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得華赴漢陽教授二首
昔公去太學,士曰奪我師。今公去皇閣,里閭極公思。
公何德于人,曰公勇于義。使其用于時,其效何止是。
漢陽在何許,越在河之北。圣朝富文物,要使均萬國。
輟我學省彥,以為遠方重?;韶綒w來,明堂待梁棟。
昔公去太學,士曰奪我師。今公去皇閣,里閭極公思。
公何德于人,曰公勇于義。使其用于時,其效何止是。
漢陽在何許,越在河之北。圣朝富文物,要使均萬國。
輟我學省彥,以為遠方重?;韶綒w來,明堂待梁棟。
從前您離開太學,學子們說搶走了我們的老師。如今您離開皇閣,鄉里都極其思念您。您對人有什么恩德呢?是您重義敢為。如果讓您在當時得到任用,成效哪止如此。漢陽在哪里呢?遠在黃河之北。圣明的朝廷文化昌盛,要讓文化惠及萬國。暫停您在學省的工作,讓您去遠方擔當重任。教化有成后趕快歸來,朝堂正等著您這樣的棟梁之材。
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皇閣:指朝廷的機構。
里閭:鄉里。
河:指黃河。
文物:指文化。
學省彥:在學省有才能的人。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這里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當時朝廷重視文化傳播,希望將文化普及到各地。劉得華原本在太學、皇閣任職,有較高的聲譽和才能,此次被派往漢陽任職,詩人寫此詩為其送行,表達對他的贊美和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劉得華赴漢陽任職,突出劉得華重義的品德,強調朝廷對文化傳播的重視。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表達直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文化交流和人才任用情況。
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
春風復無情,吹我夢魂散。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彩鸞翔。
蕩舟游女滿中央,長鬟弱袂動參差,釵影釧文浮蕩漾。
笑語哇咬顧晚暉,家家竹樓臨廣陌,下有連檣多估客。
攜觴薦芰夜經過,一曲南音此地聞,長安北望三千里。
玉房掣鎖聲翻葉,銀箭添泉繞霜堞。畢逋發刺月銜城,搖雜佩,耿華燭,良夜羽人彈此曲,東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江林寂寂城鴉啼。昔人何處為此曲
碧玉上宮妓,
出入千花林。
珠被玳瑁床,
感郎情意深。
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
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
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
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采蓮女,采蓮舟,
春日春江碧水流。
蓮衣承玉釧,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摘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疊。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蓮浦夜相逢。
弄舟朅來南塘水,荷葉映身摘蓮子。
暑衣清凈鴛鴦喜,采蓮朅來水無風,蓮潭如鏡松如龍。
夏衫短袖交斜紅。
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
始聞煉氣餐金液,欲嘆離聲發絳唇,更嗟別調流纖指。
此時惜別詎堪聞,綠云紫氣向函關,訪道應尋緱氏山。
莫學吹笙王子晉
憶昔王子晉,鳳笙游云空。
揮手弄白日,安能戀青宮。
豈無嬋娟子,結念羅帳中。
憐壽不貴色,身世兩無窮。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
青房圓實齊戢戢,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
船中未滿度前洲。
雖聽采蓮曲,詎識采蓮心。漾楫愛花遠,回船愁浪深。
煙生極浦色,日落半江陰。同侶憐波靜,看妝墮玉簪。
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春風日暮南湖里,爭唱菱歌不肯休。
藕絲作線難勝針,蕊粉染黃那得深。
玉白蘭芳不相顧,三秋庭綠盡迎霜,惟有荷花守紅死。
西江小吏朱斑輪,悠悠楚水流如馬,恨紫愁紅滿平野。
野土千年怨不平
淺渚荷花繁,深塘菱葉疏。
獨往方自得,恥邀淇上姝。
廣江無術阡,大澤絕方隅。
浪中海童語,流下鮫人居。
春雁時隱舟,新荷復滿湖。
采采乘日暮,不思賢與愚。
嘗聞秦帝女,傳得鳳凰聲。
是日逢仙子,當時別有情。
人吹彩簫去,天借綠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