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
失腳落溪癸卯年,衣衫末濕即登船。
因艱步履蓋老耳,弗慎起居為恧然。
問類馮河答子路,事殊賞節駭忠賢。
原如君子過而已,紀實防他訛以傳。
失腳落溪癸卯年,衣衫末濕即登船。
因艱步履蓋老耳,弗慎起居為恧然。
問類馮河答子路,事殊賞節駭忠賢。
原如君子過而已,紀實防他訛以傳。
在癸卯年不小心掉進溪里,衣服還沒濕透就上了船。因為走路艱難,畢竟年老了,生活起居不夠謹慎,為此感到慚愧。有人問是不是像子路那樣魯莽過河,事情和賞節時的意外不同,讓忠臣賢士驚訝。原本就像君子犯的小過錯罷了,寫下這篇紀實以防他人以訛傳訛。
失腳:不小心跌倒。
癸卯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所處時代確定。
末濕:還沒濕透。
艱步履:走路艱難。
恧然:慚愧的樣子。
馮河: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
賞節:可能指節日活動。
君子過:君子所犯的小過錯。
訛以傳:以訛傳訛。
由于缺乏更多背景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年老時,在癸卯年發生失足落溪的意外后,詩人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平穩,詩人更多關注自身生活狀態,對自己的不慎之舉進行反思。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自身失足落溪事件并表達反思。特點是紀實性強,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一面和自我審視的態度。
在處煙云早晚生,
自疑呼吸氣皆靈。
十年夢寐江山里,
今見江山入戶庭。
歲晚紅英繞凍柯,
玉人無那醉顏酡。
廣平賦就如逢汝,
鐵石心腸可柰何。
漢子辭歸跨塞騮,
飛塵沙磧淚難留。
依依望斷南天雁,
羞澀愁添獨倚樓。
翹首齊瞻輦路塵,又遲鑾駕阻時巡。
翠華望遍今天下,玉璽猶持一婦人。
萬里河難塞瓠子,九霄星未轉鉤陳。
三公一國狐裘賦,誰是安危社稷臣?
海東郡邑祇粗安,鼎立三區一島盤。蠻嶂高低云亦險,鯨潮咫尺路方難。流光淡宕同鮫室,氣味酸寒似橘官。禦暴應難憑只手,戈船鐵騎盡桓桓。
操舟奉職異車塵,四望長天入渙鱗。講武督徭蕃有長,救荒告糴海無鄰。稽商略定浮槎籍,柔遠頻招譯國人。來往風分南北島,冬春三歷未知津。
推擠不去已三年,千首詩拋海一邊。初到似逋還似謫,即今疑幻卻疑仙。后車何處無前轍,大國由來是小鮮。疏懶不愁魚鳥笑,刺桐城里得安眠。
學得散人工散法,簿書拋卻野情多。不經意得花前句,微有情調醉后歌。觀水蟲魚增注腳,志山鳥獸費遮羅。叢談就俚辭雕飾,未似張騫說泛河。
秋水輕帆憶此過,故園一臥任蹉跎。
江山亂后重為客,蒲柳新時又渡河。
柔屋幾家晨爨少,桃花三月晚潮多。
十年筑舍空民力,忍聽勞勞鴻雁歌。
云際神光果合離,仙家自古此佳期。
試從跨鶴緱山日,歷數驂鸞漢殿時。
恍憶前身同縹緲,偶來下界暫棲遲。
何時相逐三山去,重攬靈裙織藕絲。
真人仿佛大風歌,王氣誰如沛上何。
緝甲雞曾聽馬后,開基龍本諱豬婆。
托孤都尉金牌密,垂老功臣鐵券磨。
翁仲一朝聞夜哭,明宗麥飯已無多。
東南風急怒潮雄,
此去閩關有路通。
望海峰頭秋滿眼,
故鄉遙隔戰云中。
萬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靄忽然生。
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從他外物豈能攖。
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
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
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
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
鏗然舍瑟春風里,點也雖狂得我情。
舍北橋東幽事多,
老夫飯飽得婆娑。
茅檐日落聞舂相,
荻浦煙深有棹歌。
儂居石城下,郎到石城游。
自郎石城出,長在石城頭。
粥后復就枕,夢中還在家。
老身知自妄,病厭事如麻。
漸覺同芻狗,終當悟寶車。
何妨驀直去,細啜趙州茶。
山雨霏微不滿空,
畫船來往疾輕鴻。
誰知獨臥珠簾里,
一榻無塵四面風。
自憐重九日,握別素心人。未飲茱萸露,先聆白雪音。潘花飛遠瀑,衛玉映長林。自此起相憶,寒云萬里深。
少小事空寂,難為人世間。三年攜策出,萬里逐鴻還。白雪關門樹,黃云塞上山。征途多感嘆,幸一識韓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