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知時避就物之難,千里蕭蕭振羽翰。
水國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飛寒。
煙云秋去南山暖,風日春歸朔野寬。
九萬騰凌那可測,弋人矰繳漫多端。
知時避就物之難,千里蕭蕭振羽翰。
水國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飛寒。
煙云秋去南山暖,風日春歸朔野寬。
九萬騰凌那可測,弋人矰繳漫多端。
知曉時節懂得進退是萬物的難事,千里征程中振翅傳來蕭瑟的聲響。水鄉稻谷已收清晨覓食艱難,海天之間霜重秋夜飛行更寒。秋去煙云中南山仍有暖意,春回風日里北方原野更遼闊。翱翔九萬里的雄姿難以揣測,獵人的箭繩再多也無濟于事。
避就:進退取舍。
羽翰:翅膀,代指飛行。
水國:多水的地區,指水鄉。
朔野:北方的原野。
九萬騰凌:化用《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指高遠的飛行。
弋人:獵人。
矰繳(zēng zhuó):系有絲繩的箭,用于射鳥。
此詩或為古代詩人觀察雁的遷徙習性所作。雁作為候鳥,隨季節遷徙的特性常被賦予知時守序的象征意義,詩人借此詠物抒懷,可能反映對自然規律的思考或對堅韌品格的贊頌。
全詩以雁的遷徙為線索,從知時避就到千里飛行,再到秋去春歸的時空轉換,最終以“九萬騰凌”收束,贊頌雁的智慧與堅韌。托物言志,意境開闊,語言凝練,是詠物詩中的佳作。
葛之漫漫,毋敗我垣。河水之清,毋齧我稻田。余甚勞苦,彼黔不知。余將遂歸,其畬其菑。東里之老,聞余言而嘻。余曰歸哉。
壯哉騎馬出居庸,轉餉歸來倏過冬。敵境尚聞傳夜柝,漢屯誰復事春農。發隨驛路年華改,酒入旗亭別意濃。萊色更深伊洛地,使君何以慰喁喁。
不因風雨不分明,羞殺譙樓打亂更。世上公侯多改節,無人肯聽丑前鳴。
山遠云連樹,溪回浪涌沙。叉陽村墅水,喚渡過誰家。
獨步孤山下,來尋帶蘚枝。江村流水晚,沙路夕陽遲。僧屋閑云徑,人家小竹籬。春風吹薄袂,細細襲詩脾。
空籠影照琉璃滑,鴻洞聲傳鐘鼓長。便買扁舟作家宅,風流千載謝三郎。
風露增涼曉氣清,崎嶇取路繞溝塍。早田得雨秋耕遍,晚稻如云歲事登。古澗蛇行泉曲折,崇岡虎踞石棱層。撩人野興皆詩料,自愧塵埃謝不能。
軀干年年類轉蓬,艱難病魄委雕蟲。一竿湘竹搖陰影,五月榴花墮瓣紅。心境暗隨書卷展,酒腸合與阮囊空。開門望樹憐傷葉,似軟還狂打面風。
御墨淋漓,到飛字、百身難贖。彈指罷、遺黎夢斷,舊都淪覆。十二金牌丞相詔,風波片紙君王獄。恨當時、巧放兩人歸,乾坤蹙。翹首地,青衣辱。回馬地,朱仙哭。笑大江東去,一夔茲足。北面生看臣構在,南枝死望中原復。痛他年、降表出皋亭,鴟夷目。
何事賞巴曲,何事唱陽春。既成立語式,更得聽言人。
八載兵戈苦未休,異鄉佳節若為酬。鷹臺人化前千載,雁塞書沈外九州。風雨黃花宜換世,山林白發欲專秋。莫言抱病妨杯酌,漸喜新來絕酒讎。
身為環堵,重封重鎖。無著無漏無破。閑里尋閑,閑中有閑功果。常守常清常靜,便獨行、獨坐獨臥。忘機狡,更忘名忘利,忘人忘我。樸實實心實做,把多疑多惑,多多打過。得得來來得得,得個甚么。真如如如不動,覺靈明、靈靈則個。真消息,是真直相濟,真仙來賀。
堂上醉翁仙去,蘆花雪滿汀洲。二十四橋煙水,為誰流下揚州。
駿馬輕衫拂曉行,野塘春水縠紋生。心知沮溺無尋處,猶把津頭問耦耕。
雨昏書劍對秋看,衢路冥冥生晝寒。時羨叔孫終制禮,人榮疏傅早辭官。交深不謂離群易,才大惟憂用世難。一笑浮圖高處別,此中猶可望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