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河雜詠八首
野色連長薄,河流劃大荒。東南仰芻粟,由此達艅艎。
簫鼓中川急,輪蹄夾岸頻。靜觀來往客,多是為名人。
南來多大賈,遠近見帆檣。滿載何長物,方舟總越裝。
隴頭初刈麥,稷黍綠苞勻。漸有農家興,相攜洽比鄰。
馬上誰家子,停鞭喚索郎。當歌年十五,調笑酒壚旁。
高柳青全合,平蕪綠更齊。漁舟依岸宿,不是武陵溪。
草色芊綿望,蟬聲斷續聞。舟中無一事,匡坐對南薰。
久客諳貧味,朝霞或可餐。湖光憐漸逼,蝦菜此中寬。
野色連長薄,河流劃大荒。東南仰芻粟,由此達艅艎。
簫鼓中川急,輪蹄夾岸頻。靜觀來往客,多是為名人。
南來多大賈,遠近見帆檣。滿載何長物,方舟總越裝。
隴頭初刈麥,稷黍綠苞勻。漸有農家興,相攜洽比鄰。
馬上誰家子,停鞭喚索郎。當歌年十五,調笑酒壚旁。
高柳青全合,平蕪綠更齊。漁舟依岸宿,不是武陵溪。
草色芊綿望,蟬聲斷續聞。舟中無一事,匡坐對南薰。
久客諳貧味,朝霞或可餐。湖光憐漸逼,蝦菜此中寬。
野外景色與草木相連,河流將廣闊荒原劃分。東南地區仰仗糧草運輸,從這里通過大船送達。河中簫鼓聲聲船行急切,兩岸車輪馬蹄頻繁往來。靜靜觀察來往的行人,大多都是有名望之人。從南方來的多是大商人,遠近都能看見船帆桅桿。滿載著什么多余的東西,并排的船都是越地的貨裝。隴頭剛剛收割麥子,稷黍的綠苞長得勻稱。漸漸有了農家的興致,相互結伴與鄰居融洽相處。馬上是哪家的公子,停下馬鞭呼喚酒童。正當十五歲能唱歌,在酒壚旁調笑作樂。高大的柳樹綠葉完全合攏,平坦的草地綠色更加整齊。漁舟靠著岸邊停泊,這里不是武陵溪。草色茂盛望去一片,蟬聲斷斷續續傳來。舟中沒有什么事,正襟危坐面對南風。長久客居熟悉了貧困的滋味,朝霞或許可以當作餐食。憐惜湖光漸漸逼近,蝦菜在這里很豐富。
長?。壕d延的草木叢。
大荒:廣闊的荒原。
芻粟:糧草。
艅艎:大船。
索郎:酒的別稱。
芊綿:草木茂盛的樣子。
匡坐:正坐。
南薰:南風。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作者在濟河一帶游歷過程中所作。當時東南地區水運繁忙,物資運輸頻繁,同時鄉村也保持著自然的農耕生活。作者在旅途之中,觀察到這些景象,有感而發創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描繪了濟河周邊的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色,展現了水運繁忙、商賈往來、農家勞作等場景。主旨在于反映社會風貌和表達個人心境。詩風質樸,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方面有一定價值。
飄零短翅嘆誰同,猶記當年系足紅。
人事合離夢槐國,歲時來去旅新豐。
新樓綠幕無巢地,故國烏衣隔海風。
說盡興亡人不識,春風雙淚白須翁。
聲名蓋世古人豪,天遣西來展六韜。
狐鼠何能嬰虎旅,鯨鯢猶合避龍刀。
將壇七拜功增重,省府重登官轉高。
他日中書勛第一,汾陽應只是兒曹。
竹杖芒鞋度斷岡,崎嶇小逕遶寒塘。
野梅照水初含白,山菊支霜未委黃。
對景每番成感慨,把杯幾度放疎狂。
此生但只安吾分,無辱無榮壽且康。
兒童探穴戲搜尋,隱跡苔階深復深。
見敵有時能勇鬭,無情終夜只清吟。
喚回枕上羈人夢,惱碎閨中織婦心。
莫向當今機局去,拋梭絡緯已林林。
往來蕭寺幾經年,時向僧窗聽說禪。
一事不成空老去,三椽聊寓幸安眠。
詩篇冰雪無蔬氣,粥飯齏鹽有道緣。
欲卜歸期猶未定,況聞綠樹有啼鵑。
一曲樽前浩浩歌,流年容易隙駒過。
眼前白發故人少,郭外青楓古冢多。
流水不彈嗟老矣,雍門欲聽奈愁何。
回頭城闕應非昔,還記千年老鶴么。
手摩銘碣吊延陵,落日青山昨夢驚。
狹世路危行卻曲,浮生事了去分明。
竹林熠耀飛臺榭,石壁鉤辀叫冢塋。
珠雁玉龍今在否,漆燈千古照佳城。
凝眸天欲莫,烏鵲認巢歸。
萬竅號風急,千林脫葉稀。
云頑垂地暝,屋冷帶煙霏。
默想滕郎意,商量剪水飛。
一曲哀歌行道難,滿堂試聽一潸然。
兩兒青紫開榮路,五世曾玄送暮年。
喬木受風危易撼,孤舟排浪險終全。
故丘狐首君無憾,寒食年年灑墓阡。
河岳中原地,英賢間世生。
氣雄虹萬丈,心浄月三更。
韓柳文同妙,龔黃政共清。
新安人有分,月旦愿推評。
瘦骨豐棱產渥洼,幾年俛首服鹽車。
穿花久失青絲轡,莝豆誰憐白鼻?。
汗血浪夸空北冀,風蹄猶慣步東華。
錦鄣不肯污泥水,好去侯門逐五花。
吟髭細撚祇堪傷,幾度徘徊立夕陽。
詩不療饑徒著意,酒能作病莫持觴。
此心軒豁出云月,浮世間關逆水航。
多謝老天憐我在,長教窮健又何妨。
散步招提去,禪房幽更深。
開經醒俗眼,瀹茗洗塵心。
石罅泉長溜,林巔蟬獨吟。
詩成書雪壁,恐或有知音。
黃金不鑄百年身,世變相劘白發親。
龍角墓碑生古蘚,砥如亭路落緇塵。
明時事業留諸子,前代衣冠見似人。
得失雞蟲都莫問,故丘抔土是全真。
蒙泉清徹底,更不著纖塵。
滕閣曾逢月,花屏又遇春。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強民。
祇恐芝泥召,催歸侍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