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出蜀日嘗遣僧則華乞簽于射洪陸使君祠使君以老杜詩為簽予得遣興詩五首中第二首其言教戒甚至退休暇日因用韻賦五首 其一
我幼入家塾,
結發知苦心。
稍長謬聞道,
篤守至于今。
淡然朱絲弦,
三嘆有遺音。
詎敢負所學,
枉尺求直尋。
彼哉孔光輩,
千載污儒林。
我幼入家塾,
結發知苦心。
稍長謬聞道,
篤守至于今。
淡然朱絲弦,
三嘆有遺音。
詎敢負所學,
枉尺求直尋。
彼哉孔光輩,
千載污儒林。
我幼年進入家塾學習,成年時便懂得求學的艱辛。稍大后我自謙學習了圣賢之道,一直堅守至今。心境如琴瑟的朱弦般淡泊,反復詠嘆仍有古圣的遺韻。怎敢辜負所學,為小利而放棄原則?那些像孔光一樣的人啊,千年以來都在玷污儒林。
結發:古代男子成童時束發,代指成年。
謬聞道:自謙之辭,意為自己淺陋地學習了圣賢之道。
朱絲弦:琴瑟的紅色絲弦,此處喻指高潔的學問與操守。
三嘆:多次詠嘆,形容反復品味。
枉尺求直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指小屈大伸,此處指為小利放棄原則。
孔光:西漢大臣,阿附王莽,此處代指無節的士大夫。
此詩為陸游退休后所作。早年他出蜀時曾讓僧人則華于射洪陸使君祠求簽,得杜甫《遣興詩》中教導懇切之句。晚年閑暇時,他因感于杜甫詩的教誡,以原韻創作五首,此為其一,借回顧生平表達對儒學的堅守。
詩中自述幼年求學、終身守道的經歷,以“朱絲弦”喻高潔操守,以“孔光輩”批判失節,主旨鮮明,體現了詩人一生重道守節的品格,是其晚年思想的真實寫照。
雪嶺留香眾,南方上善人。先佛肅恭法,佛子今此行。古佛有儀式,衲僧不放過。一座雪峰山,千門萬戶到。
稻粱謀未足,盍與世相違?;镁抽_青眼,浮塵遠素衣。辯詩咸作樂,坐網可知機。萬卷一蒐便,持之療我饑。
有客有客胡未歸,長安三見秋葉飛。警霜老鶴夜不寐,吊月孤雁寒無依。紛紛北里厭粱肉,落落西山甘蕨薇。人生窮達各有命,何須中夜泣牛衣。
梅萼暗傳春信,菊枝盡傲霜威。風姿元與歲寒期。況是小春天氣。翠實調羹未晚,秋香添壽多宜。高名北海舊蟠螭。未似東山雅意。
篁木翳深嶺,獨行千嶂間。溪山正奇絕,霖潦倦躋攀。聞子渡前壑,日暮臨河還。相思阻幽夢,一夜雨潺湲。
旱魃為妖數月過,一宵甘雨足滂沱。九重側席憂民切,百辟匡時入諫多。滿地禾苗回積稿,幾家床簀起沈疴。腐儒不寐聽檐溜,云漢詩成擬載歌。
一帶湖湘雄麗,赤幟飄揚云際。探討繼風騷,萬古江河不廢。新意。新意。合頌堯天盛世。
士窮失常業,治生誰有道?身閒心自勞,齒壯發先老??蛷臇|方來,溫言慰枯槁。生事仰小園,分我瓜菜好。指授種藝方,如獲連城寶。他年買溪田,共住青林表。
一春多為惜春愁,無柰鵑聲叫不休。最是惡懷難著處,落花風雨五更頭。
峨山高哉,脈結昆崙,矗不知其幾千萬里。山勢蜿蜒,曲連荊山,堯門而西顧兮,如屏如揖,中有清濁二水。左匯而吞吐于涇渭兮,如環如帶,極汪洋之瀰瀰?,幊匚鲊?,仙掌東峙。船藕蟠桃,往往開十丈之花,結千年之實。玉女王母獨乘鸞而至止,笙簫奏云和,瑤草滿階戺。如隔塵寰游洞天,況逢秋月桂如綺。憑誰覓藕更覓桃,駐顏卻老從今始。覓藕覓桃亦荒唐,不然且于山水之間延兒齒。釀清為圣濁為賢,日向花前進百兕。但歌南山,無勞陟屺。竇氏桂花株株香,田家荊樹色色紫。稱觴孰與顯親多,男兒有身不致青云,何以移忠報天子。
不作皺眉事,何煩古押衙。且嘗桑落酒,更瀹雨前茶。風銳霜初結,天寒日易斜。莫言秋色老,猶自有黃花。
銅臺遺令在,玉座主恩非。舊曲流哀管,馀香散舞衣。穗帷空寂寞,羅綺失光輝。日日西陵望,君王歸不歸。
花間香蝕骨,坐久不思歸。翠雨饒人鬢,紅煙泥我衣。愁隨春散發,心逐蝶翻飛。情景殊相洽,誰來共此機。
寶所龍蛇爭守護,自非其人手難措。若于個里到一回,堪與東山稱化士。
送君無奈別情何,五日生朝客里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隨春柳渡遼河。重關復嶺狼煙接,暮雨朝云海氣多。應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