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道雜詩 其四
全身裹翠微,重霧苦侵衣。
棧騎隨猱掛,山泉學弩飛。
二分懸足窄,九折入云飛。
無酒澆徒御,誰家白板扉。
全身裹翠微,重霧苦侵衣。
棧騎隨猱掛,山泉學弩飛。
二分懸足窄,九折入云飛。
無酒澆徒御,誰家白板扉。
整個身體都被青山翠色環繞,濃重的霧氣無情地浸濕了衣裳。棧道上的馬匹如同猿猴般攀附前行,山間泉水像弩箭一樣飛逝。棧道僅容二分腳寬,曲折蜿蜒仿佛直入云霄。沒有酒來犒勞同行的人,不知誰家有那白色木板門。
翠微:指青山。
棧騎:棧道上的馬匹。
猱:猿猴。
二分:形容棧道很窄。
徒御:駕車的人,這里泛指同行的人。
白板扉:白色木板門。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詩人在行走于山間棧道時,面對艱險的路況和惡劣的環境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旅途奔波中,身心疲憊,從而寫下此詩來記錄這段經歷。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間棧道的艱險和旅途的艱辛。其突出特點是對棧道景象描寫生動,讓讀者身臨其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表達。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
參橫月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
總然天上有神仙,怕也共、有情天老。
海樓一角漫閑居,云水蒼茫自豁如。
擺脫真成無一事,好效年少日親書。
風月宵來醉欲醒,云山長護日閑清。
無情都作有情客,卻覺有情無著情。
瘦馬崎嶇不肯前,天涯飄泊苦烽煙。何時范蠡功成去,泛泛滄江一小船。
凜烈寒威戰碧蒼,蕭蕭原野盡荒涼。秾桃嫩李紛零落,獨看青松不避霜。
馬上看山疊疊青,青山無地不膻腥。誰堪滿目蒼涼處,俯仰興思一涕零。
燈下嬌姬月下弦,風流曾泛太湖船。于今回首神京處,腸斷西風憶往年。
云凈天空朔氣寒,舉頭何處是長安。那堪幾點孤臣淚,灑向楓林帶血看。
縹緲疏林在隔山,數聲雞犬白云間。瀠洄一帶寒溪淺,疑是秦人避此間。
家藏三略已煙消,勛業誰當比漢朝。遙憶仙人遺履處,幾回翹首望圯橋。
高風曾見幾人稱,綱紀先朝久已傾。獨有南還陳太史,文章節義兩留名。
卷盡輕云月更明,
金篦不用且閑行。
若傾家釀招來客,
何必池塘春草生。
當年成性獨存存,
聞道今為五女門。
收拾桑榆早棲泊,
香煙輕卷靜朝昏。
訃音來岳麓,天下想遺忠。
金匱嘉言在,清朝雅望空。
漢庭悲賈傅,蜀學祀文翁。
沒世名逾盛,方知此道公。
聽筑長圍幾萬重,將軍匹馬獨臨戎。
天山掃雪兵猶戰,青海啼烏帳已空。
拜表淚流秋草上,彎弓弦斷夕陽中。
男兒欲報君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葉底殘花無覓處,一片輕陰,又釀清明雨。
百計留春春不住,朝來塞雁先歸去。
斜倚繡簾吹柳絮,念汝因風,飄蕩誰為主?
儂亦孤鸞愁里度,雙棲羨煞青陵樹。
臘去城陵驛,風光滿洞庭。
雪前三楚斷,云外九疑青。
草色連芳杜,漁歌出晚汀。
天邊傳使者,移步看春星。
多少分離話。細思量、柔腸欲斷,淚珠待灑。此去蓉江只一水,山色波光如畫。聞說道、海棠開也。料得那人花底立,小桃邊、一帶朱欄亞。明月里,春風夜。
羅衣寬盡鴛鴦帶。鎮日間、不情不緒,鎖眉難解。愁里光陰容易過,須識好春難買。將別后、離懷細寫。目送飛鴻天際遠,意遲遲、悶倚秋千架。慵自把,殘妝卸。
僦屋東南會,維陽汝俊人。
散金唐李白,投轄漢陳遵。
酒送黃龍浦,瓜沉白馬津。
相看河朔飲,一笑萬家春。
爾宦神皋日,搢紳無間言。
勇懷南邑綬,為便北堂萱。
侍講鸞棲舊,端明棠蔭存。
時能挹前輩,為政有根源。
我幼入家塾,
結發知苦心。
稍長謬聞道,
篤守至于今。
淡然朱絲弦,
三嘆有遺音。
詎敢負所學,
枉尺求直尋。
彼哉孔光輩,
千載污儒林。
地不此間裂,江應無處流。
群山開一縫,萬里送孤舟。
石古黝如鐵,潭秋膩欲油。
自憐非畫手,竄取入雙眸。
楝花風后刺桐霞,
忽為蕭騷感歲華。
一種金城司馬恨,
攀條無那復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