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發若孝廉陽坡草堂
門徑陰森石磴斜,城頭山館樹交加。
云霞遠色橫千嶂,雪月寒光俯萬家。
烏幾琴書皆傍竹,陽坡風士舊宜茶。
愛君兄弟過從數,每歲吟看滿眼花。
門徑陰森石磴斜,城頭山館樹交加。
云霞遠色橫千嶂,雪月寒光俯萬家。
烏幾琴書皆傍竹,陽坡風士舊宜茶。
愛君兄弟過從數,每歲吟看滿眼花。
通往草堂的小徑陰森,石臺階傾斜,城頭上山館周圍樹木交錯。遠處云霞的色彩橫鋪在千座山峰上,雪月的寒光俯瞰著萬千人家。黑色的幾案、琴和書都靠著竹子擺放,陽坡的風土向來適宜種茶。喜愛你和兄弟們頻繁往來,每年吟詩賞景滿眼繁花。
孝廉: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名,明清時也用作對舉人的稱呼。
磴:石頭臺階。
烏幾:黑色的幾案。
過從數:交往頻繁。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拜訪汪發若孝廉的陽坡草堂后,被其周圍優美的環境和與友人兄弟的融洽交往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陽坡草堂的環境和友人的生活。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閑適高雅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人生天地間,慈孝本皆同。
孝者少能盡,慈者多有終。
所以古今人,慈心過孝衷。
因思古孝子,姓氏豈冥濛。
舜帝與閔子,自古所推崇。
王祥孝其母,黃帝孝其翁。
孝者殊落落,慈者竟充充。
非可率爾行,天性出乎中。
慈心澗中水,孝心樹杪風。
樹風搖有息,澗水流無窮。
定評慈與孝,二語為至公。
是故慈母恩,罔極似蒼穹。
哀哀我慈母,莫報劬勞功。
路轉丹梯遠,蒼茫聽午鐘。
蓮花隨地涌,寶樹自云封。
日映毫光現,煙深塔影重。
誰知人境內,亦有竺乾峰。
今春逢谷日,歡喜拜皇天。
壺酒賀新歲,豚蹄祝有年。
匹夫勞作止,八口賴安全。
試望平田外,濛濛細雨煙。
半窗斜月。茅店蕭條燈已滅。
床下蛩聲。聲動凄涼不忍聽。
終宵無寐。覆去翻來真個是。
屈指歸期。應是梅花爛熳時。
紅綾橋畔夕陽斜,
風漾青簾得酒家。
晚立市門寒意動,
山村人賣木綿花。
此身何補一毫芒,
三辱清時政事堂。
病骨未為山下土,
尚尋遺墨話存亡。
鵲噪檐牙,泥金字肅,先寫寧家。
特為多情,人宜待月,宮近司花。
歡容微靨朝霞,懷袖里、沉吟看他。
杏雨蒲風,惹人縈系,最是宮紗。
空堂露下月影沉,秋風蕭瑟吹竹林。
吾家仲蔚發清興,為我一彈山居吟。
橫琴危坐意落落,對此已足開塵襟。
韻逸調古喻者少,絕無促節兼繁音。
七弦了了俱可辨,高下清濁難相侵。
白云繞指寒意重,石泉一瀉秋山深。
何嘗有類兒女語,直教折盡英雄心。
羌予苦未諳勾撥,中含妙理知難尋。
況復頻年困奔走,紅塵歲月嗟骎骎。
中腸誰能置冰炭,此心原不分古今。
何日山中結茅屋,壁間聊掛無弦琴。
平生心地夷坦,一旦足跟崄巇。不是籃輿安穩,只應神物護持。
橋上筍輿岌岌,橋下浪波沄沄。但覺往來無惱,不知觀者傷神。
山寒木落峭孤臺,
南北常分冷暖開。
自笑三生如結習,
每來月下立蒼苔。
一片傷心萬柳絲,晚晴新綠上須眉。
醉看殘日悠悠下,坐聽嗚蟬悄悄悲。
花底炎涼俱有味,眼中陵谷更何思。
從今記取蘇龕句,忍淚看天到幾時。
離離禾黍映周京,泗上英圖問舊盟。
豈負青鞋尋往約,為留黃發慰蒼生。
風雄二水江東戍,雨暗三陵日暮城。
莫怪阿奴寄狂語,故人原自眷修名。
落落情懷百不如,春風底事造吾廬。漸生華發還貪酒,已死名心懶著書。世事枯棋誰勝負,故人秋柳半蕭疏。閑來手種山蠶豆,踏破青苔帶雨鋤。
尺書遠到倍凄然,回首前塵俱化煙。閑比山云還自在,貧如野衲但隨緣。十年客夢風帆影,一榻詩魂水月天。山外故人勞問訊,曾經雷火已成仙。
羽書分道報妖氛,靜掩柴關總不聞。名士離騷王孝伯,婦人醇酒信陵君。艱難世事添雙鬢,衰老文章成一軍。高臥羲皇春夢懶,窮巖那有出山云。
一峰高插丙丁間,
南極星光伴我閒。
不向仙君乞如愿,
只從造物覓如山。
秦川暮雨微。
憑高正愁絕,
煙樹更斜暉。