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弟招同馮又三集翛然閣感賦
頻年故鬼唱秋風,
幾處離人嘆轉蓬。
身到武陵應識得,
小桃雖在是衰紅。
頻年故鬼唱秋風,
幾處離人嘆轉蓬。
身到武陵應識得,
小桃雖在是衰紅。
連年里,舊鬼在秋風中哀鳴;多少離散的人,嘆息著如飛蓬般漂泊。若身臨武陵桃花源,應當能辨識——那小桃樹雖還在,卻已花色衰殘。
頻年:連年,多年。
故鬼:舊鬼,或喻指逝去的故舊;一說指戰亂中亡故之人。
轉蓬:被風吹轉的蓬草,常喻漂泊無定。
武陵: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代指理想中的安寧之地。
衰紅:殘敗的紅花,此處指桃花因歲月或戰亂而衰敗。
詩為與東園弟、馮又三等友人相聚翛然閣時所作。結合‘頻年故鬼’‘離人轉蓬’等句,推測創作于社會動蕩、戰亂頻仍之際,詩人親歷離亂,與友人相聚時觸景生情,感慨時事與人生漂泊。
此詩通過秋日雅集的感懷,以蕭瑟意象與典故烘托,聚焦離亂之痛與時光之嘆,情感深沉而含蓄,語言凝練而富有余韻,是亂世中文人感時傷懷的典型之作。
公材如武庫,
劍槊方森森。
亦復擅風流,
坐繼正始音。
望金臺,金臺遠,人間騏驥同駑蹇。樂生陸沈郭隗微,何用胸蟠千萬卷。
望金臺,金臺近,日莫紛紛鬻神駿。貴通賤守士價輕,骯臟方頭甘棄擯。
金臺遠近那得知,縱橫豈是明揚時。燕昭一去二千載,太息日日江流馳。
縱令臺在無黃金,扣關衒玉相侵尋。已無釣絲系漢鼎,豈有巖穴藏商霖。
天南天北老眼昏,臺前白日飛紅塵。
憑君莫向臺前過,恐忤刀錐牙儈嗔。
如皋憶,
最憶小三吾。
隔水紅墻春冉冉,
拍波綠箬雨蘇蘇。
隱幾一愁無。
徒爾昂藏生世間,
可憐此志久希顏。
如何白發龍鐘際,
依舊身心就檢難。
冤有頭,債有主。
偶因失腳倒地,至今怨入骨髓。
冬日且閑居,
誰停五馬車。
從容見真意,
鋤盡世驕虛。
兗鷩毳希元,
君尊十二旒。
璪取玉以文,
五采宗成周。
清明已過重三近,無限春光燦若霞。風雨城南芳樹遠,不辭親折謝桃花。
橋南村路望凄迷,春水盈盈漲一溪。正是不勝惆悵處,夕陽影里暮鴉啼。
浪花如織遠黏天,
濯錦溪邊勝可憐。
五色文章初日里,
一川綺縠午風前。
東流到海通蓬島,
南浦逢春送酒船。
若問乘槎霄漢事,
支機抱得已多年。
多在蓬萊少在家
越緋衫上有紅霞
朝回不向諸馀處
騎馬城西檢校花
南人見雪古來稀,見只愁吟草木輝。留齧氈毛窮漢使,說開圍角老胡妃。我嘗豪健能無褐,今已衰遲要不饑。北望雁門腸欲斷,春蒲空老舊漁磯。
瘴雨蠻煙此后稀,山童亦與借馀輝。爭看狂稚相呼喚,下啄饑烏自匹妃。苦乏貂裘堪夜永,喜無蝝子著冬饑。興來那況山陰客,為我扁舟倚石磯。
乖索易永久,
尋離覺月促。
遼落隔修途,
窈窕閡丘谷。
蒼茫一曲帶煙霞,聞說飛仙此駐家。
石髓沁香流乳酪,云根滃霧想鉛華。
樓前縹緲凌波襪,檻外參差貫月槎。
湘女雒妃多往跡,曾無精爽遍天涯?
放舟出遠浦,日色午仍昏。
風起溪溪葉,云遮岸岸村。
江魚翻浪出,汀鳥逐沙喧。
旅泊知何定,飄飄任海門。
慷慨燕市歌,蕭蕭易水風。至今多感激,常摧壯士衷。
鄴中逢吾子,正值風塵里。劍歌為爾開,一語肝膽是。
西北戎馬喧,東南海水翻。爾我俱草莽,誰能期報恩。
白馬河上馳,翩翩欲何為。三軍氣已死,主將無復知。
君有魯連箭,赤羽不肯見。請為約矢書,一解聊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