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凈頭歸天衣故里
歸訪荊溪舊釣蓑,
看長空雁影沉波。
臨風一掃無蹤跡,
凈地豈容人放屙。
歸訪荊溪舊釣蓑,
看長空雁影沉波。
臨風一掃無蹤跡,
凈地豈容人放屙。
回去探訪荊溪往日披蓑垂釣之處,看著長空中大雁的影子沉入水波。迎著風一切痕跡都被掃去,清凈之地怎容人在這里做出不凈之事。
荊溪:水名,在今江蘇宜興市南。
釣蓑:指釣魚時穿的蓑衣,這里代指往日垂釣之地。
凈地:清凈之地,佛教中常指修行的場所。
放屙:即拉屎,這里是一種形象的說法,指做出不凈、違背清凈之道的行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看到一些違背清凈之道的現象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存在一些人在本應清凈的修行場所或類似的地方做出不恰當的行為,詩人對此感到不滿,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對清凈之地的維護和對清凈之道的堅守。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以形象的表達傳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較小,但反映了當時部分人對清凈修行和道德規范的重視。
昔襦今褲雄藩守,佩玉峨冠近侍臣。
十萬人家等蒙潤,三千風月政當仁。
仙姿照坐桃如許,冷艷當檐梅一新。
愿比秦淮與鐘阜,郁蔥佳氣自長春。
高人久抱煙霞癖,山邊愿營茅屋。好手摹成,閑情繪出,空有新詩盈幅。
幽棲早卜。算鋤月披云,十分清福。與世長辭,寓形何必戀塵俗。
重重嵐翠欲活。更低垂井檻,濃蔭花竹。偕隱何人,速來有客,耕罷還須勤讀。
名場懶逐,便料理移家,載賡薖軸。莫負鷗盟,隔溪春水綠。
早禾雖登場,舂簸才足食。
晚禾尚棲隴,登減未可必。
吏持與催符,官趣違限責。
為政本憂民,民憂政何德。
追歡梓里幾連翩,歲厄龍蛇倍愴然。閱世乍云還乍雨,思君如砥復如弦。
蘭橈冷落荷花片,月榭虛懸竹樹顛。悟得此身如幻泡,始知遺蛻是生天。
解組歸來日枕流,攤書林下雪盈頭。難將媚骨隨塵世,祇有童心任拍浮。
史竊累累張左馬,詩篇籍籍亞曹劉。翛然一覺游仙夢,月旦憑誰續太邱。
金風吹不競,華域踐洪流。
宮關淪瓦礫,念之心煩憂。
擊楫聲悲壯,慷慨祖豫州。
枕戈不成寢,越石誓同仇。
二子豈好勞,所志在千秋。
寂寂廣州廨,簿書非所謀。
累累中唐甓,朝夕任取求。
勞力雖不貴,此意敢優游。
卒運擎天手,奇功建石頭。
懷居非佳士,白日催雙辀。
九龍谷中來,
貯月青溪曲。
山瓢汲古心,
江天賦懷陸。
修羅場上未銷兵,
去國珠盤萬里情。
昔昔樂終人定后,
風恬疑有鴿鈴聲。
青蓮挺挺不污泥,
豈被重波亂性迷。
雖有羨魚心尚在,
清風由是見崇題。
讀罷殘書聽雁聲,
西風一榻一青燈。
老來清思渾如許,
自笑前生莫是僧。
金紫何曾偶掛懷,石田茅舍自天開。
絲竿釣月江頭住,竹杖挑云嶺外來。
匏實曉收栽菜圃,土花春長讀書臺。
革除一點浮云慮,木筆題詩酒數杯。
柳嬌花妒燕鶯喧。斷腸空眼穿。
一春風雨夜厭厭。不聞鐘鼓傳。
香冷曲屏羅帳掩,園林誰與上秋千。
憶得年時鳳枕,日高猶醉眠。
紅燭高燒夜著花,阿咸聞薦入京華。
銀魚佩更通仙籍,紫閣趨時草制麻。
太史名傳司馬氏,東山屐倒謝玄家。
書來深慰家庭慶,奕世恩光未有涯。
大冊雄文未許窺,
百篇先讀海陵詩。
疲駑伏櫪空驤首,
飛兔流星作么追。
賓客能談少傅兒,
海中仙果得生遲。
自今一落人間后,
即見新枝壓舊枝。
百戰西師未可當,云屯千里動襄陽。為予引滿銀鞍酒,飲馬鄢陵古道傍。
未到宜城日已斜,龍堆馬首遍江花。東來誰唱涼州曲,行盡垂楊聞莫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