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廢寺寄錢宗伯牧齋
大樹風多葉盡飄,
莊嚴猶是建前朝。
黑頭江令殘碑在,
不記君王舊姓蕭。
大樹風多葉盡飄,
莊嚴猶是建前朝。
黑頭江令殘碑在,
不記君王舊姓蕭。
大風刮過,大樹上的葉子紛紛飄落,寺廟雖還保留著前朝建造時的莊嚴模樣。江總那樣曾年少得意的人留下的殘碑還在,可卻沒人記得前朝君王原本姓蕭了。
錢宗伯牧齋:即錢謙益,宗伯是禮部尚書的別稱,錢謙益曾任職禮部尚書。
黑頭江令:指年少位高的官員。江令即江總,南朝陳時官至尚書令,年少時就已顯貴。
蕭:南朝梁、陳的皇室都姓蕭。
此詩創作于朝代更迭之際,當時舊朝覆滅,新朝建立。詩人面對前朝荒廢的寺廟,有感于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無常,從而創作此詩。而寄給錢謙益,或許是想與他一同感慨這歷史的滄桑巨變。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朝代興亡。其突出特點是借景與用典結合,以小見大反映歷史變遷。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朝代更迭的普遍情感與思考。
東行十日何所有,衰草白茅梁宋陂。
大風官樹吹半折,欲雨野云垂不飛。
十年所遇半陳跡,千里獨愁懷所思。
他日江湖片帆去,白頭青鏡久相期。
一臥孤村兩見冬,獨搔華發思無窮。
荒山極目漫汗雪,老樹當庭晝夜風。
佳節妻兒具樽酒,茅齋斟酌慰愁翁。
未央曉賀瞻天冕,正在爐煙縹緲中。
楊君冢木已蕭蕭,筆墨遺文久寂寥。
墮淚交親悲宿草,長饑奴仆守空瓢。
平生好事誰能繼,后世高名骨已消。
欲酌一杯澆墓隧,遺魂楚些倘能招。
聚處歲寒物,生為千歲身。
柯條雖自異,臭味本相親。
商季諸公子,茅家賢弟昆。
分驅眾彭惡,各共一清真。
竽籟風中合,鱗鰭雨后伸。
高枝如借便,輕舉豈無人。
知時避就物之難,千里蕭蕭振羽翰。
水國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飛寒。
煙云秋去南山暖,風日春歸朔野寬。
九萬騰凌那可測,弋人矰繳漫多端。
謀身不解免飄蓬,
零落孤舟西復東。
雙鬢雖青應早白,
病顏更醉不成紅。
崎嶇避俗人難合,
憔悴多愁疾易攻。
莼菜碧鱸秋正美,
步兵終欲向江東。
自煮新酥籠旋開
秦霜猶污紫梨腮
舊園歌舞唐宮廢
灌頂醍醐佛國來
寄我遠傳千里意
憾君不舉百分杯
西來新味饒鄉思
淮蟹湖魚幾日回
墟廟無人吊毀垣,故橋遺址至今存。
侵波野岸生新草,嚙石老沙留舊痕。
金殿有基藏兔穴,玉輿無路半樵村。
甘棠古道輪蹄斷,落日空山暮雨昏。
南國柳黃鶯未知
人情何事憾春遲
雪抽宿麥晴來葉
雨長枯榆燒后枝
載酒有誰尋寂寞
受薪只合學支離
近知壁觀安心法
亦擬平治不作詩
急雨凄風未肯晴,
墻陰先報候蟲鳴。
掃除暑氣驅三伏,
催促秋聲向五更。
美酒若能斟靖節,
二毛偏解著潘生。
醉來真有無窮意,
老去何勞浪自驚。
旅枕無眠客夢勞,五更旁舍一雞號。
汴淮水闊浮梁小,城郭霜晴寶塔高。
梅鎖冷香通雀啄,水翻新綠出漁篙。
君恩許作還鄉客,肯對江蘺賦廣騷。
久與山川約,那無風月情。
經營原闊略,疏放自平生。
山友招相見,鄉書向遠征。
殷勤語歸計,貧苦病難成。
空山身欲老
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
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
紅蠟點花開
冰雪知何有
東風日夜回
頭顱幸獲免奸鋒,
甘分江湖老釣篷。
老得一州聊自慰,
相望千里與誰同。
已欣臺省登群俊,
猶數湖湘臥病翁。
詩就醉余頻走筆,
待觀云海戲群鴻。
二年海角寄東城,歲久移居亦有情。
去路山川嗟我遠,舊時風月為誰清。
一廛受地今難繼,三徑懷歸久欲耕。
何日山林有茅屋,百年無復問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