勸勉和期望。
這首送別詩主旨在于送別友人并表達對其品格的贊賞與歸鄉的期盼。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州里誰如此達尊,戶庭深靜最情敦。
不將尺牘通當路,卻枉扁舟訪杜門。
每見色溫如有屬,欲書心愧不能言。
從今若祭枌榆社,好配橫塘兩獻樽。
兩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眾流。
三版放開千丈雪,一匳清徹四山秋。
幾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頭。
珍重老師成勝事,清名當與此山留。
將相三陳后,文章兩漢余。
英標還有此,天意定何如。
海內相離合,年來半毀譽。
未知貪尚友,孰與鄴侯書。
苦吟海內知音少,獨往江東問政頻。
我亦他山于此別,世無吾黨更誰親。
六朝故實皆新句,一代風流尚幾人。
話次儻懷無恙否,為將衰惰再三陳。
奕奕君家好弟兄,皇華交映棣華明。
幾年并列金閨彥,同日俱持玉節行。
萬里往臨夔子國,一江先到越王城。
會聞歸取青氈舊,都似當年老貳卿。
殘暑未盡秋欲來,玉刻萬葉瓊英開。孤標雅韻一枝足,江上紫翠空成堆。
素娥長與明月約,青女細把輕綃裁。主人好事趁時買,買置此地真宜哉。
墻間閑地方丈所,幾年累甓裝層臺。春花秋卉紛互發,胡葵芍藥參徘徊。
眼明忽見此奇絕,弟畜素馨兄事梅。夜深飛香性幽獨,未許蜂蝶來相陪。
糖甖封余有閩土,會須掃取添花栽。吾聞閩山千萬本,人或視此齊蒿萊。
何如航海上天闕,玉色照映瑠璃杯。新涼徙倚看不足,坐見日影欹庭槐。
南人見雪古來稀,見只愁吟草木輝。
留囓氈毛窮漢使,說開圍角老胡妃。
我嘗豪健能無褐,今已衰遲要不饑。
北望鴈門腸欲斷,春蒲空老舊漁磯。
天水交光地欲無,中間老子獨軒渠。
一蓑漁隠真堪畫,萬玉龍驤不可屠。
已卜菑畬何幸甚,卻憐藍縷更愁如。
莫將此惠長私楚,好上甘泉扈屬車。
千古興亡一夢驚,就中物理似持衡。
茜花空染朝歌血,荒草猶祠羑里城。
但見反身知自咎,誰言修政欲相傾。
知音只有昌黎操,臣罪當誅主圣明。
博物曾經辨實沈,論兵更覺用功深。
九閽未進六奇計,萬卷空催一寸心。
流水高山誰復會,寒松春柳解相尋。
如君豈是長貧者,作計無令歲月侵。
夢回齒頰自天香,何必招魂怨渡湘。
少待精廬天向曉,有來嘉客歲為常。
云山鎮壓魚蝦市,煙雨莊嚴橘柚鄉。
最好題名雙石闕,可題周歷萬年長。
四明聳秀一溪流,曾記經行十里秋。
行李今從何處住,宦游自笑幾時休。
兒時故舊今誰在,老去光陰不借留。
贏得東歸訪丘壑,約君同上釣魚舟。
高氏在四明,于今為清門。貳卿道素高,夫人德尤尊。
子弟盡恂恂,夫君更春溫。昔年奉慈親,定省嚴晨昏。
今日當門戶,友愛深弟昆。伉儷信緣合,端良由性根。
門中有孤嫠,極意均撫存。與我親兒女,次第了嫁婚。
不可解于心,肯自以為恩。不言而躬行,后生熟見聞。
諸郎已秀發,穎異有佳孫。鄉評共歸重,內外無間言。
公勤官業廣,所至治不煩。僊舟何遽西,行行佐侯藩。
環滁皆好山,風月當平分。醉翁與樂全,遺跡今尚存。
況有賢史君,易鎮方北轅。公余陪嘯詠,相映如瑤琨。
生來仕平進,自此朱兩轓。從兄今鼎貴,鼇禁兼掖垣。
君其繼英躅,復收舊青氈。老我得投閑,頻年接清歡。
同社摻君袪,戀戀傾離樽。梅風吹溽暑,祝君尚加餐。
花披催蝶舞,柳暗受鶑遷。
過眼忽新夢,回頭誰少年。
溪云隨筍供,山雨近梅天。
詩思正無頼,一聲來杜鵑。
郊原膴膴春意足,細草凄迷芳樹綠。
鴈鶩無數泛陂塘,羊牛相與隨芻牧。
幾年不泛浙西船,恍如蘇臺俯平川。
閑人憂國無他策,但愿好雨成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