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
登尉繚臺,上三垂崗,傷如之何。憶談兵說劍,才情磊落,投秦去魏,意氣嵯峨。
我到中原,重尋舊跡,牧笛吹風起夜波。誰相問,縱殘碑尚在,一半銷磨。
短衣此日經過,嘆禊日難逢晉永和。正水邊柳眼,斜窺芳岸,風前燕尾,亂剪晴莎。
異國韶光,中年意味,寫上烏絲感慨多。休憑吊,喜湔裙挑菜,士女娑拖。
登尉繚臺,上三垂崗,傷如之何。憶談兵說劍,才情磊落,投秦去魏,意氣嵯峨。
我到中原,重尋舊跡,牧笛吹風起夜波。誰相問,縱殘碑尚在,一半銷磨。
短衣此日經過,嘆禊日難逢晉永和。正水邊柳眼,斜窺芳岸,風前燕尾,亂剪晴莎。
異國韶光,中年意味,寫上烏絲感慨多。休憑吊,喜湔裙挑菜,士女娑拖。
登上尉繚臺,又來到三垂崗,心中滿是傷感。回憶起古人談兵說劍,才情卓越不凡,離開魏國前往秦國,意氣高昂。我來到中原,重新尋覓舊日遺跡,牧笛聲響,夜波隨風泛起。有誰來相問,縱然殘碑還在,也已大半銷蝕磨損。如今我穿著短衣路過此地,感嘆難以遇到像晉永和年間那樣的禊日盛會。此時水邊柳芽初綻,仿佛在斜著偷看芬芳的堤岸,風前燕尾如剪,隨意地裁剪著晴朗的莎草。身處他鄉感受著美好春光,人到中年別有一番滋味,寫在烏絲闌紙上感慨良多。不要只是憑吊古跡了,可喜的是在湔裙挑菜的日子里,男女老少都歡快熱鬧。
尉繚臺:與戰國時尉繚有關的古跡。
三垂崗:地名。
嵯峨:形容意氣高昂。
禊日:古代民俗于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一種祭禮,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在蘭亭修禊。
柳眼:早春時柳樹初生的芽,好像人的睡眼初睜。
晴莎:陽光照耀下的莎草。
烏絲:指烏絲闌紙,一種有墨線格子的紙。
湔裙挑菜:古代民俗,女子在春日到水邊洗裙,百姓挑菜為食。
娑拖:形容人多、熱鬧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詞人在尉氏道中,看到古跡,聯想到歷史人物的事跡,又恰逢春日特殊的節日氛圍,有感而發創作此詞。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但也有歷史變遷之感,詞人在中年之際,對人生和歷史有了更多思考。
這首詞主旨是借古跡抒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傷感與歡快的情緒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詞人對歷史文化的關注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云髻,腰支勝寶衣。
群兇猶索戰,回首意多違。
安穩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時來如宦達,歲晚莫情疏。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
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
寄語楊員外,山寒少茯苓。
歸來稍暄暖,當為?青冥。
翻動神仙窟,封題鳥獸形。
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雀啄江頭黃柳花,?????滿晴沙。
自知白發非春事,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樂極傷頭白,更長愛燭紅。
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
但恐天河落,寧辭酒盞空。
明朝牽世務,揮淚各西東。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
近得歸京邑,移官豈至尊。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近有平陰信,遙憐舍弟存。側身千里道,寄食一家村。
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不知臨老日,招得幾人魂。
汝懦歸無計,吾衰往未期。浪傳烏鵲喜,深負鹡鸰詩。
生理何顏面,憂端且歲時。兩京三十口,雖在命如絲。
喪亂聞吾弟,饑寒傍濟州。人稀吾不到,兵在見何由。憶昨狂催走,無時病去憂。即今千種恨,惟共水東流。
且喜河南定,不問鄴城圍。百戰今誰在,三年望汝歸。故園花自發,春日鳥還飛。斷絕人煙久,東西消息稀。
故人何寂寞,今我獨凄涼。老去才難盡,秋來興甚長。
物情尤可見,辭客未能忘。海內知名士,云端各異方。
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
舉天悲富駱,近代惜盧王。似爾官仍貴,前賢命可傷。
諸侯非棄擲,半刺已翱翔。詩好幾時見,書成無信將。
男兒行處是,客子斗身強。羈旅推賢圣,沈綿抵咎殃。
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潛隙地,有靦屢鮮妝。何太龍鐘極,于今出處妨。
無錢居帝里,盡室在邊疆。劉表雖遺恨,龐公至死藏。
心微傍魚鳥,肉瘦怯豺狼。隴草蕭蕭白,洮云片片黃。
彭門劍閣外,虢略鼎湖旁。荊玉簪頭冷,巴箋染翰光。
烏麻蒸續曬,丹橘露應嘗。豈異神仙宅,俱兼山水鄉。
竹齋燒藥灶,花嶼讀書床。更得清新否,遙知對屬忙。
舊官寧改漢,淳俗本歸唐。濟世宜公等,安貧亦士常。
蚩尤終戮辱,胡羯漫倡狂。會待襖氛靜,論文暫裹糧。
胡虜潛京縣,官軍擁賊壕。鼎魚猶假息,穴蟻欲何逃。
帳殿羅玄冕,轅門照白袍。秦山當警蹕,漢苑入旌旄。
路失羊腸險,云橫雉尾高。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
今日看天意,游魂貸爾曹。乞降那更得,尚詐莫徒勞。
元帥歸龍種,司空握豹韜。前軍蘇武節,左將呂虔刀。
兵氣回飛鳥,威聲沒巨鼇。戈鋋開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艱方盡,時和運更遭。誰云遺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丹墀近,神行羽衛牢。花門騰絕漠,拓羯渡臨洮。
此輩感恩至,羸俘何足操。鋒先衣染血,騎突劍吹毛。
喜覺都城動,悲憐子女號。家家賣釵釧,只待獻春醪。
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
共傳收庾信,不比得陳琳。
一病緣明主,三年獨此心。
窮愁應有作,試誦白頭吟。
才大今詩伯,家貧苦宦卑。
饑寒奴仆賤,顏狀老翁為。
同調嗟誰惜,論文笑自知。
流傳江鮑體,相顧免無兒。
詔許辭中禁,慈顏赴北堂。
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輝光。
內帛擎偏重,宮衣著更香。
淮陰清夜驛,京口渡江航。
春隔雞人晝,秋期燕子涼。
賜書夸父老,壽酒樂城隍。
看畫曾饑渴,追蹤恨淼茫。
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綠尊雖盡日,白發好禁春。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野寺垂楊里,春畦亂水間。美花多映竹,好鳥不歸山。城郭終何事,風塵豈駐顏。誰能共公子,薄暮欲俱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