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莊樗幽居
楊柳塘東更向東,綠蒲紅蓼各成叢。
三家村口少人過,獨木橋邊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長日注魚蟲。
客來仿佛桃源內,雞黍為歡話古風。
楊柳塘東更向東,綠蒲紅蓼各成叢。
三家村口少人過,獨木橋邊有路通。
老屋短垣披薜荔,主人長日注魚蟲。
客來仿佛桃源內,雞黍為歡話古風。
沿著楊柳成蔭的池塘一直向東走,綠色的蒲草和紅色的蓼草各自聚集成叢。三家村的村口很少有人經過,獨木橋邊有一條小路可以通行。老舊的房屋和低矮的圍墻爬滿了薜荔,主人整日專注于研究魚蟲。客人到來仿佛置身于桃花源內,主人用豐盛的飯菜招待,一起愉快地談論古代的風尚。
蒲: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蓼:蓼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多為淡紅色或白色。
薜荔:一種常綠藤本植物。
注:專注研究。
雞黍:指農家招待客人的豐盛飯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鄉村時,被這樣寧靜古樸的鄉村生活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遠離塵世紛擾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幽居生活的美好。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意境營造出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鄉村生活的審美情趣。
記得踏青期近也,漫空朝雨生寒。故園迢遞隔煙巒。蕪香門外路,引夢到江干。
塵滿湘琴憐寂寞,天涯春事初闌。殷勤拂袖更重彈。思歸三十曲,雙瑣玉連環。
異軍韓白起中唐,
太歷詩旗卷不張。
傳得輞川清澹致,
漫將風格貶錢郎。
秣陵今已撤重圍,帳下偏裨著錦衣。
鴻雁遠傳霜信至,鷺鷥低傍水田飛。
漸看廢壘生秋草,何處寒砧搗夕暉。
多少故人明月夜,相思相望未言歸。
儒服未曾看樂戰,
鐵衣且自戲清時。
春風莫道晚無力,
解直天王百尺旗。
秋老旅情深,潮落沙痕露。
一片疏蓬荻岸風,似昨夜、蕉窗雨。
曉起莫憑欄,觸目傷離緒。
樹里人家霧里山,都不是、來時路。
眾鳥飛將盡,孤云懶不流。
空山一聲磬,落葉半林秋。
風定炊煙直,霞明夕照收。
最憐耕作苦,多少屬荒疇。
一識荊州泮水旁,便如韓孟兩形忘。竹軒夜雨連清夢,蘭室秋風遞好香。樽酒數來歡會少,片帆歸去別離忙。從今未許重攜手,擬作云龍逐四方。
三疊陽關幾帳然,交情無奈別離牽。桄榔葉暗山城雨,橘柚香分海市煙。合浦明珠清夜淚,橫槎流水故鄉情。別君況有逢君處,萬里青云共一天。
錦帶吳鉤輕薄兒,
三三五五競花時。
太平樂事從誰得,
費盡經綸爾不知。
傳來江勢最兇險,萬里長流湍瀲滟。
蔥嶺分派自岷山,江漢黑水界蜀陜。
逶迤東注百川歸,縈帶如駛經諸磯。
風波云霧全眇眇,群峰屹立暝煙微。
鐵鎖橫江原氣怯,投鞭斷流借蓋威。
未若自然順天意,無怠無荒廣川濟。
利涉須憑正剛柔,分理全賴作舟枻。
仁者如斯稱水德,治人御事先光霽。
最喜長江能容物,更羨長江有寬厲。
每度無險浪且平,登臨慷慨古今情。
未卜始終概難信,愿言永靜勿紛更。
緣城畛流水,榆柳綠蔭門。艤舟信登陟,忽得吳公園。
小亭面高岡,蘿徑隱可捫。青山出墻頭,白云宿籬根。
歌鶯滯池曲,游魚戲波渾。繁景當首夏,過雨氣微溫。
老我獨已樂,偕有弟與昆。清唱散林木,起行歷郊原。
日斜亂人影,眷戀忘歸轅。水木余夙好,況茲故情敦。
主人方宦達,樂事誰與論。室邇人則遐,相思黯銷魂。
出處各有會,一笑傾馀樽。
文登五日召公歸,
海市奇觀與愿違。
已蟄魚龍能再起,
人間異事古來稀。
梵徑深沉少客蹤,
曉窗睡起攬衣慵。
醒聞清磬香初下,
認是阇黎飯后鐘。
威嚴退冰霜,清潤歸梅柳。
少時騁青春,老至傷白首。
日長卷添書,病倦杯費酒。
姑置雁鶩行,顧慚牛馬走。
記得筆床香一瓣,輕籠檀暈凄迷。憐花書遍懊儂題。伶俜花外立,橫影上春衣。
向晚瓊奩妝半懶,嫩涼障袖風低。送春特到綠窗西。多情留月住,疏柳夜烏啼。
故人交誼重南金,畫省風流許重尋。千里云宵違比翼,十年江漢阻知音。
祥鸞自合歸阿閣,倦鳥惟思返故林。多謝北堂今夜月,后來應照我遐心。
停觴休訝飲遲遲,蠟炬分行照翠眉。頭白尚憐公記憶,力微虛負主恩私。
鹓鸞天上終相遠,魚鳥江邊定不疑。他日鳳凰樓畔客,相逢還更語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