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翠橋二首 其一
竹底寒流駛,
幽深客可招。
壺中無盡景,
更渡一浮橋。
竹底寒流駛,
幽深客可招。
壺中無盡景,
更渡一浮橋。
竹林下寒冷的溪水快速流淌,幽深的環境可招引游客前來。這如壺中天地般有無盡的景致,再渡過一座浮橋更添趣味。
竹底:竹林之下。
寒流:指寒冷的溪流。駛:快速流動。
幽深:指環境深幽寂靜。招:招引、邀請。
壺中:借用“壺中天地”典故,原指仙人居住的仙境,此處形容眼前景致如小天地般美好。
更:再、又。浮橋:用船只或浮箱連接而成的橋。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浮翠橋時所作。詩中描繪竹溪、浮橋等景致,可見創作于閑適的游覽過程中,詩人以輕松筆調記錄眼前所見之景。
全詩通過簡練的語言描繪浮翠橋周邊幽美景色,以“壺中無盡景”凸顯景致之妙,“更渡”一句延伸空間,展現自然之趣,體現了詩人對山水的熱愛與細膩的觀察力。
偶陪小隊謝池行,云澹風輕雨未成。
夢草詩情全老退,見花病眼尚分明。
即今樵笛村童和,當日金蓮院吏迎。
得向騷壇分半席,絕勝一品與三旌。
閑作山城吏隱居,
敬君真逸寓漁磯。
臺前巖畔清風在,
尚想煙波映芰衣。
凄風溢九霄,夜步陟西樵。
水落江尋丈,山空月寂寥。
秋氣兼寒暑,松聲散遠遙。
美人隔煙渚,相思不可招。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徑翛然足自娛,一畦秋色正清腴。
霜枝露葉花高下,瘦蝶寒螀夢有無。
籬落日斜還抱甕,池亭月上屢傾壺。
此間便是柴桑里,桐帽棕鞋稱老夫。
四十年同參,廿馀年相別。
不唱菩薩蠻,何暇說佛法。
驀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聾。
是圣是凡都莫問,且分苔石憩松風。
江云薄薄日斜暉,
江館蕭條獨掩扉。
梁燕不知人事改,
雨中猶作一雙飛。
嵯岈開線路,杖履莫辭難。
嵐氣千巖雨,山風六月寒。
石欹防客過,松古學龍蟠。
縱目遐荒外,方知天地寬。
黑者須當頭似漆,仔細看來無別色。
于中牙肚白如銀,到作將軍為第一。
萬頃琉璃蹙翠鱗,
日遲風暖物華新。
千花百草游人路,
應謂壺中別有春。
網師園中何所有,半畝牡丹大如斗。
美人睡起繡被堆,妃子歌殘小垂手。
日照赤城霞散綺,雙成在前飛瓊后。
須臾鐙上錦屏開,萬點明星落窗牖。
腰支瘦損倩風扶,薄醉盈盈一回首。
主人好客列華筵,琥珀光凝杯上口。
金裙玉佩洛中花,云合星聚人間友。
晉卿雅集圖長留,太白春游文不朽。
名花名園以人存,風流我輩終不負。
如此頭顱喚奈何,蠶絲到老已無多。
聊同蚓吹重泉出,敢許蛙鳴兩部歌。
自笑桑田容我適,無端鐵硯課孫磨。
詩書且領清閒福,日月憑他似擲梭。
如此亭臺,云根水曲,最宜清夜。淡月疏煙,風簾入圖畫。
騷人詞客,應兩兩、海棠花下。幽雅。紅萼翠尊,盡今番瀟灑。
小橋欹榭。高木差參,碧桃又低亞。玉蘭幾樹,瓊香動平野。
夢想十洲三島,好與此間描寫。倚碧闌星影,記向蕊珠歸也。
風波久厭水中央,初日精神入檻光。木末端來就詞客,墻頭應是誤行郎。高花大葉宜圖障,淺綠深紅照豆觴。壯觀秋容惟有此,霜邊倒盡雨邊荒。
吹殘池面旆中央,幻出臺前艷粉光。衣典欲催愁杜老,鬢霜難拒笑潘郎。風來尚恐波生陸,暑退猶疑葉可觴。擬種陶朱三百樹,廣文茅屋未應荒。
駕雞棲尾隼輿行,取次亭臺若幻成。
五畝季方榮獨樂,一麾侯豈厭承明。
芳時別駕聯鑣出,歸晚華燈夾道迎。
留得廣平春卻否,傳聞已有璽書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