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山房書事二首 其一
山澤何妨老太平,巉巉骨相本來清。
月明滿地看梅影,露下隔溪聞鶴聲。
未辨藥苗逢客問,欲酬琴價約僧評。
胡奴仁祖今俱絕,且學湘累拾菊英。
山澤何妨老太平,巉巉骨相本來清。
月明滿地看梅影,露下隔溪聞鶴聲。
未辨藥苗逢客問,欲酬琴價約僧評。
胡奴仁祖今俱絕,且學湘累拾菊英。
在這太平盛世,隱居山林湖澤又何妨,我本就生就清瘦剛直的骨相。明月灑下清輝,滿地都是梅花的影子,露水降下,隔著小溪能聽到鶴的叫聲。遇到客人詢問,我還分辨不出藥苗,想賣琴,就約僧人來估價。胡奴和仁祖如今都已不在,我暫且學屈原去采摘菊花。
山澤:山林與湖澤,這里指隱居之地。
巉巉(chán chán):形容山勢高峻,這里形容人的骨相清瘦剛直。
胡奴:東晉王胡之,字修齡,小字胡奴。
仁祖:東晉謝尚,字仁祖。
湘累:指屈原,屈原自投湘水而死,故稱。
菊英:菊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山澤何妨老太平”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可能因厭倦塵世喧囂,選擇隱居山林,在這種環境下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態度。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隱居生活的閑適與高雅。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自然景色和生活瑣事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精神境界。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鳩杖龐眉鶴發仙。詩中有史筆如椽。
愛蓮自是平生趣,吟到梅花晚更堅。
珍九鼎,食萬錢。誰如有子采衣鮮。
蜀陳舊事君須記,貴盛還當具慶年。
柳外寒輕,水邊亭小。昨朝燕子歸來了。
天涯無數舊愁根,東風種得成芳草。
亭畔秋千,當時歡笑。香肌不滿和衣抱。
那堪別后更思量,春來瘦得知多少。
玉潤金明。記曲屏小幾,翦葉移根。經年汜人重見,瘦影娉婷。
雨帶風襟零亂,步云冷、鵝管吹春。相逢舊京洛,素靨塵緇,仙掌霜凝。
國香流落恨,正冰鋪翠薄,誰念遺簪。水天空遠,應念礬弟梅兄。
渺渺魚波望極,五十弦、愁滿湘云。凄涼耿無語,夢入東風,雪盡江清。
巖霏逗綠。又涼入小山,千樹幽馥。仙影懸霜粲夜,楚宮六六。
明霞洞窅珊瑚冷,對清商、吟思堪掬。麝痕微沁,蜂黃淺約,數枝秋足。
別有雕闌翠屋。任滿帽珠塵,拼醉香玉。瘦倚西風,誰見露侵肌粟。
好秋能幾花前笑,繞涼云、重喚銀燭。寶瓶空曉,珍叢怨月,夢回金谷。
直上倚天樓。懷哉古楚州。黃河水、依舊東流。千古興亡多少事,分付與、白頭鷗。
祖逖與留侯。二公今在不。眉尖上、莫帶星愁。笑拍危闌歌短闋,翁醉矣,且歸休。
斷紅流水香難覓。行云一去無蹤跡。
楊柳漫遮闌。閑愁付遠山。
玉箏彈未了。倚柱人空老。
青子摘來酸。酸心有幾般。
鏗金戛玉。彈就神仙曲。鐵撥鹍弦清更熟。新腔渾勝俗。
教坊盡道名師。聲華都處俱知。指日內前宣喚,云韶獨步丹墀。
竹窈花深連別墅。曲曲回廊,小小閑庭宇。忽地香來無覓處。杖藜閑趁游蜂去。
老桂懸秋森玉樹。澗底孤芳,苒苒吹詩句。一掬幽情知幾許。鉤簾半畝藤花雨。
水村月淡云低。為愛寒香晚吹。瘦馬立多時。是誰家、茅舍竹籬。
三三兩兩芳蕤。未放瓊鋪雪堆。只這一些兒。勝東風、千枝萬枝。
掩朱弦、住聽金縷。天涯同是羈旅。多情記把香羅袖,殘粉半粘荊樹。還信否。便忍道、石臺暗寂春無主。分明間阻。那睡鴨噓云,翔鴛溜月,此際更休語。
人間世,誰識緘愁最苦。輕帆重解煙雨。而今翻笑周郎誤。挑剔寒缸尋譜。游倦處。果因甚、亭亭瘦影如前度。無由寄與。待謝卻梅花,東風為我,吹夢過淮浦。
記年時、快馬上青云,而今袞衣還。問公歸何有,春風萬斛,散滿人間。
聞道金鑾召對,風采動朝班。宰相從來有,幾個朱顏。
梅雨槐風清潤,正臺星一點,光照龍灣。赴經綸馀暇,按行紫芝山。
念江南、民生何似,把囊封、奏上九重關。須信道,濟時功行,便是仙丹。
玉勒絲鞭,彩旗紅索,總向愁中休了。偏憐景媚,為甚愁濃,都為雨多晴少。
桃杏開到梨花,紅印香印,綠平幽沼。也無饒、紅藥殿春,更作薄寒清峭。
塵夢里、暗換年華,東風能幾,又把一番春老。鶯花過眼,蠶麥當頭,朝日濃陰籠曉。
休恨煙林杜鵑,只恨啼鳩,呼云聲杳。到如今,暖靄烘晴,滿地綠陰芳草。
寒泉濺雪,有環佩隱隱,飛度霜月。易水風寒,壯士悲歌,關山萬里離別。
楊花浩蕩晴空轉,又化作、云鴻霜鶻。耿石壕,夜久無言寂歷,如聞幽咽。
云谷山人老矣,江空又歲晚,相對愁絕。玉立長身,自是胎仙,舞我黃庭三疊。
人間只慣丁當字,妙處在、一聲清拙。待明朝、試拂菱花,老我一簪華發。
人間無欠秋風處,偏到霜痕月杪。風雨船篷,日夜風波未了。忽潮生海立,又天闊、江清欲曉。孤迥幽深,激揚悲壯,浮沈浩渺。
行路古來難,貂裘敞、匹馬關山人老。錦字未成,寒到君邊書到否。倚門回首,兒女燈前娭笑。早斟酌、萬里封侯,鏡遲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