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書陳舍人三首 其三
重明麗宸極,萬國熙王春。
翹首望德政,從今斯一新。
當年羽翼客,休戚一體均。
致主欲堯舜,規模戒因循。
古來王佐才,宇宙歸經綸。
期公繼前作,百世稱偉人。
重明麗宸極,萬國熙王春。
翹首望德政,從今斯一新。
當年羽翼客,休戚一體均。
致主欲堯舜,規模戒因循。
古來王佐才,宇宙歸經綸。
期公繼前作,百世稱偉人。
日月重光映照帝王宮殿,天下迎來君王帶來的美好春天。人們翹首盼望德政,從此一切煥然一新。當年那些輔佐的人,與國家休戚與共。輔佐君主希望能成就堯舜那樣的盛世,規劃做事要避免因循守舊。自古以來那些帝王的輔佐之才,都能治理好天下。期望您能繼承前人的事業,百世都被稱為偉人。
重明:指日月重光,象征盛世。宸極:北極星,借指帝王宮殿。熙:和樂、興盛。羽翼客:指輔佐之人。休戚一體均:指與國家的禍福緊密相連。致主:輔佐君主。因循:沿襲舊習,不思革新。王佐才:輔佐帝王的才能。經綸:治理國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且有發展潛力的時期,詩人希望能有賢才輔佐君主,推行德政,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因此寫下此詩勉勵陳舍人。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陳舍人能成為輔佐君主的賢才,推動國家走向盛世。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大氣、情感積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政治清明、賢才治國的美好愿景。
退而齋心,淵默以居。
鐘鼓不設,宴游不娛。
左右肅然,壹懷瞿瞿。
河漢縱橫月色低,
朗吟飛過楚天西。
尋花人隔綠簾語,
布谷鳥忙深樹啼。
信步自矜行處穩,
著鞭還指望中迷。
須臾萬變神光藹,
遙送溪山入馬蹄。
勾吳多好友,不及爾情深。昔見如瓊樹,相依苦雅琴。愁生落花處,夢繞包山陰。吟詠內書罷,松風吹好音。
炎方風氣異,秋盡始知秋。桐葉方飄戶,梅花已滿樓。故人多秀水,之子在中洲。白露滋蘭芷,應含八詠愁。
之子日思我,書來天一涯。飛歸南海鶴,長繞北堂花。母在小天姥,妻亡陰麗華。人間欲無意,禪寂向煙霞。
兩年京國嘉同游,忍送孤帆下潞洲。
世事悠悠雁南去,客懷渺渺水東流。
云間樹色通吳會,月下潮聲過石頭。
聞到錦江三畝宅,開門遙對萬峰秋。
五侯初起。
曲陽最怒。
壞決高都。
連竟外杜。
土山漸臺西白虎。
山外半規殘日,云邊一縷馀霞。滿城飛雪散苕花。萬頃溪連罨畫。
柳惲風流舊國,鶴齡瀟灑人家。肯嗟流落在天涯。云水從今起價。
已復山上山,
何當口中口。
寫茲秋下心,
寄我女邊帚。
佳節從頭數,過人日、上元初度。燕九傳丘祖,是月二十五。鄉里農夫,喚作填倉意何取。
濛濛社前雨,烙春餅、香如犁下土。老牛膘足,耒耜宜時舉。懶惰萬不許。菽麥禾黍。打點秋收貢天府。
風鑒高明世少雙,
袞榮撻辱擅雌黃。
須知柱下書言手,
元是東床坦腹郎。
清晨游古寺,紅葉滿秋林。
廣殿飛花雨,長廊轉柳陰。
閒情隨舞鶴,詩思逐鳴琴。
流水自更變,青山歷古今。
天空江雁下,露冷草蛩吟。
小酌無深趣,長歌有好音。
紅塵悲俗態,白石悟禪心。
蓮座千巖迥,松關一徑深。
有家堪懊惱,無路可追尋。
擬約重來此,斜陽下遠岑。
卓午辭和川,暨暮宿香泉。秉燭尋名勝,冒雨淩寒煙。
煙霾魯叟磬,雨濕梵堂禪。香泉問何如,溫溫如暮春。
因動浴沂想,鮮見浴沂人。何以鮮其人,浴法人莫傳。
一浴凈毛骨,再浴清心神。三浴日月光,天地與偕新。天地既已新,人世無妖氛。
陰陰苔坎亂鳴蛙
光射林霏落月斜
池面綠鋪蕉葉影
露階紅遍鳳兒花
疏獄省刑,與物更始。
內恕孔悲,引咎在己。
爰及四海,愚智咸喜。
東風二月千門曉,紫禁暄妍暖云繞。玉河堤畔赤欄橋,高柳依依得春早。
柔條裊娜百尺垂,蘸水點破青玻璃。晴煙一抹鎖深碧,曉色正與春相宜。
暖風忽聽黃鸝囀,入望模糊迷近遠。鮫綃帳薄疑未收,翡翠簾輕不堪捲。
日高忽覺散浮陰,無限韶華連上林。紛紛萬卉足生意,自是皇家雨露深。
層江波靜鱷如掃,一畝寒陰禽自呼。
莫把甘棠比韓木,令人灑涕共長吁。
康成跡寄書帶草,玄德祥標羽葆桑。
名與此山俱不朽,何如煙杪郁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