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哀雨詩四首 其一
寒煙撲地濕云飛,猶記馀生雪窖歸。
泥濁水深天險道,北羅南鳥地危機。
同心雙骨埋荒草,有約三春就夕暉。
檐溜漸疏雞唱急,殘燈炷落損征衣。
寒煙撲地濕云飛,猶記馀生雪窖歸。
泥濁水深天險道,北羅南鳥地危機。
同心雙骨埋荒草,有約三春就夕暉。
檐溜漸疏雞唱急,殘燈炷落損征衣。
寒煙撲向地面,濕云在空中飄飛,我仍記得從那如冰雪地窖般的困境中余生歸來。道路深陷泥濁水深處,到處是天險,北方的羅網、南方的飛鳥之地都暗藏危機。志同道合的兩人尸骨已埋在荒草之中,曾相約在春日一同度過時光,如今卻只能面對夕陽。屋檐的滴水漸漸稀疏,雞叫聲急促,殘燈的燈芯掉落,損毀了我的征衣。
寒煙:寒冷的煙霧。
雪窖:像冰雪地窖一樣的困境,比喻艱難危險的處境。
北羅南鳥:北有羅網,南有飛鳥,象征著處處充滿危險和困境。
同心雙骨:指志同道合的兩人。
檐溜:屋檐的滴水。
炷:燈芯。
該詩作者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時代,經歷了諸多艱難困苦和生死考驗。詩中所描述的雪窖歸來、危機四伏等情景,或許是作者親身經歷戰亂、流亡等困境后的寫照,表達了對過去經歷的感慨和對戰友、友人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歷經艱難后的復雜情感,包括對往昔的回憶、對友人的哀悼等。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環境描寫渲染氣氛,情感真摯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特定時代文人的心境和遭遇。
背郭才數里,深林溪四環。
精廬于此建,寓舍即其間。
我已成棲遁,君能數往還。
故知交義厚,不與世情關。
東序周旋日,高天鴻鵠群。
眼青憐故態,頭白愧斯文。
匣劍芙蓉出,盤餐苜蓿分。
中朝樞筦貴,看爾報明君。
高碑插穹窿,瞻拜心震驚。今日泰華重,當年一羽輕。
勉哉巖廊士,勿愿有斯名。宿墓多青草,黃云莽莽垂。
欲別不忍別,令人有遺思。毒死忠良士,奚獨一分宜。
花醉賓筵,春濃甥館,笙歌擁滿華堂。樺蠋迎來,爭看玉樣東床。伊人況是金閨彥,更聰明、嬌小無雙。好承當,綺麗年華,細膩風光。
惟儂忽忽懷今昔,記絳帷啟處,桃李成行。曾幾何時,畫眉各倚檀郎。從今講席慚虛設,更阿誰、伴我蕓窗。要相逢,須待來春,梅柳舒芳。
萬事縱橫似亂絲,
道人莫道便無思。
五湖風起浪如屋,
祇問鸕鶿知不知。
未斂余寒春已暮。過卻清明,還又風兼雨。鶯燕噤聲鳩亂語。濕云不斷如堆絮。
莫問金堤楊柳樹。細葉猶慳,那許攀條住。往歲花期重記取。今來寒暖無憑據。
朝來寄訊問梅庵,窮巷經時阻笑談。
瑟縮宦情如凍雀,葳蕤詩思似春蠶。
惠夷可否非無意,陶謝枝梧或未慚。
欲寫蘭成枯樹賦,憐君搖落向江潭。
函谷泥丸封不固,黃河處處防飛渡。
擺邊殘卒苦無多,連城已破蒲汾潞。
晉陽退保寧武關,炮車四面高于山。
彼眾番進我援絕,巷戰手中無寸鐵。
跳?騰空三丈高,老拳巨顙相分裂。
抵死罵猶不絕口,全家婢子登埤守。
潰圍力竭劉遐妻,斜筑尸填朱序母。
烽火長驅達帝京,降書揖賊爭前迎。
關頭夜黑英雄鬼,風雨靈旗捲哭聲。
晝短偏知驛路長,黃昏又泊水云鄉。
此身強臥篷窗下,心逐飛鴻到武昌。
汀鴻集侶呼夜靜,野火照云如月明。
雖是冬陰星未現,波光剪剪自澄清。
捧手知何日,離憂直到今。
吳江春水闊,嵩室暮云深。
魂夢三千里,乾坤一寸心。
空中傳尺素,珍重比南金。
韜精超俗慮,幽想洽巖棲。
結屋峰千仞,侵籬月一溪。
聳身霄漢近,放眼白云低。
此際堪逃俗,相觀物性齊。
壁山老守似僧家,
無酒無歌度歲華。
故人天末去,秋至未言歸。
不見錦箋到,又看黃葉飛。
寒風侵板屋,明月滿征衣。
為問從戎客,何時始合圍。
巖房闃寂冷如冰,
妙得冥符處處靈。
轉側依忘功就位,
回頭失卻楚王城。
萬縷悠揚拂地垂,東風有意不須吹。
窗前映日穿疏箔,花下留人掛接?。
逆旅挽回千里恨,閨人惹起百年思。
無情最是尋春者,擊斷游鞭故故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