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通議挽詞三首 其二
教子生前貴,休官物外榮。
去家金節重,開戶玉棺輕。
江水元如舊,松林長未成。
祗應山鳥恨,長向壟頭鳴。
教子生前貴,休官物外榮。
去家金節重,開戶玉棺輕。
江水元如舊,松林長未成。
祗應山鳥恨,長向壟頭鳴。
生前教導子女使其顯貴,辭官后在塵世之外享有榮耀。離家時持著象征尊貴的金節,離世時仿佛玉棺也變得輕盈。江水依舊和從前一樣,松林卻還未長成。只應是山鳥也心懷遺憾,長久地朝著墳頭啼鳴。
盧通議:通議是一種官職名,盧通議指姓盧且擔任通議之職的人。
金節: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符節,象征權力和地位。
玉棺:指棺材,這里有離世之意。
祗應:只應。
壟頭:墳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盧通議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悼念而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作者著眼于盧通議的生平事跡,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盧通議,突出其生前教子、辭官等事跡。以景襯情,情感真摯,在同類挽詞中展現出質樸而深沉的藝術特色。
漫勞當日牧舂陵,
立石尤多感德民。
獨有磨崖碑故在,
文章千古耀湘濱。
圣人嘉禮在元年,內使新從十道還。欲遣鸞儀迎月姊,禁中宣敕會金錢。
雙馬黃韉白玉羈,蕃王遙貢立彤墀。圣恩俄許歸天廄,內使牽來不敢騎。
夢是鶯啼破,書是雁捎回。
看映水芙蓉,艷如卓女,喚茶鸚鵡,聲似楊妃。
諷新句、釵劃壚灰。卜佳期、笑指薔薇。
著意選詞牌,自制曲、一闋阮郎歸。
初聞征雁送斜暉,涼夜高齋此會稀。
滄海月從危堞過,太行云入小窗飛。
狂來每憶蓮池詠,醉后還尋竹徑歸。
萬里秋風長作客,尊前空愧薜蘿衣。
濟世須安石,東山豈合歸。
尚存韜略篋,新作芰荷衣。
紫塞名仍遠,蒼生志不違。
長春高臥夜,猶夢羽書飛。
宿雨初乾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一自連云棧道開,
杜鵑啼血濺莓苔。
不如歸去無人聽,
幾個朝衣出蜀來。
端笏垂金老奉常,新詩猶記詠吳閶。
佩環響自先朝舊,須鬢絲由渡海蒼。
強項可憐淹小草,故人曾許薦長楊。
當時復壁相持泣,回憶江南淚幾行!
幽居際世難,吾儕非默客。
問業得相長,良會稱罕逢。
孝陵泣奇夢,文明傷故封。
仗節在敢諫,逆鱗批九龍。
痛飲狂歌試鹿泉,中原何處著先鞭?
麾戈且駐烏衣國,倚劍重開赤嵌天。
故壘陣圖云漠漠,荒臺碑碣水漣漣。
明朝鼓浪山頭望,極目鯤溟幾點煙。
蘭馨豈亦競春狂,
不為無人廢不芳。
長使幽居在空谷,
也勝半額趁時妝。
有角翻害身,
沉泉避刀剸。
故依金地慈,
非憚滄溟遠。
薄暮消殘暑,扁舟路漸賒。
河聲催落日,野色點明霞。
岸曲林容黯,風回楫影斜。
沈憂銷未得,憑眺獨咨嗟。
山水光中寄一枝,
琴尊盡日每相隨。
太平老去身何恨,
只隔明年便亂離。
仙山樓閣空中住,不作云車。便上靈槎。又跨青鸞弄彩霞。
蒼苔白石巖扉靜,煙水生涯。風月年華。愛伴雙成掃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