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灘雜詠 其十
云程新雨露,風物舊天南。
一歲秋初冷,兩江魚下潭。
牽衣供永夜,揮盞戰寒嵐。
卻憶三城里,微霜足早柑。
云程新雨露,風物舊天南。
一歲秋初冷,兩江魚下潭。
牽衣供永夜,揮盞戰寒嵐。
卻憶三城里,微霜足早柑。
在仕途新獲恩澤,而南方的風景依舊如舊。一年中初秋開始轉冷,兩條江里的魚游進了深潭。有人牽掛著我度過漫漫長夜,我舉杯抵御著寒冷的霧氣。此時卻回憶起三城里,輕微的霜露催熟了早熟的柑橘。
云程:指仕途,喻遠大的前程。
新雨露:比喻新的恩澤、機遇。
風物:風景和物品,泛指某地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習慣。
天南:指南方。
兩江:詩中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地的兩條江。
牽衣:形容有人牽掛。
永夜:長夜。
揮盞:舉杯。
寒嵐:寒冷的霧氣。
三城:具體地點待考。
早柑:早熟的柑橘。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云程新雨露’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仕途上有了新的發展或機遇,在南方某地的秋季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復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圍繞仕途新遇與南方秋景及回憶展開,特點是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
輕舟偶來訪,學舍小于舟。
相見忽相笑,一官冷不休。
鷗波亭子地,遺跡擅風流。
買醉看山去,狂歌天地秋。
去年秋宿洞庭湖,今日登臨在郁孤。
兩處風流皆勝絕,一身奔走亦崎嶇。
光搖二水看云斷,翠滴千山愛日晡。
吏役不容清興足,放船回首望城隅。
晴余游興新,冒冷出村頻。落木無高鳥,澄潭有靜鱗。四山浮積雪,一徑入修筠。愜此清超境,何心向熱塵。
驕陽不掛檐,三面綠陰連。坐對松山靜,游經草徑偏。避人如畏蝎,盡日但聞蟬。怎比陶元亮,羲皇在枕邊。
危磴一攀登,涼飔滿袖襟。打頭黃葉下,黏屐白云深。瘦石非凡骨,秋花是素心。便堪友花石,世士已無林。
逃暑晚離村,近山月轉昏。陂魚欣浪起,崖鸛逐云翻。松小肖人立,峰高儼帝尊。孤行多可怖,不覺露沾裈。
陌上花繁鶯亂啼。驊騮金絡腦,錦障泥。尋芳行樂憶當時。聯鑣處,飛鞚綠楊堤。
春物又芳菲。情如風外柳,只依依。空憐佳景負歸期。愁心切,惟有夢魂知。
聲前一句,斗換星移。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
栗棘蓬當面擲,全剛劍信手揮。
少林消息斷,花綻不萌枝。
淅淅更颼颼。好夢難留。夜長寒逼滿庭秋。挑盡一燈香燼暗,風動簾鉤。
舊事與新愁。齊上心頭。芭蕉如怨啼難休。好似琵琶江上曲,彈淚孤舟。
不愛虛名不愛錢,既稱眾母復稱賢。
捐貲設學情何厚,塾課觀風意不偏。
簪笏傳家孫又子,乾坤計歲萬而千。
世間吏治皆如此,舜日堯天許媲前。
獨把金卮。煙輕露重,處處堪詩。
香正勾情,衫才泥腕,是倚樓時。
愁人多少相思。酒醒后、簾吹月絲。
鐘語初回,笛聲又起,幽夢難支。
清芬六出水梔子,
堅瘦九節石菖蒲。
放翁閉門得二友,
千古夷齊今豈無。
一臥經殘雪,新年忽改觀。
地將青草上,天與綠云盤。
深洞花應合,高林鳥益歡。
化工如可肖,安敢惜毫端。
子夜徵歌特底忙,奈何花月是離觴。
春江千折牽游舸,若個津頭柳線長。
香作飛塵玉作煙,輕寒微月養愁天。
梅花本是江南弄,一疊關山倍可憐。
天地何簡易,
六經何支離。
安得楊子云,
尊酒共樓居。
攜得金臺酒。出城來、西山招我,鷺鷗之友。鷗外荷花三十頃,倒映鳳城垂柳。看入座、小鬟相候。畫槳移來波路窄,便摘花、依檻花妨肘。吹一笛,晚風瘦。
江南已是銷魂夠。又匆匆、移船海上,來看北斗。今日南河亭子上,閑殺水茳如繡。也略似、后湖鶯脰。酒氣熏簾花氣濕,已夕陽、墮在溪前后。張翰約,問誰偶。
后宮嬋娟玉女,
自鞚八尺飛龍。
兩兩鳴鞭爭導,
綠云斜墜春風。
有客談遺事,殷勤問往年。
情飛滄海外,淚落夜鐙前。
荒塞聞鸚鵡,空山泣杜鵑。
一尊聊取醉,身世總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