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申節致語口號三首 其三
嘉會千齡豈易逢,佩聲俱集未央宮。
九重鳳闕曈昽日,百尺龍旗掩苒風。
奇瑞屢書圖牒上,太平長在詠歌中。
區區擊壤雖無取,意與生民既醉同。
嘉會千齡豈易逢,佩聲俱集未央宮。
九重鳳闕曈昽日,百尺龍旗掩苒風。
奇瑞屢書圖牒上,太平長在詠歌中。
區區擊壤雖無取,意與生民既醉同。
千年難遇的美好盛會,大臣們玉佩叮當作響齊聚未央宮。皇宮沐浴在初升的太陽光輝中,百尺龍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吉祥的瑞兆多次記錄在圖牒之上,太平盛世長久地存在于人們的詠歌里。我這像擊壤老人般的淺陋之辭雖不足取,但心意和百姓共享太平的心情是一樣的。
嘉會:美好的盛會。千齡:千年,形容時間長久。
佩聲:官員身上玉佩的聲音。未央宮:漢代宮殿名,這里借指皇宮。
九重鳳闕:指皇宮,鳳闕是皇宮的代稱。曈昽日:剛升起的太陽。
掩苒風:微風。
奇瑞:吉祥的征兆。圖牒:記載歷史或事物的書籍。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后用來指民間百姓的生活狀態或淺陋之辭。
既醉:出自《詩經·大雅·既醉》,表示百姓享受太平盛世。
天申節是宋高宗趙構的生日,這首詩可能是在天申節慶典上為歌頌盛世、祝福皇帝而作。當時南宋政權相對穩定,朝廷舉辦慶典活動,詩人借此表達對朝廷和皇帝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天申節盛會和太平盛世,語言華麗,風格莊重,是典型的宮廷應制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氛圍和朝廷文化。
先友相從古所惇,
杖藜當日喜盤桓。
云泉何啻千年別,
塵土長懷一笑懽。
但掃勞心身后事,
何須天地掌中觀。
果容憐念如前約,
卜筑從今始茍完。
問訊盧家大小僧,憶渠旅思為消凝。
春禽言語得能好,秋水精神更乞增。
今日垂髫且嬉戯,他年鼓翼看飛騰。
懸知父黨無能解,頭白絲絲面有棱。
亂后等蓬轉,風雨摧敝廬。
寄身菰城南,誅茅縛幽居。
家山在何許,清夢時一如。
南鳥毎懷越,北馬常嘶胡。
天狼今未落,中原猶羽書。
歸歟不即賦,此心耿朝晡。
一廛肯相容,卜室終桑榆。
郡國棠陰日日濃,
乘軺衣繡惜匆匆。
秋天雕鶚風云外,
春草池塘夢寐中。
聞道蓬瀛才有素,
肯教江海樂無窮。
斯民未作北亭別,
使節時時過浙東。
此子早樹立,抗志高浮云。委蛇處州巷,頗以雋秀聞。
挾書從我游,追琢益自勤。便便經與史,用志初不分。
疑篇了咄嗟,確論摧紛紜。文辭近道要,見者筆為焚。
差肩魯諸儒,藹藹揚清芬。秋風濟陽戰,足掃千人軍。
只今呼賀酒,佇子歸策勲。
人言不飲第一策,況我攜貧來作客。
破衣任笑頻見肘,斷鞋不辦時新屐。
公材公望非丁潭,世人誰許瞻巖巖。
豺狼滿道生理窄,立錐方卜南山南。
十年丘壑幾成癖,澄懷坐想真歷歷。
難希蔣詡開三徑,且學陳蕃事一室。
時危花柳自村村,未害含飴仍弄孫。
淡飯且安禪悅食,儲錢更買奇礓石。
搖毫傾刻便成章,
弱冠名標桂籍香。
倉氏官閑聊自喜,
荊州望重豈能方。
高談不辨連三日,
敏識空驚下五行。
留落更煩勤慰諭,
誰知寵辱漸能忘。
教子青云上,
持身白業中。
挾醫來相第,
賜襚出宸衷。
鸞誥前恩在,
魚軒舊轍空。
東方妙喜國,
斷取作幽宮。
古來江漢最風流,
何況分符得顯州。
落日淮源香泛泛,
含春沁水綠悠悠。
兩岐定有豐年瑞,
五袴行聞載路謳。
大觀督郵誰見憶,
蕭蕭華髪對滄洲。
前輩風流今掃地,
怪君尚肯轉頭看。
元來自作小兒子,
猶及當初老長官。
簡冊微言齊日月,
弦歌余澤在芝蘭。
卻慚江海生尤晚,
不得同年拜杏壇。
山隨宇宙結,千古真苒苒。
登臨足攬勝,茲來余復忝。
山椒聳太華,夷路謝躋險。
溶溶鴨頭水,綠凈衣可染。
漁師網槎頭,盡以紅鮮掩。
金刀鲙縷飛,來佐華觴灔。
前修俱鬼錄,勲閥謾琬琰。
谷虛禽響答,月皎煙華斂。
同登幸曠士,形跡孰拘檢。
長嘯揖清流,一洗鄒湛諂。
幾樹芬芳檀與沉,枝枝若占郄家林。
風搖已認飄殘菊,日照渾疑綴散金。
仙窟移來成美景,東堂分去結清陰。
我今不愿蟾宮折,待到蟾宮向上吟。
寺居岑寂近方袍,
貧舍分瓜毎借刀。
隸事舊聞輕叔寶,
讀書今卻笑敖曹。
珍姿渾厚韜和璞,
利刃堅剛敵孟勞。
桂樹獨生千仞表,
太丘家世顯名高。
紫誥恩華重,
青綸命服榮。
無香然玉釡,
有子勝金籝。
禪解超尊宿,
鄉評服老成。
棘人深孺慕,
捧土作佳城。
簡許開尊殺青竹,
俎有肥羜簋饛粟。
招呼未聽洗醆聲,
故復吟哦小詩促。
能使將軍賞不貧,
請召宗姓仍及身。
擁爐便是入窟室,
于粲灑掃情無文。
我今愁如居廣柳,
萬斛量之應更有。
內典暫輟算海沙,
群經尤慵開戶牖。
政欲酣暢融心神,
村郊魚鳥皆來親。
不憂坐上無武子,
群從一一天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