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登高引領望江南,
家在江南杳靄間。
滿目烽煙歸路遠,
萱親不見淚潸潸。
登高引領望江南,
家在江南杳靄間。
滿目烽煙歸路遠,
萱親不見淚潸潸。
登上高處伸長脖子眺望江南,家就在江南那云霧繚繞的地方。滿眼都是戰火硝煙,回家的路又那么遙遠,看不到母親,淚水止不住地流。
引領:伸長脖子。
杳靄:云霧繚繞、若有若無的樣子。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代指戰爭。
萱親:指母親,萱草代指母親。
潸潸:流淚的樣子。
推測此詩創作于戰爭時期,詩人身處異地,因戰亂無法回到江南的家中,思念母親,于是登高遠望,寫下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愁緒。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念親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以其樸實的情感打動讀者。
百年七萬二千飯,檢校勞生豈無限。
巍巍孰是真丈夫,應作已作所作辦。
不信窮通手翻覆,自窮自通均不足。
窮思大廈千萬間,通或胡椒八百斛。
道人不與世俗俱,一枝自占巢有余。
有時放杖據高梧,睥睨三界如蘧廬。
春風數日到梅萼,吟遶寒香雪欲作。
歸來趺坐尼師壇,柏子煙消泉一勺。
峭絕山根野水旁,欄干瞰水有山房。
魚藏似識秋風冷,僧睡那知世路忙。
金磬一聲清戀竹,石磯數級碧皴霜。
恥罍未忍輕歸去,班嗣垂綸此興長。
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機。
春晴山鳥語,日暮洞云歸。
指是馬還是,心非佛亦非。
誰能同彼此,攜手入玄微。
往者少年日,所慕韓伯休。涉世更百難,得交多勝流。
當時回俗駕,喘汗困萬牛。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輪,逝者臥荒丘。荒丘不足悲,朱輪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幾桑榆收。朋儕競挽止,一往只掉頭。
我豈筑室愚,喋喋于道謀。向來漢上行,懸知計未優。
重念佛祖心,獨往恐不酬。細看叢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請惡,入懷薪米憂。雖云學道輩,坦途多不由。
我欲獨挽之,難哉推陸舟。歸來擁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寄聲二三友,興來過我不。
歸期小雪已中春,常恐傳言遠未真。
慎莫錙銖論得喪,政須平等視冤親。
懸知江海山林士,不中功名富貴人。
聞道扁舟期訪我,來時莫帶庾公塵。
相見無言意已傳,不談名利不談禪。
靜如秋浦翹雙鶴,清似寒巖落瀑泉。
隠逸妄人居妙室,功名渠輩畫凌煙。
二流淼淼追難及,老大難揮馬腹鞭。
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無況味。
平生燈火讀書心,便與衲僧同器類。
自從供職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問。
向來書至乞庵名,永處那伽表嘉遁。
世間萬事不掛眼,蒲團不動跏趺穩。
客至清談真老禪,數枝霜竹伴幽韻。
與君城北寺,取次對床眠。
坐即棋中隠,時逃醉里禪。
相招從白社,不擬問青天。
但有加餐飯,無田亦愿年。
道人竹瘦松柏剛,飽更風雨慣雪霜。
堂堂自住一法界,豈與蕭艾相短長。
利刀割水風吹光,以空壞空竟誰傷。
君不見湖邊飛來兩白鷺,終朝容與水云鄉。
謝安中年不堪別,況我與子本末同。臨川古郡著名數,麻姑且在邦域中。
與君同方復同術,十年共度虀鹽日。一身爛漫天地中,萬里風霜今白發。
南山之封木拱矣,此身萬事相終始。何知遲暮猶羈旅,夜語對床輒三起。
君今先著祖生鞭,我窮未辦買山錢。君行啟我方寸亂,抱琴長歌聲徹天。
西風蕭蕭木脫葉,表里家山落眉睫。為語淮南大小山,雖在侯門不彈鋏。
四海交情未有君,解衣推食見情真。
平生爛漫如一日,萬里周旋覺更親。
我已山林新祝發,君猶州縣故隨人。
而今官意知何似,早晚歸來洗世塵。
君構虛亭古岸頭,我來登覽判千憂。
丈人釣艇波瀾闊,孺子歌聲草樹秋。
山似畫屏隨屈曲,人如楊柳擅風流。
他年若有江湖具,乘興因君棹小舟。
辨金要識??,覓髓須打骨。
平地激風波,禪河沒窠窟。
黨理亦黨親,成家又成國。
拗拗墝墝,突突兀兀。
無限傍人,眼睛凸出。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
迥然分木跡,廓爾絕邊中。
諦了名斯立,安行實所從。
大哉無事事,裴運有孤風。
歲事功成雪洗塵,化工著意制清新。
遂教天下無雙色,來作人間第一春。
未許調羹傅巖老,聊從牽興杜陵人。
遙知月下遶千匝,桃李成蹊未是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