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棲真院棲隱閣
督郵一見未為辱,不暇稅冕為膰肉。
棲隱閣上字猶新,堪嘆五湖去不速。
督郵一見未為辱,不暇稅冕為膰肉。
棲隱閣上字猶新,堪嘆五湖去不速。
督郵前來拜見,這并非是一種恥辱,只是我無暇摘下官帽去處理那些迎來送往的俗事。棲隱閣上的字跡還很嶄新,可嘆我沒有趕快歸隱到五湖去。
督郵: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這里可能泛指上級官員。
稅冕:稅通“脫”,稅冕即摘下官帽,指棄官。
膰肉:祭祀用的熟肉,這里借指官場的應酬之事。
五湖: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棄官泛舟五湖。這里代指歸隱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當時處于官場,可能面臨著繁瑣的官場事務和應酬,內心產生了對歸隱生活的向往,看到棲隱閣上的新字,觸發了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和對歸隱的向往。其特點是情感直接,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與隱之間的矛盾心理。
問俗來番社,青蔥曲徑長。
家家茅蓋屋,處處竹編墻。
牽手葭笙細,嚼花春酒香。
知能但耕鑿,真可擬羲皇。
殿成不必拆,
佛生何用打。
燒炷兜樓香,
共說家私話。
以力假人者霸。
小立黃昏庭院。難見。殘月又如鉤。誰憐獨自擁衾裯。愁么愁。愁么愁。
忽聽雁聲凄警。哀哽。清淚滴羅幃。小腰應減舊時圍。歸么歸。歸么歸。
夜雨打船窗,恰值清夢醒。
入耳適宜聽,披衾不覽冷。
即南已增潤,憶北牽懷永。
須臾聲漸稀,無眠以耿耿。
極目西原日欲斜,何當痛定更堪嗟。
村村敗屋盈秋草,處處頹垣噪暮蛙。
馀浸尚存那有穫,遺黎半在已無家。
應知元老流恩渥,賑恤蠲除澤未涯。
黃鳥銜青蟲,徑飛入深箐。
蛺蝶繞墻飛,相逢不相見。
兵戈送老夢瓊瑰,萬恨無端掩夜臺。
別有閑情忘仕宦,稍傳高致在俳詼。
時衰史亦尊游俠,道廣門尤集異才。
回望鄉關余一慟,靈光突兀竟先摧。
滿目風光麗,春連幾處村。
江山挑客思,桃李憶家園。
飄泊流三峽,窮通付一樽。
菟裘如可老,歸去葺衡門。
流浪轉增劇,吾生何處歸。
慣喧南郭籟,難息漢陰機。
云懶終衣岫,風勤偶掩扉。
交情同脈脈,肯為辨今非。
秋本無言那有聲,
不然風過物飄零。
此心祇在人心做,
說與行人莫誤聽。
分涂恰類罷參僧,五斗奚由覓上乘?
賓僰奇懷歸祋祤,魚蠶幻夢入鯤鵬。
宦情應共詩情瘦,吾道難禁吏道能。
四十八言離恨切,九回為置一條冰。
還里偶逢驅駟日,通家難比識荊初。青年羨子風云遂,白首慚予筆硯疏。玉壘錦江秋獨往,漢關秦塞意何如。黃扉本是絲綸地,莫向亭溪學釣魚。
青楓闕下承恩后,江葉霜前把袂初。兩地別離鄉國異,幾年音問故交疏。仙臺望遠君相得,學海飛聲我不如。華發盈簪欲歸去,久思莼菜與鱸魚。
城西聞說有仙樓,拾級登來晚景幽。
同志聊為泉石主,明窗不覺水天收。
茶煎老衲香連屋,壁有新詩句琢秋。
仙蝶于今何處去,停云遲月幾勾留。
新池碧甃玉回環,一水來從天柱山。
試作流觴擬修禊,蘭亭風景坐追還。
人間絲竹競哇淫,只有清流解洗心。
試論此山泉石看,茂林修竹勝山陰。
泉聲飽聽玉琮琤,世路羊腸我倦行。
但得一觴仍一詠,不妨高枕寄浮生。
晨飔解流潮,朝暾坼遐沚。
中流辨孤嶼,相越尚百里。
流峭去榜逆,帆迫來洲駛。
忽泊斗巖下,遂至洪澤里。
三江憺前期,九派殊昔理。
矚異物不延,時遷景為徙。
滌水掬流清,搴花摘葉委。
羈孤泛無常,流浪詎有已。
寧當越前峰,去逐高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